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人物中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是哪两个人?

 思想者札记 2023-09-08 发布于北京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为“魏、蜀、吴”的鼎立局面,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很多,但真正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就那么几个,这其中最关键的人就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他就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那个时候,曹操还在忙着统一北方,而孙权刚刚接手江东,唯有刘备几乎一事无成。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其实关键人物的谋略也能影响时局。当时,提出“天下三分”战略构想的不仅诸葛亮,孙权的谋士鲁肃也有过建议,据《三国志·鲁肃传》这样记载:“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只不过鲁肃的三分天下是刘表、孙权和曹操,因为当时,刘表占据荆州,又是汉室。鲁肃的眼光不如诸葛亮,刘表怎能与刘备比呢?但鲁肃的战略眼光还是可以的,符合时局的发展。

诸葛亮出身名门,通晓古今,在遇到刘备之前,他没像哥哥诸葛瑾那样过早参与时局,而是隐于山野,静观时局,等待他心目中的那个“仁主”。因为诸葛亮是儒生,他心中的“仁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正统合法,刘备系汉家血脉,有皇室基因;二是有帝王之志,东汉末年,英雄豪杰并起,有帝王之志的人很多,除了孙权和曹操,比如四世三公世的袁家兄弟袁术、袁绍,还有吕布,甚至西凉的那些人都有称帝的野心。三是有仁义之心,符合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具备这三条,才能成为诸葛亮的“仁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比他哥哥谨慎得多。

接下来的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其实,这并非偶然,而是被诸葛亮精心设计,古人讲“事不过三”,作为良禽的诸葛亮也不是随便找一棵树就栖身的。诸葛亮出山后的首秀,就帮刘备打了一场大胜仗。博望坡之战扭转了刘备屡败屡战的局面,军心大振,也让刘备站稳了脚跟,不再东奔西跑。紧接着就是赤壁大战,曹操大军南下,要征讨江东的孙权。这才是诸葛亮实现三分天下战略的第一步。

也许有人会问,曹操要先取江东呢?据历史学家胡如雷先生认为,在中国战争史上,以长江为界的北方政权,统一长江以南时,都是先占领了长江上游的川蜀地区。但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前秦苻坚攻打东晋的淝水之战,另一次就是曹操攻吴的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未占领上游的情况下开战,结果均遭受重大损失。因为长江自西向东全长6000多公里,假如在中下游开战,难免会受到来自上游的夹击,而赤壁之战时,与上游比邻的西凉人马和川蜀军阀都还处于与曹操对抗的格局状态。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怎么能不知道这些。而且他的谋士贾诩、司马懿也多次劝告曹操,不要急于攻取东吴。但曹操是个自负的人,他也太心切。

在战略不利的情况下,曹操先打孙权,自有他的考虑。曹操的理由大概是这样,一是孙权年纪尚小,当时才18岁,刚接手江东,立足未稳。二是当时交通条件不像后来这么发达,从上游赶来救援,恐怕来不及。三是荆州的刘表,虽割据一方,还是汉室后代,但他不是一个成事的主,曹操根本不放在眼里;而当时刘备兵力不足,借的是孙权地盘,投靠在刘表名下,根本无力与曹操抗衡。四是曹操已统一北方,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或持久战,或速战速决,他都不怕。也因此,曹操组织了将近100万的军队,可以说倾全国之力讨伐孙权。但曹操没想到,此时诸葛亮已经出山,虽然还名不见经传,但诸葛亮的口才加战略思维,巧妙地把江东联合了起来。

赤壁之战,虽然曹操担心的上游割据势力没有出现,但在江东各部的联合下,加上时值冬季和北欧方军队不善水战的劣势,仍被东吴的军队用火攻,一击即溃。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曹操从此元气大伤,刘备趁机拥有了荆州等要地。自此孙刘联盟形成,曹操不敢南进,给刘备腾出时间,一步步向川蜀之地开拔,正像诸葛亮在“隆中对”说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战略是个好战略,而且也一步步实现了。但刘备却不如他的先主刘邦,他没有刘邦的明智,更没有刘邦当时的势力大,其实刘邦也差一点被三分天下,当时韩信身为齐王,论实力与项羽、刘邦相当,只可惜韩信没有帝王之心。

刘备不仅兵力集中在弹丸之地的川蜀,他的部下也开始骄纵。先是“桃园三兄弟”之一的关羽被东吴所杀,失去荆州,接着杀害张飞的凶手也投靠孙权,这让刘备极度痛苦,他恨极了孙权,为报兄弟之仇,他也学曹操,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军队损失殆尽。刘备也气病身亡。刘备的这次东征,破坏了孙刘联盟,也让蜀国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诸葛亮励精图治,稍有起色,但随后的诸葛亮,五次伐魏,都无功而返,最后累死在北伐途中。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足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司马懿。如果说论谋略,他不如诸葛亮,但除诸葛亮之外,司马懿不亚于三国中的任何人。与诸葛亮比起来,司马懿的运气还要好些。因为他的主子是曹魏,势力比刘备大,在对抗诸葛亮时,司马懿对诸葛亮一直“忍”,以逸待劳,坚守不战,消耗诸葛亮的实力。有人说,三国时期,最关心诸葛亮身体的人是司马懿,这话一点不假,他希望诸葛亮早点死,又怕诸葛亮死。因为司马懿的才华被曹魏所忌惮,如果诸葛亮死了,他也会被“飞鸟尽,良弓藏”。果不其然,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被收回兵权,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这时候,诸葛亮已经死了15年,此时的三国人物中,已经没人是他的对手,接下来他带领子孙开启了统一中国之路。

历史没有假如,如果没有诸葛亮,曹操早就统一了全国,但曹操过于自负,他很可能是个暴君。曹操死后,如果不是司马懿,诸葛亮也不至于伐魏无功;但历史就是历史,它没有假如,当局者迷,真正清醒的人又太少。三国时期除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清醒的人很少。但历史的悲哀在于,一个人可以英雄一时,甚至一代。对于子孙,或许既能不利己,也能不利国利民。诸葛亮的儿子在蜀国灭亡后被杀,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司马懿的第四代司马衷继位时,发生“八王之乱”,司马家族也遭到血洗,中国从此开启了370年的乱世。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酱香拿铁能红多久?
核污水排海,或是美日资本做的局
中国家长的这些做法,让他们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