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温特·约翰逊 | 1974年(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周末好文)

 如意王学习室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  获奖理由

全文共1507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再一次出现“双黄蛋”,而这一年则是瑞典文学院的“福利年”,因为两位获奖者都是瑞典作家,甚至还都曾在瑞典文学院任职,瑞典文学院为了避嫌,当年的奖项提前了两周进行颁发,也是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几次破例之一了。

埃温特·约翰逊(Eyvind Johnson,1900~1976)是瑞典重要的工人作家之一,出生于瑞典北端的博登市,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去世,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但是由于体弱多病而无法抚养他,便将他寄养在叔叔家。
家庭的原因,约翰逊完成小学学习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学业,而是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
在流浪期间,他做过很多工种,经历了许多生活的摧残,而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则成为了他文学创作过程中最为难得的素材,而这也成就了他的自传体小说《乌洛夫的故事》(1934年-1937年)。
1924年,约翰逊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四个陌生人》,这部作品的问世象征着他正式进入文学界。
次年,他在巴黎发表了《狄曼父子与正义》,之后又陆续完成了《黑暗中的城市》(1927年)和《纪念》(1928年)。

约翰逊早期的作品极具工人作家的特点,主要批判当时的资本家并且为工人发言。
由于他曾长时间侨居巴黎和柏林进行学习,他的作品融合了欧洲流行的意识流手法和瑞典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逊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之中,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些许影响。
他后期的作品更多的基于历史背景,例如1946年出版的小说《膨胀的海滩》主要讲述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回家的故事,还例如1949年发表的《玫瑰和火的梦》是一部关于审视苏联的寓言型小说。
约翰逊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对很多名家的作品进行过翻译工作,比如福楼拜、加缪和萨特等,1957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

《乌洛夫的故事》是一部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自传体小说:
第一部分《现在是1914年》讲述的是主人公乌洛夫儿时离开父母寄居在叔叔家的寄人篱下的状态,以及之后为了谋生而四处流浪打工的生活;
第二部分《这里有你的生活》主要讲述主人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社会中的种种不公,逐渐渴望在书籍中找到希望;
第三部分《切莫回头》描写主人公来到繁华的城市,但这物质的世界使他失去了工作和爱情,最终还是抱着对故乡的怀念坚强的生活着;
第四部分《青春的结束》中,主人公认清了社会现实而投身于社会民主运动之中。
作品第二部分中穿插了诸多独立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更好的帮助作品展现了核心思想,也使整部作品更加活泼有趣,不过这种写作方式也削弱了作品的连贯性,使作品显得支离破碎。
这种写法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吸引很多作家效仿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批评。
但是总而言之,这部作品还是一部很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摘抄/名言十则
1.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唤醒人们心中的善
2. 只有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幸福
3. 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
4. 失望虽然常常发生,但总没有绝望那么可怕
5. 友谊最致命的病患是逐步冷淡,或是嫌怨的不断增加,这些嫌怨不是小得不足挂齿,就是多得无法排除
6.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7.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多久
8.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9. 最卑贱的职业显然也是最有用的职业
10. 能看到每件事情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还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