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学 || 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知之知然 2023-09-09 发布于北京

中华诗词学会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 





诗学·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主讲人:赵喜丽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明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似的”等比喻词连接,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此诗中“露似真珠”“月似弓”就是明喻,不仅生动地描写出了露珠的圆润和新月的精巧,而且创造出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意境。

      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词语代替“像”“好像”“仿佛”“如”“......似的”等比喻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四两句写那瀑布的水从很高的地方笔直的倾注而下,可以说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了下来一样。运用夸张、暗喻的修辞,把瀑布的形象写得雄奇而有气势,若真若幻,引人遐想,给瀑布增添了神奇色彩。

      此外,还有一种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是借喻。例如杜牧的《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首诗写出了鹭鸶成群结队地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诗人巧妙地以“碧山”相托,用“梨花”借喻,描绘出了一幅山青鹭白、晚霞渐逝的优美图画。

      因为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叙事、状物、说理等方面具有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等特点,所以深受诗人喜爱,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看似简单的比喻构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当然,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活学活用,要多思多练,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相信姐妹们对此都有所掌握,今天讲这些,无外乎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谢谢!

本期作业:

题目:

要求:

1.运用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写一首七绝,平水韵、新韵(需标明)都可,韵部不限。

2. 注意起承转合,脉络清晰,主题明确。

收稿时间9月2日6.00—12.00点。





本期推荐习作

01.操雅心  湖北

初秋访竹山县刘家山茶园

绿云烟树满清听,叶底秋声杂雨声。

因爱刘家山水碧,犹怜紫绶作飞英。

孙春艳评刚读这首作品,以为跑题了,细读之。感觉很有韵味的一首作品。且笔法大方端正。起句“满清听”一个满字,把听字更加动态化了。承句秋声夹杂雨声,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感觉。这两句已把秋声的韵味铺陈开来。转句落在实的物体上,原来是刘家的“山水碧”,“犹怜”满墙的紫薇零落随风作飞英。让人向而往之,真个想去刘家看个究竟呢,感受到了作者笔法的老道和文字的力量。推精。

02.郑琴香(毛毛竹)湖北

寒蝉吟唱声嘶哑,旅雁入云人字写。

最喜篱边蛐蛐儿,宛如歌手村童惹。

孙春艳评此首作品别具一格,令人喜爱。一个“声嘶哑”表达了寒蝉是多么的不舍时光溜走,吟唱的声嘶力竭。“旅雁入云人字写”,倒装句使用的巧妙灵活,形象生动。“最喜篱边蛐蛐儿”,尾字一个儿字,写出蛐蛐的娇小可爱,就像歌手村童的淘气惹得蛐蛐吱吱鸣叫。整首作品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嘶哑”“写”“惹”韵字的选用,别出心裁,精心用之,用的精彩。结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自身感慨,以我观物而物尽着我色,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心境。每句都在用声音表达秋的迹象,秋的私语。好美。推精。

03.盛薇含(克蕾雅)安徽

三分无奈莲衣碎,九曲柔肠雁字横。

谁把相思铺满地,相思一地是秋声。

孙春艳评季节的更迭谁都无法逆转的,所以对于莲衣碎落只能是三分无奈,雁字横空南归,更是凭添了几许感伤。诗者如此写就,似乎是与秋声无关,然一“碎”一“横”,叶落的声音,雁鸣的声音,便已感觉到了。接下来的转结二句,一问一答,听到的是相思泪落满地的声音,诗者此处用“铺满”一词来体现声音,构思巧妙,意象之中,一咏三叹,语极浅淡,味致更浓。推精。

04.赵喜丽  辽宁

露下清凉不自哀,虫鸣深草尽其才。

窗前蟋蟀枕边月,一曲琴音入梦来。

禹丽娟评深谙七绝章法,“总分开阖”、起承转合自如流畅。开篇即以议起笔,赞美那些非同凡响的“秋声”。全诗句句围绕秋声、紧扣主题,首句“不自哀”用了拟人的手法,直书感受,也为下句开启话题。令人情不自禁联想到了刘禹锡的七绝《秋词》。诗风清新质朴淡雅,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深刻、语意高妙,传达着强烈的乐观主义和高雅脱俗的追求。尾句的隐喻作结,贴切合理、语尽意不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任读者置身其中想象无穷。推优。

