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嘉明|智慧时代的女性力量:挑战、机遇与赋权之路

 天承办公室 2023-09-08 发布于北京

2023年9月2日,由阳光媒体集团主办、天下女人传媒与教育集团联合承办、永利渡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在澳门永利皇宫盛大开幕。本届论坛以“变局中的突围”主题,从女性心理和成长、女性职场与经济、社会发展与责任担当三个层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与剖析女性如何在变局中抓住机会寻求突围。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发表了名为《智能时代和妇女赋权》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妇女在智能时代面临的多重挑战和广阔机遇,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和途径,为提升女性在智能时代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发声。

图片

图:朱嘉明教授在“第九届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上发言

以下为演讲内容编译

正如机器们彼此之间学习根深蒂固的规律,将旧规范和刻板印象塞入未来的机器学习系统,世界范围内根植到无意识的规范变得难以去除。」

——凯特琳·克拉夫布克曼(Caitlin Kraft-Buchman )

Women at the Table CEO /创始人Alliance联合创始人

一、智能时代:妇女面临的全新风险和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妇女和女童在了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方面的概率比男性低25%,在了解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方面比男性低4倍,而在申请信息和通信技术专利方面更是低了13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使用和部署有可能复制且放大现有的性别偏见,并产生新的偏见。数据、编程团队或方法缺乏多样性,会导致有偏见的人工智能工具产生歧视性结果。

    「现在亟须重新平衡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处境,以避免有偏见的分析,在开发技术时要考虑到全人类的期望和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Audrey Azoulay

目前,人工智能对女性的威胁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算法歧视。有缺陷的数据的集合和数据集所带来的偏差,对女性损害是重大的。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大数据确实存在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权力,很可能给女性的数字化生存带来广泛而系统的性别歧视风险。算法性别歧视风险存在于算法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算法歧视相较于传统歧视行为,具有隐蔽性、系统性和反复性特征,造成放大性别歧视,以及结构性锁定女性不利地位,形成影响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后果。

一般来说,算法决策下的性别歧视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中类型镜像同构,即拉康理论;第二种类型实耦合互动;第三种类型实关联交叉。在现实世界, 已经存在的性别歧视会在智能时代通过耦合互动和关联交叉,耦合互动和关联互动,导致在在智能时代里表现的性别歧视要比原本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性别歧视更为严重。

二是人工智能设计中的偏见发生了放大效应。用于人工智能学习训练的「教材」本身包含偏见。设计者偏好、社会规范、缺乏可解释性的算法等,都会导致性别偏见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得到反映和放大,形成人工智能领域有意和无意演绎出的各种偏见。

三是智能产业内外的就业性别差异。人工智能产业中女性工作者占比30%(WEF,2023),妇女从事的职业更多涉及日常工作和重复性工作较多的低薪职业,如文职辅助工作或零售工作,易被人工智能算法替代。有研究显示,美国79%的女性工作者从事的工作都是暴露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下,甚至显著高于在劳动力市场中数量更多的男性工作者(McNeilly,2023)。

四是人工智能增加妇女职场、家庭和婚姻的「三重焦虑」。其中,职场焦虑来自于工作管理的智能化,包括工作任务分配算法,性能评价算法,招聘筛选算法对女性的压力;家庭焦虑来自于子女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的智能化;婚姻焦虑来自于智能化对情感结构的强烈影响。

五是网络和智能混合暴力。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助长网络暴力,包括机器人水军(botnet)和深度伪造视频等现象。

图片

图:第九届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嘉宾合照

二、智能时代的妇女机遇

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为女性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和文化的格局,为女性创造了独特而重要的机遇。

一是人工智能时代有利于妇女教育的革命。当女性在编写算法、开发机器人等方面有同等的机会,这些领域不再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时,女性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需要鼓励女性广泛参与STEM课程与相关领域。

二是人工智能时代有助于增强多元价值包容性,开发妇女潜能,实践性别平等。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解放,创造出更有创意的、更有情绪价值的、更多提供连接的工作,推动男女同权。

三是人工智能时代为妇女提供全新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智能算法把妇女从陈旧观念与传统社会价值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构建适应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生态环境。

四是人工智能时代有助于妇女实现全球性的联合和合作。

图片

图:第九届天下女人国际论坛现场

三、智能时代的妇女赋权方式

尽管人类社会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但是妇女的基本权力,包括受教育权,政治权利、甚至健康权却相对之后,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微信。所以,需要推动女性赋权。女性赋权是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及个人发展层面给女性以权利和力量,使其能够自主地从自身利益角度做出决定,并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当下,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机构开始积极探索妇女赋权的途径与原则:

联合国妇女署于2021年推出「赋权予妇女原则(WEPs)」三原则。包括平等原则,指妇女与男性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并不受到歧视或剥夺;参与原则,指妇女应当积极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决策过程;自主权原则,指妇女享有自主权,能够自主作出决定,包括生育、教育、工作。

 2021年11月,由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全球标准制定文书,该文书是各国制定人工智能政策的具体路线图,将为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规划提供性别化的方法。

在这些努力之中,妇女赋权能够被总结为四个基本方向:

一是教育。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基石,通过教育,女孩子能够接受平等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参与社会做准备。

二是政策和制度变革。实现妇女赋权需要制度和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制定合适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妇女权益,例如打击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的地位和身份、增加女性在政治中的代表性。女性参与增强人工智能平权政策制定。

三是社会意识的转变。妇女赋权还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人们应该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且反对男女角色刻板印象,消除所有形式的性别歧视。

四是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例如,面对未来机器人的特性、功能及其将来的前景,需要接受,迎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硅基与碳基并存的后人类社会。

妇女赋权的概念化上,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都需要把资源,行动和成就结合在一起,推动妇女赋权的发展。

图片

图:妇女赋权的概念化

在演讲的尾声,朱嘉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为智能时代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两位杰出女性。一位是雪莱夫人,她于1818年创作并出版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誉为人工智能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为后来科幻文学的不断发展铺平了道路。另一位是爱达·奥古斯塔·拜伦,她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台史前计算机或者说现代计算机差分机的发明者之一。这两位杰出女性都是智能时代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彰显了女性力量的强大,值得后人尊敬。

图片

图:雪莱夫人与爱达·奥古斯塔·拜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