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蛙常见的五种养殖模式都在这里,你认为哪种模式更好?

 水产新视野 2023-09-08 发布于山东

牛蛙养殖的规范化发展一直是行业人士关注的热点,养蛙朋友会经常问一些什么样的养蛙模式好之类的问题,那么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供朋友们参考。


土池围网精养模式


当前,养殖产量最高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此种模式。稻田、旱地等被挖掘改造成的蛙池,沿池一周围网布后养殖,一般宽度为4米,长度为20-30米,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每亩产量在3万至6万斤。

这种养殖方式需要大量换水或长流水养殖,耗水量比较大,尾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在前几年,这种模式在传统的主养区一再被政府退养禁养,在模式优化方面,需要合规选择用地和配套的尾水处理。


鱼蛙共生养殖模式


鱼蛙共生模式利用鱼塘水面挂网箱,网箱内养牛蛙,鱼塘内养鱼,达到互利共生的状态,网箱规格一般为3米宽、8米长,面积约为24平方米左右,单网箱产量约2000斤,根据鱼类种类、密度、鱼塘深度等情况,每亩鱼塘面积可设置1-5个网箱。

该模式在有鱼塘的地方就可以养殖,利用鱼塘中大水体的生态净化,水质好且稳定,养殖难度低,它可以实现零换水、零排放,非常适合普通养殖朋友增产增收。这种模式不受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温棚养殖模式


通过建造大棚,棚内铺膜设置养殖池养殖牛蛙的模式,有单层薄膜棚和三层保温隔热形式的棚。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华中与北方地区养殖,在温度降至10℃以下时开始冬眠,因此,在温棚养殖可以缩短或避免牛蛙的冬眠,缩短养殖周期。

这种模式下的牛蛙养殖池占地10-30平方米,主要用于浅水养殖,每平方产量超过100斤以上。养殖密度高,温度高,水量低,残饵粪便多,池水容易变质。每天需要换水洗池1-2次,导致人工劳动强度高。温室内封闭的养殖环境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适合在农村庭院发展小规模养殖。


猪栏改造养殖模式


经过猪栏铺膜改造后养殖牛蛙,因为猪栏池底坡度比较大,所以大部分都是深水养殖,室内环境昼夜温差小,夏季室内温度相对较低,与室外养殖相比发病率相对较低。养殖池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左右,采用深水养殖和微流水,每隔2-3天换水洗池一次,产量为每平方80-100斤。

近两年,生猪市场也不好,许多闲置的养猪场可以改造成牛蛙养殖场,投资成本低,养殖成功率高。但是,不建议养殖蝌蚪,直接从小四脚开始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目前,牛蛙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正处于试验探索阶段,通过工厂化建造多层养殖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养殖空间,亩产可达6-8万斤。

该模式的重点是处理后的尾水循环再利用,分为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方案是利用集成化的生化处理设备,使用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案初期设备投资成本高,处理效果好且稳定。另一种方案是利用湿地生物处理,包括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湿地植物净化,需要规划的尾水处理面积较大,处理效果随着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波动。

这种模式具有节水节地的优势,可以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未来可以实现无菌车间养殖,从生产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值得实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