05.张蕾(一苇)江苏

半亩残荷听早秋,无章鼓板自含愁。

更兼暗夜多风雨,直教人间添白头。

禹丽娟评好诗。层层递进中却衔接自然,清新、流畅、优美、动人。半亩残荷、无章鼓板、早秋、暗夜、风雨……一系列同基调的景物描写,既有声、亦无声胜有声,枯寂中不乏素淡、闲愁中不乏无奈之默然,直到尾句的点睛感悟,已情景交融、天人合一,顺理成章。推优。

06.赵荣芳(清荷)四川

古寨清秋夜月明,松风岭上飒然声。

时惊宿客难成梦,疑是千军万马行。

包美荣评起承得当,颇有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推优。

07.周 洁  新疆

山野凉风出杳冥,玉龙吹彻不堪听。

清溪芳树俱憔悴,唯有松筠数点青。

包美荣评比喻恰当,诗家语运用灵动。推优。

08.陈嫩英(净乐)河南

秋雨沙沙夜觉凉,丛中自有练歌房。

蛩声几处如琴奏,忽听征鸿渐远翔。

王晓木小诗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秋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练歌房”练习唱歌的房间,作者以此形容大自然的昆虫欢快地鸣叫,表现出秋季天籁之音的美妙清脆。比喻新颖贴切,生动活泼。转句拉近镜头,把蟋蟀的声音比作琴声,这琴声仿佛展翅的大雁向远方翱翔,也十分顺畅自然。而结句不免令人想起山水田园派作者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首小诗虽写“雁去”,也同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悠远,言已尽而意无穷。推优。

09.蒋 田  广西

不觉中元月似铙,簌簌起云梢。

相思愁怕向天诉,清籁还劳玉兔敲。

王晓木首句用比喻修辞描述中元之月的形状,第二句写秋自云端,飘渺悠远的感觉。结句盘活全诗。“籁”字,本意是三孔管的乐器,也指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用它来形容秋声,给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接着作者又用“劳”字,将秋声与玉兔(月亮)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秋声来自月亮的感觉。如此就将秋声从普通的自然声音,提升到了与月亮、与云霄相联系的境界,增强了诗的意蕴。作者巧用“劳”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使小诗更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推优。

10.李桂英  山东

玉米含羞大豆香,遗珠碎钻草中藏。

小儿挎篓田间戏,半捡半捡粮。

王晓木小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天霜风、雁群、梧叶、菊花和寒蝉等元素交织的景象,让读者感受秋天的寂静、清冷和美丽。首先作者通过生动描绘玉米生长姿态,大豆散发出清新香气,以及掉落里好似遗珠碎钻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尤其是诗中的孩子也是有趣元素半捡半捡粮”堪称妙笔,耳目一新,令人回味无穷。小诗成功地呈现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丰富多彩的秋世界。推优。 






评点老师:孙春艳 

01.聂顺芝(聂瑛)湖北

雁叫声声绕梓桑,东荆河畔笛悠扬。

同窗聚首情如酒,阵阵清歌醉夕阳。

此首作品首先是时间地点事件的描述。雁叫声声给人的是一种秋天雁南飞的景象,转而就到了同学们在东荆河畔伴着悠扬笛声歌唱着,衔接处有点不是那么契合。这期诗教课说的是“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没太看出比喻修辞手法运用在何处。

02.杜天云  安徽

声(伴友参观聋哑学校感吟

飞天鸿雁远征忙,露润风薰菊桂黄。

七彩心牵情脉脉,于无声处扮风光。

金秋时节,万物经霜,色彩总是斑斓缤纷。因受无声世界的触动,心情也变得五味杂陈,仿佛染着五颜六色而说不出具体是哪一种感叹和感怀。但他们仍然坚强与执着,同样散发着自己的风采,演绎着自己的风光。作品简洁,只是感情的起伏再浓烈一些。

