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萎靡失眠(五)

 上池汤液 2023-09-08 发布于山西

  (一)精神萎摩概念

  精神萎靡即“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患者的整个精神状态疲惫,表情淡漠,少言寡笑,对外界事务漠不关心,反应迟钝,目视茫茫,是轻度失神的表现,与失神状态只是程度的区别,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可见于轻度和恢复期的病人,也可见于身体虚弱、劳累过度和缘于郁证的病人。  

(二)精神萎摩状态失眠的理论

  1.病因病机

  (1)心有所系,或因工作、家庭事务繁忙,劳心过度,心气心血受伤,心神功能失常,则出现神白昼无力外接于物;夜间不能应天时之阴阳交接之变。白天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困倦,两目乏神,健忘语错的状态。,“二便时滑,目漫神清,气怯倦息,心战胆寒,时时欲睡,睡中自醒,喜热恶冷,此心气虚不得卧。  

(2)忧愁不解,思虑过度,伤及脾气,“思则气结”,运化失常,化生人体精微物质的功能不足,脾气不能主持四肢,则白昼少神而夜晚不寐。

(3)七情失和导致肝气郁结不舒,肝者为罢极之本,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舒泄,气机不畅;劳役过度损伤肝脏,耗气伤血,肝藏气血不足,无力主持四肢肌肉的筋脉,影响魂魄的出人,则显现神疲乏力,四肢倦息,健忘,夜晚睡眠不安或失眠之证。

(4)年少早婚,或房室不知节制,劳倦过度,伤及肾元,真精不足,阴阳俱亏,则阴精无力支持阳的活动;阳气无力归纳入阴,出现精神萎靡和不寐同现

  (5)饮食损害脾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养神和主持四肢肌肉。  

2.表现

  (1)精神、情绪:心境情绪的低落,精神困倦、昼少精神、精神昏乱、恍惚、昏喷、精神恍惚、瞑目欲眠,精神不倚、健忘,思维迟滞等。

(2)躯体行为:能力不足、嗜卧少力、肢体倦息等。

3.治疗

  (1)脾虚内伤,正气虚馁:补中益气汤;(2)心脾两虚:归脾汤;

  (3)肾元不足:金匮肾气丸;

  (4)肝之气血不足:劫劳散或和气汤,倍芎归(《秘传证治要诀》)。 

 验案

病例1赵某,女,主诉:反复发作人眠困难或质量差1年。

  现病史:由于工作心理压力大,近1年来经常出现人眠困难或质量差1年,时伴头晕头痛,身倦乏力,白天打不起精神,胃脘痞满,纳呆,二便正常。

  中医体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达阳,养血平肝。

  处方:厚朴20g,紫苏叶20g,半夏12g,枳实12g,桂枝12g,干姜9g,杜仲15g,菟丝子30g,肉豆蔻12g,天麻2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2g,水煎服,日1剂。2复诊:服药后睡眠好转,头晕头痛减,胃脘痞满消失,大便正常。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滑。上方去干姜,加苍术20g,佩兰20g。6剂,水煎服。 

 病例2赵某,男,主诉:失眠,精神疲惫10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10年来,反复出现夜间入睡困难,白天则情绪低落,乏力倦怠,不愿与人交流,易哭,无热情,胸闷,心情紧张,眼干涩,思虑多,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可。中医体征:面色白,眼圈发黑,肩部肌肉紧张,舌淡白,脉细紧数。

  治法:振奋阳气,益气定志。

  处方:补骨脂20g,菟丝子20g,杜仲15g,山茱萸20g,远志12g,五味子9g,五加皮20g,淫羊藿(仙灵脾)15g,人参15g,赤石脂30g,紫苏叶15g,厚朴20g,防风12g,朱砂0.5g(冲),水煎服,日1剂。  

  病例3林某,男,主诉:眠差,人睡困难,眠浅易醒,多梦,乏力,易疲劳2年。现病史:近2年来,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多梦,乏力,白天乏力,精神萎靡,自汗易感冒,腰酸痛,腿沉,口干渴,眼痒,易着急,注意力差,记忆力下降,大便干,自服三黄片,小便热,色黄。中医体征:体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治法:理气化痰,清热开结。

  处方:陈皮12g,半夏12g,茯苓30g,佩兰15g,藿香15g,枳壳15g,生地黄30g,紫苏叶20g,荆芥9g,黄芩15g,黄连9g,石斛15g,厚朴20g,竹叶12g,龙胆草9g,牛蒡子15g,水煎服,日1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