分享

计算机研究员的两个阶段

 gfergfer 2023-09-07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方法论系列

— 作者:李沐华 —

根据我的观察,任何一个行业,对于新入行的研究员来说总是充满魅力,因为有很多新东西要学。这个阶段的人往往觉得本行业的白马股哪里都很好,热衷于研究各个业务细节(比如某个产品的技术参数),在一个长达两三年的过程里面沉浸在自己知识和智慧提升的快感中。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基金经理跟踪好重仓股,抓住一些白马股的波段性机会,会很有成就感。

度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研究员会开始觉得白马股索然无味。因为财务模型里面各个参数都已经烂熟于心了,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跟踪一下公司经营情况,以应付有持仓的基金经理的询问(同时也是为了免责)。比如一个白马股连续跌停,研究员肯定要给出一个解释,经营层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多数时候是市场预期变了,公司经营很难发生突变)。一个行业的白马股不会超过五六个,跟踪白马股的日子很难称得上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一些入行久的老炮往往对白马股不怎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不价值,恰恰是因为发掘不到价值。

到了第二个阶段,基金经理可能会要求研究员去挖票。这个挖字就已经说明了,肯定是要去从一大堆无人关注的股票当中挑一个有看点,未来有可能涨起来的品种。白马股往往被研究得足够充分(比如全市场总有人能够按月度跟踪经营情况,不管是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人脉还是什么别的渠道),很难让人有那种我现在不买就会永远错过这个股票的感觉。怎么挖股票,在此前的公众号卖方研究员挖掘牛股的三大手法里面已经说过了。

计算机行业虽然这两年没有什么行情,但是每年都有翻倍牛股,因为这个行业适合挖股票。细分赛道十几个,每年还在不断上市一些业务比较偏门的新公司,很多东西研究不充分,容易诞生性感的投资逻辑(性感来源于陌生)。这种逻辑开始快速传播的时候,就意味着股价会有一波大幅上涨,由于计算机缺乏高频产业数据,所以不论什么投资故事都很难证伪。但最后能够兑现的只是少数,计算机的股票最容易伤害有信仰的人,因为估值伴随风险偏好波动巨大。

计算机的大行情需要高风险偏好支持。2022年的计算机行业投资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处于较低的位置。前面提到了,计算机牛股往往靠的是投资故事的支撑,业绩端兑现比较慢,而熊市里面基金经理会死抠EPS,卖方推票一顿天花乱坠,他只问一句话:你估计三季度业绩多少增长?这个就一点办法没有,没有人买,股票很难涨起来。在这个时点上,只能苦撑待变,等待人心的修复,有风险偏好才有计算机大行情。

合规声明:本文为随笔,不包含任何具体投资建议和推荐标的,不属于证券研究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