03.简红波  河北

黄花篱外响疏桐,一任飘零壮阵容。

飞雁只消南去了,也无音信也无踪。

起句一个“响”字把秋天声音的感觉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秋天总是带给人一种飘零之感,但它也总是那么任性与肆无忌惮。大雁南飞,只剩下空旷的蓝天白云,此时的作者任凭思绪自由的奔流,哪怕无影无息,又能怎样。彰显作者洒脱之情。用之韵比拟自己的心情。流畅自然。不过,结句在转句基础上如能再升华一些会更好,结句表达过于含蓄了。

04.黄瑞娥  河北

溪流如练弄清弦,断续高枝饮露蝉。

雁阵排排南面去,离歌唱罢入云烟。

此首作品以写实笔触入手,“溪流”“蝉”“雁阵”几个物象来描述秋天的景致。溪流弄清弦拌合着高蝉时鸣,人字形雁阵渐行渐远向南飞去。作者想通过这些表面无其实有的声音,来表达我之观物的情绪。结句“离歌唱罢入云烟”与前面三句相扣,于物于人,于景于情,都有衔接。只是感觉起承转三句有点简单罗列,没有循序渐进或者说转化提升之感。

05.王 红  河北

(新韵)

凄切缠绵泪雨滴,悲鸣雁阵向南移。西风扯下斑斓叶,直叫虫声也叹息。

起承句就铺垫了伤秋情绪, “泪雨”“悲鸣”“叹息”这种词,所营造的氛围和伤秋是吻合的。此首作品气息流畅,可见作者语言功力。用“扯下”这个动词,生动灵活的展现了西风的无情和残酷,从而使得虫声中也夹杂着不舍和感叹。只是此首作品应该是拟人手法吧。

06.赵元珍  湖南

中元祭双亲有雨

节近中元连日雨,祭亲坟上湿衣乎。

动容天帝亦哀悼,滴沥分明是泪珠。

一种哀伤情绪的表达,令人动容。所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啊。本期作业“题目:”。此首作品好像与题目不太符合。

07.唐云英  湖南

一夜风摇乱叶驰,晴空雁字语参差。

蝉嘶树杪声声急,似有新愁日落时。

此首作品的用词灵活,诗味浓厚。起句的无声胜有声,承句的雁语参差沉浮,以“嘶”来描述蝉鸣“声声急”, 结句日落时分添的新愁,使情感更加升华。句句不离秋之韵,字字莫不是秋的物语,秋的情绪。强烈表达了作者因秋的落寞转而对人生的无奈凄凉之感。令人感同身受,为之叹息。

08.刘红灵  湖北

西风高树蝉嘶哑,蟋蟀房檐接力鸣。

经典无休歌岁岁,吱吱嘘嘘是

情感的表达不能空无依傍,需要景物的配合。作者用西风吹树与蝉嘶哑渲染着季节与冷落,既然到了秋天这个季节,又将蟋蟀的凄鸣搅拌进来,递进秋的悲凉。这两个都为笔者听的感受,所以自然与题目紧扣。下面的转句更多是积蓄和酝酿情感,结句必然是将景语化为情语。用经历的些些岁月和吱吱嘘嘘的凡尘杂声,来引申人生的点点滴滴。

09.薛 芳  新疆

静看雨布挂山川,疑是群龙下九天。

一夜催劲鼓。柳枝垂露动瑶弦。

我看了几遍这首作品。“静看雨布挂山川,疑是群龙下九天。”与“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不是太相似?并且个人认为与关联不是很大。另外,是不是有地域性不同,“柳枝垂露”是可以用来比拟秋天的季节?可再斟酌下。

