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余杰: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四级高级法官,湖北省审判业务专家,2005年参加工作,曾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研究室、审管办、知产庭工作,现任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荣誉: 人民法院二等功 入选首届、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第四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 全国法院2018、2020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二等奖、优秀奖 第二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入选2019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好的裁判文书长啥样? 管中窥豹,先领略下余杰法官清奇的思路和文风 在知识产权判决书中,它是这样的存在: “著作权保护不延及作品所表达的抽象内容还具有侵权判定上的独立价值,若将著作权保护延及作品所表达的抽象内容,如何确定特定作品表达的抽象内容,由谁确定该内容,将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后的创作者将面临动辄得咎的状况,创作自由将不复存在。” 在民事判决书中,它是这样的存在: “古语有云,'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又言,“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母慈子孝为中华传统美德,本院对母女间发生纠纷深感遗憾,也曾尝试调解化解纠纷,但未能促成,只能依事实与法律而断,本院虽无意对母女纠纷之成因予以猜测与评价,但仍希望双方能多一份谦让理解、多忆昔日亲恩,也考虑母亲年事已高之现实,能化解纠纷,家庭和睦。” 余杰法官在审理案件(法台居中者) 有问有答: 2020年,在堪称法院“奥斯卡”奖的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中,余杰撰写的一篇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从全国万余篇候选文书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也是他第二次获此奖项。今天,小编特意来挖掘他的写作 '秘笈’,供大家学习借鉴。 Q:您理解的裁判文书有哪些功能? A:裁判文书不仅是写给当事人和代理人看,也面向社会公众。文书的主要作用是定纷止争,它是法律争议过程的完整记录,让当事人明白为什么这样判,达到服判息诉的效果;同时,它也具有宣传教育、价值引领的作用。例如在专利权纠纷案件中,面对原创性更高的创新创造,司法会给予更大的保护力度,由此可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创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裁判文书还是法院、法官的水平和形象展示,被喻为法官的“名片”。 Q:优秀的裁判文书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A: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事实阐述准确,逻辑梳理透彻,法理辨析准确,语言凝练简洁——这些是基础。真正好的裁判文书,还需要清晰传递司法的力量、规则的理性、关怀的温度,直达人的内心。要通过司法裁判告诉公众法律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行为规范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硬生生地给当事人塞一个结果。 Q:有人说裁判文书格式固定,法言法语冷硬生僻,影响自我发挥,您怎么看? A:形式和规范是有必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更快更清晰地了解案件所有内容,但形式并不是“镣铐”,在事实查明和文书论理部分,均可充分展示法官精湛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甚至形成独到的文风,体现法官独特风格,实在是大有可为。 Q:目前可见的裁判文书普遍存在哪些不足? A:近年来,我曾担任过一些案件和文书评选活动的评委,就普遍性问题来说,主要是事实没一气儿说清楚,得来回看;有焦点归纳,但不精准,更像是没归纳,比如争议点是成果提交时间是否延迟了,归纳的焦点是双方是否存在违约;说理不透彻,就像是隔着云看太阳,隔着毛玻璃看风景,快要说到点上了,突然又停下来了,整个文书显得生硬,看着让人着急。建议今后各单位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文书写作培训。 Q:写一篇好的文书需要花很长时间吗? A:能做出优秀文书的案件一定是个好案件,但一个好案件不一定有优秀的文书。精品文书成稿实际上并不会花很长时间(我一般是2-3天时间),但写作之外,还有一个前期积累的过程:一个是自己平时学习的积累,这个是常态储备;第二个是审理准备,包括高效成功的庭审,明确当事人的诉请,充分进行质证;认真听取合议庭讨论、法官联席会、审委会中其他人的问题甚至反对意见,这些都会是你在裁判文书中需要着重描述的关键环节。如果前期不管不顾,对案子不了解,再好的案子也写不出好文书。 Q:我看您曾经在多个部门工作过,包括文字材料和调研岗位,这些岗位经历对写作裁判文书有什么影响? A:现在的青年干警,普遍不愿意写东西,既有工作繁忙的客观原因,也有认识上的问题,认为写调研、宣传、综合材料是“不务正业”,没有意义。其实从我过往的经历来看,写作是深层次思考,你必须学清楚了、想清楚了,才可能写出来。法院的文字材料,其实都与审判业务息息相关,和裁判文书写作异曲同工。比如调研,法院的调研都是实务调研,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这和写裁判文书的思维过程是类似的。再说综合材料,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把我们的需要反映的情况准确表达出来,这也是优秀的裁判文书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建议法官,特别是年轻同志多写勤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 Q:对于想提升裁判文书写作水平的法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A: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年打磨1-3篇精品文书;“工夫在诗外”,写好文书前提是开好庭;讨论案件时能听得进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不要过于依赖写作模板,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有规划地提升;最重要的,要有工匠精神,优秀文书是需要精心打磨的,要在学习、积累和思考中汲取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