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因1945年遭遇原子弹爆炸而广为人知。不过,如果把时间再往前回溯,长崎竟又是全世界华人政权以外保存中国文化最丰富的地区。 荣耀与苦难,两种记忆跨越了海峡,在长崎交汇。 ![]() 日本最大的华侨聚集地![]() ![]() ▲ 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的《唐船图》, 描绘的是明清时期的中国船。 摄影/Panda ![]() ▲ 元宵节期间,在长崎中华街举办的中国灯会。网图。 这些华侨的祖先当年为何会来到长崎? 不必说,贸易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因素,但具体到个人,也有不同动因。比如,在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铭刻着江西浮梁县刘姓商人,于1620年渡海来日的动机——“时中华不靖”。此后,国内政权更迭,一批批华人不辞艰辛,远渡长崎,闯荡谋生,从事丝绸布匹、陶瓷器皿、中草药材、砂糖香料等商货的交易。 1689年,长崎市将十善寺的一片土地圈起来,建成了专门控制华人居住的地段——“唐人屋敷”。1702年,又在唐人屋敷大门外的海中,填造出1200平方米土地,建起了“新地藏”中华街。 ![]() 这块石碑,树立于长崎最知名的文物古迹之一——兴福寺。兴福寺与崇福寺、福济寺和圣福寺皆由明末清初的旅日华人兴建,并称“四大唐寺”。其中以福济寺最为宏旷,曾经是长崎的海上地标,二战前即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级文化财”,原子弹爆炸后已经片瓦无存。所幸其余三寺仍完整如旧。 兴福寺是长崎第一座由华人建立的寺庙。起初,只是出家的中国商人在1620年创设的一所小庵,随着禁教政策的强化,华侨为洗清基督教徒的嫌疑,免遭迫害,遂将兴福寺扩建为一座体制完备的佛教寺院。 ![]() ![]() ▲ 图中这处屋檐取自长崎兴福寺大雄宝殿。该殿由中国江南的工匠设计建造,采用传统的“戗角”构造来挑起高高的翼角,屋顶则配置日式的青瓦,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中日杂糅的风格。 ![]() 对日本人来说,长崎的“四大唐寺”,名义上都属于“中式”建筑,然而从中国建筑考古的角度来看,这些寺庙由不同籍贯的华侨依照其故乡的建筑传统而建,因此每一座都独具特色。圣福寺铭刻着广东风韵。与兴福寺齐名的崇福寺,为福建华侨创建,主体建筑呈现出清代闽地建筑风格,与同时期的江浙做法风格迥异。 中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长崎各领风骚,异彩纷呈,这与华人社会的“会馆文化”有关。 ![]() 创建兴福寺的第一代住持真圆来自中国江西,兴福寺于是就成了旅日三江(古江南、江西、浙江)同乡的活动地点。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江华侨合资在兴福寺内建造了祭祀祖先的祠堂。光绪四年(1878年),新的三江会馆在兴福寺大雄宝殿前的一侧空地落成。 1945年,三江会馆受到原子弹爆炸冲击波影响而垮塌,仅大门独存。这是一座完全采用清代江南府邸风格建造的建筑,外观并不起眼,却寄托着旅日华侨浓浓的乡愁。 不只是乡愁——这里还尘封着被人遗忘了几个世纪的秘密。在三江会馆院内,有一个不大的两开间小室,贮存着各类中华文物:有汉文楹联、建筑木雕和大殿屋顶上替换下来的福寿纹山花板,有历代住持使用的竹木轿、铜供器,还有华人的木质棺椁、彩陶魂瓶…… ▲ 三江会馆内的杂物间。 穿过历史的尘埃,有一件器物在被时光遗忘的仓库一角闪闪发光。那是一对金灿灿的翔凤,守望着一组雅致的梅花。它们属于一件距今已近一个半世纪的文物——杠箱。它整体髹红漆,内有四层叠放在一起的匣子。它的外侧有精美的栏杆及提手,栏杆望柱柱头雕刻蹲狮,提手两侧装饰镂空髹金漆的对凤,中间是蓝底点金的梅花。提手顶端两侧各有一块扇面形的铭牌,分别刻着“三江”“公所”的题名。 ![]() 杠箱,是一种专门为抬运而设计的箱子,是古代运送贵重行李的“旅行箱”,至少需要两个人通过肩扛担子来抬运。有别于盛放一般器物的杠箱,兴福寺三江会馆内这件通体红漆、精雕细作的杠箱,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观其造型,可以断定,它是中国浙东地区典型的传统婚礼器具,用来盛放、运送新娘的小件嫁妆。 ▲ 十里红妆。网图。 ![]() ![]() 在长崎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一座商厦的画廊中布置了小型的“云仙烧”当代陶瓷艺术展。出展的艺术家古贺女士说,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她的个人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受到了中国文物的熏陶而创作。古贺女士还主动提到,战争期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罪行,劫掠了很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她认为这是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应当将这些文物归还中国。“作为长崎人,我们对中华文化感恩戴德。” 中日两国间的恩与怨,在长崎这个和、华交融的独特前线,曾有过太多次地碰撞。在这里,就连战争与动荡也会裹挟着文明,衍生出生活中意想不到的风物,成为中日两国人民无法回避的话题。 ▲ 身着武士和服的蒋介石和同学张群。此时,他俩都在日本学习军事。 1894年的甲午一役,中国战败,清政府先后派出几万人出国留学,以期图强。于是,在远渡重洋的华人中,又多了一批稚嫩面孔。
清末,随着长崎与上海等地海上航线的开通,经长崎进出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曾9次到访长崎,长崎县立图书馆以及当年与孙中山有过交往的日本友人后代手中,至今还收藏着8件中山遗墨。 然而,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日间旧仇未了又添新恨,长崎的涉华史迹,也因二战而多了刻骨铭心的灰色记忆。 2015年7月5日,“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成功申遗。自此,长崎市终于拥有了它第一处世界遗产——三菱造船厂和高岛、端岛煤矿遗址。 但是,由于遗产地与二战中的强征外籍劳工相关,它的提名从一开始就遭到中、韩两国的强烈反对。据立在长崎和平公园的“中国人原爆牺牲者追悼碑”铭牌介绍,二战期间,日本强征约4万名中国劳工,强迫他们在煤矿、港口以及土木建设等工地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短短一年,就有6830名劳工死亡。在三菱矿业遗址中,高岛曾有205名中国劳工,其中15名死亡;端岛曾有中国劳工204名,15名死亡。 ![]() ![]() ![]()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