10.成慧萍  湖北

淅沥雨丝枫岭侵,寒蛩不住唱幽林。

果红叶落轻烟里,鸟戏清溪水似琴。

转句果红叶落在似轻烟的微雨中,结句鸟儿叽叽喳喳嬉戏在溪水中,那种大自然的声音仿似在弹奏一曲轻妙的琴声,那么悦耳和清脆。只是想交流一下:“淅沥雨丝”点明雨天时候。“寒蛩不住”,感觉雨天,蟋蟀一般不鸣叫,但在室内偶尔可闻,此处恰恰是在幽林里,这地方可再商榷和交流。

11.操雅心  湖北

初秋访竹山县刘家山茶园

绿云烟树满清听,叶底杂雨声。

因爱刘家山水碧,犹怜紫绶作飞英。

刚读这首作品,以为跑题了,细读之。感觉很有韵味的一首作品。且笔法大方端正。起句“满清听”一个满字,把听字更加动态化了。承句夹杂雨声,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感觉。这两句已把的韵味铺陈开来。转句落在实的物体上,原来是刘家的“山水碧”,“犹怜”满墙的紫薇零落随风作飞英。让人向而往之,真个想去刘家看个究竟呢,感受到了作者笔法的老道和文字的力量。推精

12.黄丽萍(厚兴)湖北

霁雨清风早晚凉,秋波拂影柳弦彰。

梧桐树上鸣知了,道是前途路更长。

此首作品起句交代了季节的温度和意象。用“知了”两个字的本意去诠释人生道路悠远悠长。由实转虚,由面到点,由外入内,刻画的灵动、深刻。整首作品气象开阔。给读者留下鲜明的题意和无限的想象。

13.肖芳君(诗情画意)湖北

清晨翠鸟向阳啼,响午乌云舞墨泥。

天洒珍珠如豆密,热消风惬孟秋栖。

“孟秋”是初秋,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指农历7月。天气从早到午,由晴到阴到雨下的变化,引发了风声雨声。也正是如此的雨润,让人倍感凉爽和舒适,给炎热的夏天所留下来的余热消失了很多,秋风中的那份惬意和悠然跃然纸上。只是用雨声作为的代表显得力道有点弱。个见。

14.李雪艳(随遇而安)安徽

 

嫁与西风愿所从,英姿飒爽壮秋容。

寒霜最解诗人意,急把枫林染万重。

以拟人手法,用流畅自然的诗句,将诗意一点一点递进,思路衔接有序,寒霜解人意,作者更解枫的心思。铺陈逸致,情感渲染都非常到位。只是本期作业要求的是”,好像是背离了主题。

15.高艳梅(梅魂诗雨)河北

初霁晨檐滴未收,残云唳雁影过楼。

喧喧一阵西风叶,犹似万琴排练秋。

此首作品未提到一个声音,却通过“滴”“唳”“喧喧”“琴”等,句句未离开声音,那份秋的萧杀,秋的残酷,秋的凄凉都笼络在诗中。想必是作者刻意为之,从作品的立意和意韵而言,都是非常的用心了。特别是转句和结句之间的衔接,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

16.汪侠(大侠味道)安徽

玉露金风喜眷酬,枫林似火映三秋。

斑斓菊桂芬芳绽,蟋蟀欢鸣稻点头。

一派秋的气息,一场秋的收获,一盏秋的纯酿,一首秋的唱响。起句的玉露金风撩拨着人们心上的弦,似火的枫林也映衬着人们温柔的脸,菊花桂花的竞相吐艳,惹得蟋蟀们欢唱,稻穗们点头。形象又生动刻画金秋的韵味。流畅自然。转合处升华一点会更有意味。

17.田幸云(野径寒芳)湖北

 枫(新韵)

雨潇风啸对谁呼,身本清高枝渐枯。

叶叶飞来红与紫,先生说是落诗书。

令人耳目清新的一首诗。以秋枫的变化来展示的内涵,立意新颖,诗心缜密。任凭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虽然枝渐枯也独自清高,那红紫的片片枫叶,随风飘落,落进山,落进水,落进旷野,更落进诗人的书上,笔端。浓浓的诗味,浓浓的情感。读起来灵动舒畅。

