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孩子丢了以后

 伯乐中 2023-09-08 发布于湖北

(种树书五三六,“四大”之二) 

开个“四大”专题,瞎聊聊各路高手或许忽略的东西。

第一篇“李逵是对的”只能发图片消息,看这篇怎么样。

今天说说领导的识人用人问题。

1

小时看“三国”、听评书,到长坂坡这段,重点必须是赵子龙七出七入,杀死曹将五十一员,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没搞清赵云抢那三条槊干啥,也不好使、也不值钱。)

后来会读书了,再看完全不一样。

刘备人马被曹军杀散,媳妇没了、孩子也丢了,身边就剩下张飞。

这时,他小舅子糜芳脸上插着好几支箭,跌跌撞撞跑来(他不是后世名将雷万春,为啥不拔脸上的箭?),第一句话就是:赵云反水,投降曹操啦!(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

请记住这个细节!

演义不是史书,尽可虚构,但讲究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个细节就是“小事不拘”,编得看出水平高了。为什么高?后面再说。

刘备当然不信,说:赵子龙是我老铁,好多年交情了,不可能投敌。(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

这是第一个回合,糜芳说赵云反叛,刘备不信。他的依据是感情。

接着,张三爷扮演了他一贯的“莽撞人”形象:以前跟你能喝啤酒、吃驴火,现在你破产了、内裤都赔光了,他肯定去找曹操嗨皮啊。(“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

刘备说:赵云当初入职时,咱们公司要啥没啥,连公章都是萝卜刻的。人家来就是干革命的,立场坚定斗志强,怎么可能为喝口茅台就背叛呢?(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这是第二个回合,张飞也觉得赵云反叛。张飞跟刘备的关系比糜芳更亲近,刘备还是不信。他的依据是逻辑。

张飞还不信,要去找赵云。(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

刘备怕他闯祸,又跟他说:当年你二哥关云长替曹操打群架,也没少宰人。就算赵云表面投曹了,也有原因。(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我料子龙必不弃我也。”)

这是第三个回合,张飞还怀疑。刘备仍然相信赵云。他的依据是历史。

那一刻,兵荒马乱,信息不明。在职场上,能否在局势混沌不明的情况下,做出正确抉择,非常考验一个领导的水平。

刘备就很有水平。讲感情,两人关系深;讲逻辑,赵云的初心不是图钱;讲历史,有关羽的先例在。所以,他选择相信赵云。

2

后面就是赵云怀揣阿斗,杀出重围,刘备摔孩子。

家人们,就算刘备摔阿斗是邀买人心,前面连续三次坚定挺赵,那可是实打实的。

摔孩子,赵云看到了;刘备挺他,赵云没看到,但日后肯定会听到。

领导当面表扬可能是表演,但背后力挺就是绝对信任。换我是赵云,也一辈子死心塌地。

3

如果这个识人用人的故事结束在长坂坡,固然很精彩,但不够感人。

十五年后,刘备夷陵大败,让人烧得行李衣服都没了,又变成十五年前长坂坡那个惨相。

刘备六十多岁了,没本事再翻盘了。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把诸葛亮、赵云等人叫到白帝城,安排后事。

这段托孤,最有名的是他跟诸葛亮说:我儿子小时候在长坂坡受过刺激,脑子不大灵光,你看他要实在不行,就自己当董事长吧。(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跟武侯交待完,后面一段估计很多人都忽略了,他又跟赵云托孤:咱俩这么多年交情,到今天就算一站了。你看我面子,以后多照顾点我这个傻儿子,可千万拜托你受累了。(“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我觉得这段特别感人,能让人泪奔。

刘备没说,子龙,你好好辅佐阿斗吧。那样说,语气再客气,也是领导对下属下命令、布置任务。

他就像在长坂坡一样,说的还是交情:你冲着我们的交情,以后多照顾我儿子、你大侄儿。

同样是托孤,他先对孔明说,你可以自立为王,这是托以国事;第二个对赵云说,赵云没孔明的本事,所以不说国事,而是托以家事。其他所有群臣是撮堆说的:你们都好好干吧。(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

这样层次就出来了,诸葛亮的地位无可撼动,但对赵云也很特别,和其他人不一样。

4

十五年前,在长坂坡,刘备判断赵云不会降曹,说的是“子龙从我于患难”;十五年后,在白帝城,刘备说的是“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

“患难”,一直是刘备信任赵云的底色。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功力太深了。

刘备看赵云:当年,在撤退之中,我把家眷托付给你;如今,在临别之际,我还把家眷托付给你。你办事,我放心!

赵云看刘备:当年,你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我就愿意保你打江山;如今,你穷途末路、失魂落魄,我还是愿意保你儿子守江山。可寄百里之命,可托六尺之孤!

当年意气风发的刘皇叔已变成病榻上油尽灯枯的老人;当年银枪白马的武神赵子龙已变成历尽沧桑的国家柱石。岁月不曾饶过每一个人,但无论岁月怎样流转,也改变不了我们的情谊。

一切都像十五年前,你看到长坂坡前那一身是血杀出重围的赵子龙;一切都像三十二年前,你看到磐河之战后那气宇不凡的平原相刘玄德。

5

最后,说一下开头那个细节。

为什么作者要让糜芳、而不是他哥糜竺来报信,说赵云投降了?

因为糜芳才是那个浓眉大眼叛变革命的家伙。这么写,是反讽,也是呼应。

后来,关云长在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吕子明在后面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糜芳守着重要的后方基地南郡,但他投降了东吴,关羽死了。

君子眼中,未必都是君子;小人眼里,一定全是小人。叛徒看来,危难时,每个人都可能叛变。糜芳看到赵云策马往曹营去,就来告发,那是他心里也生出这样的念头。

这更证明了刘备的领导力,这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为了利益跟着我的人可能会背叛,为了理想和感情跟着我的人不会背叛。

人,是有理想的;人,也是有感情的。这个,叛徒不懂。

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感情,才最牢固;有感情加持的理想,才最崇高。这个,叛徒也不懂。

只有心中有崇高理想的人,才不会为利益而叛变。这个,叛徒不懂。

只有讲感情的领导,才值得托付自己的伟大理想。这个,叛徒也不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