18.傅翠兰  湖南

西风扫叶敲秋韵,知了高枝夜伴吟。

料是相思言不尽,窗前月下送天音。

每到秋天,人们都是会感慨时光的流逝或者哀叹迟暮之年。此首作品给人悠闲和恬淡。西风扫落叶,敲响了秋的钟声,知了也盘踞高枝,跟随着西风吟唱。这其中有风,有树,有知了,构成了相思的语境,延伸了诗的意境和遐想。还好作者不是一味的消沉,因为有窗前月下送来的天音。用字用词自然。只是天音这一词给人一种跳离原来的情绪之感。

19.李淑琦  安徽

层云望断过征鸿,默数流年岁月匆。

飒飒枝头黄叶落,宛如蛱蝶舞秋风。

秋天到,一阵儿西风刮,北方天已冷,大雁往南飞,望断层云,不见踪迹,数着匆匆流走的岁月,对着纷纷坠落的黄叶,感叹光阴的流逝,怎舍草清水美姹紫嫣红的的春夏。但谁人又能够留住时光的脚步,不让它匆匆呢。叶子在风中犹如蛱蝶起舞,凌乱了思绪,也带走了曾经。

20.孙 平  安徽

庭院秋声

绿叶翻风闹藕塘,亭台琴瑟奏诗章。

庭前菊桂摇秋色,蟋蟀声声意味长。

从一方庭院的季节变换来表达,对庭院的各种物象进行了一次描述。看似实写,细读之,感觉表面的东西多了些,虽然都在说“诗庄词媚”,本期的题目是《》,是最能表达一种浪漫唯美的韵味来。所以作者不妨大胆的放开来写,那样会多一份诗的风情。

21.胡 频  湖南

夜来秋雨叩窗惊,垂泪绵绵似诉情。

疑是阶前临远客,莫非娘欲吐慈声。

用秋雨叩窗声来表达子欲远行,为娘的不舍,整首作品倒是朴实无华。只是文辞略乏新意,诗味再浓一些,感情才会更强烈。

22.方怡香  湖南  

(通韵)

飒飒西风万物敲,铿然落木雨潇潇。

奋呼疾走呜金铁,拉朽催枯快似刀。

此首作品真是快刀斩乱麻的爽快。秋风烈,万物萧条,再加之雨潇潇兮落寞,令人心生寒,意着伤。看出作者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只是多了点秋的凌厉,少了点秋的柔情。

23.熊化凤  安徽

雨打楼窗把梦惊,西风吹树枕边鸣。

秋虫唧唧如思语,疑似木兰机杼声。

雨夜梦惊,西风凄鸣,秋虫呢喃,似听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机杼声。秋天本就“自古逢秋悲寂寥”,加上雨的助攻,令人不伤心都难。特殊的季节,特殊的意境,令人心绪动荡,无以平静。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建议引申的意境再扩展一些会更好。

24.王灏惠  湖南

蟋蟀啾啾草地鸣,归巢鸟雀羽衣轻。

金风习习摇修竹,朗夕犹如来点睛。

起句用“蟋蟀啾啾草地鸣”来表达秋季的到来。也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朗夕”是有确指吗?朗夕正常理解应该是明亮的月夜。“朗夕犹如来点睛”,我暂时没太理解,当然,我们还可以交流的。

25.郑琴香(毛毛竹)湖北

寒蝉吟唱声嘶哑,旅雁入云人字写。

最喜篱边蛐蛐儿,宛如歌手村童惹。

此首作品别具一格,令人喜爱。一个“声嘶哑”表达了寒蝉是多么的不舍时光溜走,吟唱的声嘶力竭。“旅雁入云人字写”,倒装句使用的巧妙灵活,形象生动。“最喜篱边蛐蛐儿”,尾字一个儿字,写出蛐蛐的娇小可爱,就像歌手村童的淘气惹得蛐蛐吱吱鸣叫。整首作品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嘶哑”“写”“惹”韵字的选用,别出心裁,精心用之,用的精彩。结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自身感慨,以我观物而物尽着我色,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心境。每句都在用声音表达秋的迹象,秋的私语。好美。推精。

26.欧 平  湖北

 

西风拂柳逐秋波,千里送君愁绪多。

知了声声悲落日,恰如箫管奏骊歌。

本期题目是是很广泛的一个题材,诗人们尽可以想象和发挥。如果剪裁得当,搭配合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首作品的取景和人之思绪就衔接融合的很恰到好处。西风拂柳戏弄着水波荡漾,由此产生送君千里的离别思绪,知了也配合着落日悲声怜怜,这一切也正体现了李白的“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这份悲秋和伤感。

27.莫 雪  新疆

风摇叶落暮枫羞,雁去争鸣如竞喉。

槛外蝉歌频绕耳,霜欺两鬓似逢秋。

动感十足的一首小绝,起笔秋卷展,通过“摇、落、鸣、歌”几个动词运用的恰到好处,紧扣主题,由近到远再及近,高低错落,秋叶落,秋雁鸣,秋蝉歌,一曲声声入耳。声的描写是层层推进,最后用霜欺两鬓,色的描写来作结,构思巧妙,精于状景,诗者没有明写悲秋却能令读者感到字里行间的悲之意,于写景中寄寓深情。

28.赵明秀  河北

习习秋风广宇清,婷婷金菊笑倾城。

天空小月三分醉,树上残蝉四五声。

这首小诗起笔点明题旨,以“习习”一词引读者入之境,似觉秋风从耳畔划过,带来丝丝凉意,广宇清,心境清;次句拟人言物,菊如正青春的少女,亭亭而立,一笑倾城,美好的景致令人沉醉,就此引出三一句,就连天上的小月也为此美景而醉,小月似银色的小船,在天空上摇摇晃晃……好有画面的句子,有声亦有色。随后用极其精准的“四五声”来描写秋后的蝉声,作为结语结,回扣主题,余味无穷。

29.董万英  安徽

如水如纱月色明,金风作曲雁传声。

泉流蛩韵时光语,应是离人诉别情。

起句平铺直叙,次句拟人状景绘物,雁南归,风作一曲送别,雁会把风的心思带到南方……此声彼声交织在一起,画面瞬间灵动起来,令有了温度。第三句的泉流、蛩韵各自发声,说时光说故事,万物皆有情,承转自如地带出结句,归雁、离人……悲秋之意溢于言表,“作、传、语、诉……”等动词的连续运用,情感的递进描写,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30.钱 静  安徽

飒飒秋风送雨凉,如花枫叶正红黄。

翩翩似蝶翻飞舞,多彩婆娑悦耳旁。

“飒飒”拟声一词开篇,秋风的气势顿出,送来秋雨送来凉爽,起句说因,承句见果:雨后的得以见枫红花黄,此一句的字词顺序略带涩感。转句铺展开来,定格在落叶翩跹的画面上;结句定格在花叶婆娑的声音上,着一“悦”字,将秋日斑斓的景致所给予人的快乐一展无遗。整首作品,风声有之,雨声有之,落叶的声音有之,还可有……

31.盛薇含克蕾雅安徽

三分无奈莲衣碎,九曲柔肠雁字横。

谁把相思铺满地,相思一地是

季节的更迭谁都无法逆转的,所以对于莲衣碎落只能是三分无奈,雁字横空南归,更是凭添了几许感伤。诗者如此写就,似乎是与无关,然一“碎”一“横”,叶落的声音,雁鸣的声音,便已感觉到了。接下来的转结二句,一问一答,听到的是相思泪落满地的声音,诗者此处用“铺满”一词来体现声音,构思巧妙,意象之中,一咏三叹,语极浅淡,味致更浓。推精

32.戴凤英(月下樱花)湖南

雨击纱窗似抚琴,蝉歌愉悦送秋心。

名香何惧霜风冷,雁寄离情听有音。

此首小绝中的声音有三:雨声、蝉歌、雁鸣。起承二句雨声如琴音,浪漫;蝉歌愉悦就有些跳脱了,秋日的蝉鸣似最后一歌,有声嘶力竭之感,听罢会令人唏嘘不已。结句落在雁归的景致上,雁鸣声声,声声凄苦,秋日的萧瑟凄紧跃然纸上。一句寻常,一句愉悦,一句凛然,一句悲凉,面广而彩少。

33.张 东  河北

红亭水榭箫声起,漫舞徐娘水袖扬。

虽减当年姿色美,又如花季竞欢狂。

非彼,乃诗者的心声。即惜怜徐娘的老矣,又欣赏徐娘的舞动人生的乐观态度。喻可喻,喻非喻。

34.庞岳旭  湖南

红叶飘飘秋意长,声声雁叫晓天霜。

惊残客梦关山远,代寄平安到故乡。

这首小绝起句中的叠词用的很是巧妙,红叶如何才能“飘飘”,有风也,有风必有声。随后诗者笔锋一转,雁声惊醒了客梦,也可以说是归雁是为了提醒他乡客,才声声鸣叫,多么尽责的鸿雁。游子托鸿雁传信报平安,“鸿雁传书”的典故得以化用。诗者于叙事中抒情,自然流畅,道出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语言朴素,情感厚重。

35.陈云芳  新疆

秋雨携风入夜来,惊醒绮梦冷莲腮。

倚窗未听金蝉唱,待等五更晴霁哉。

这首七绝,诗者白描起笔直扣主题,雨有声,风有声,秋雨夜的氛围渲染精当。绮梦被惊醒,佳人冷脸倚窗静听直到五更雨停。细腻的文笔,细腻的情感,即使风雨交加,即使绮梦打破,依然心向晴天暖阳,此一结升华了主题。“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蕙风词话》)

36.罗建平  湖南

秋到江南最有情,黄金满垅谷机鸣。

椒红豆熟瓜儿靓,五彩地图铺满坪。

秋,丰收的季节。诗者着笔于丰收场景中隆隆作业的谷机声,如果能顺着这条故事线再拓展地描写下去,那么此会更震撼,更有情的。

37.熊梅珍  湖北

一帘秋色雨潇潇,黄叶纷飞泣泪飘。

最是西风悲画扇,缠绵意境和光调。

此首绝句以潇潇雨声开篇,纷飞的黄叶,纷落的眼泪,诗者感秋而悲,绘景描情,哀婉深切。转句化用“何事秋风悲画扇”再度衰秋神伤。结句本应顺势而收,却用了一个“缠绵”,过去的缠绵“和光调”?此处用“意境”感觉叙事就不那么通透了。且和字多音,需细琢。

38.程源红  安徽

蓝天白絮荡悠悠,群鸟声声亮脆喉。

菊桂流金香满地,欢歌一路畅心头。

这首小绝定调欢愉,起句的“荡悠悠”,承句的“亮脆喉”,转句的“香满地”,结句的“欢歌”,无一不在诉说着心情的愉悦。虽然整首诗作语言略白,感情却是极其真挚,正所谓诗由心生,随心而写,鸟声,歌声,,声声入耳畅心头。

39.南玥熙  新疆

湖光山色百灵匆,唱和莺梭玉女峰。

朱雀衔欢罗汉果,欣观入水出芙蓉。

反复读此诗,唯有在罗汉果上能感觉到秋景的意味,百灵、莺儿、朱雀的声音虽有三种鸟叫声,但却是一个类别,怎能如此单一呢。玉女峰的倒影入水是不见声的,湖水的声音四季都有的,的描写略有不足,待细琢。

40.党新菊(傲霜枝)新疆

银棉金稻铺成海,画卷无边是绿洲。

鸟唱虫鸣奏交响,声声悦耳报丰收。

诗者起笔展卷,银的棉、金的稻、绿的洲,浓烈的色彩才是秋的主色调,诗者巧就巧在把银棉金稻比喻成海,棉涛稻浪,声势何其之大,加之鸟唱虫鸣交响曲以贺,丰收的声音,怎一个悦耳了得。如此,怎一个赏心了得。诗者所咏之 ,了然在目入耳,且不留滞于此,佳构也

41.罗艳丽  湖南

飒飒西风雁字长,蝉嘶高树唱新凉。

平畴恰似丹青画,几处嫣红几处黄。

诗者对秋日的景致描写很是到位,西风飒、雁字长、蝉嘶鸣、平畴丹青卷,绘声绘色,铺陈有序,但对于声的描写还是少点,可正侧面再加入一些秋日特有的声音,引人入境,令人回味。

42.钱士瑾(秋实)安徽

金风染地似图廊,枫像红霞沐满岗。

仿佛碧潺真玉水,百花摇曳换新装。

“金风”一词开篇,诗者笔下的风过之有痕:“染地似图廊”,明写有痕可循,暗言风过有声可闻。承句绘景,诗者用“仿佛”一词来转句,画面显得很是突兀,并非句含“仿佛”就是比喻。结句百花换新装,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秋季,会看到百花换新装的场景吗?

43.张世芳  安徽

西风飒飒芰荷残,似雪芦花落浅滩。

望断层云听雁语,凄声如诉有谁谙。

这首七绝,诗者用“西风、残荷、芦花、云中归雁”这些秋日典型的物象来以景绘声,将读者带入到一境中。字里行间,你能听到:飒飒的风声,花落的声音,云中雁的声音;你能感到:留得残荷听雨声。雁语的凄声如诉,有谁谙,答案自在问中,诗者是懂的,结于此,所见所闻所问,引发共鸣,引人深思。整首诗作,句句写秋,句句有声,紧扣主题,笔法老道。

44.张阳旭(幼稚佬)安徽

远看秋山斑尽斓,落霞征雁画中悬。

榭桥流水融天籁,引我诗情火样燃。

这首绝句由远及近,描写秋日的胜景,起承二句斑斓的秋山,天边的落霞与征雁似油画;转句的榭桥流水似水墨画卷,一浓一淡的画面交相辉映,加之水流律动本天籁,如此这般才能“引我诗情燃”。不辜负美景,得句慰诗怀。何等的洒脱,若是秋之声再加重一些,效果会更好。

45.马乃孚(斜风细雨)湖北

云淡天高秋色明,月光如水洒三更。

轻音袅袅飘窗外,疑是梧桐落叶声。

白描起笔展秋卷,云淡,天高,月光如水的秋夜,如此的宁静,也只有这样,才能听到轻轻袅袅的声音,你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吗?一叶飘落,一叶复一叶地飘落,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文体省净,语出自然,虽少,但韵味悠远。

46.张丽英  河北

阵阵秋风送暑天,飘桐报信柳弹弦。

晴空旅雁声声唳,似把离情云上缠。

诗者起笔用“阵阵”一词来描绘初秋的风,再是恰当不过了。近镜头的承句化用“一叶知秋”,梧桐叶飘落报秋信。转句中镜头推远,定格在晴空旅雁上,雁鸣声声唳,响亮而凄清,写到此,风声、飘桐声、柳弦声、雁唳声,不仅层次分明,而且每种声音所要传达的情感也能令读者清晰地感觉到。结句“离情云上缠”是对转句的“声声”的二度诠释,此结演绎了景语,提炼了情语,一个“缠”字,入了多少人的心。


评点老师:禹丽娟



01.陈瑞英  内蒙古

声(通韵)

秋风晕染层林叶,银杏红枫化舞蝶。

漫步足音声细碎,如闻落木叹离歌。

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诗风质朴,暗喻、明喻皆有,符合本课要求。不足之处是秋之声音描写不够。

02.李 幸  黑龙江

(通韵)

燕喃秋色赴狂欢,身似音符尾扣弦。

火热激情常短促,空余落寞向天边。

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娴熟、贴切。符合本课要求。如把声音呈现细腻一些、转折衔接上再自然一些,会更好。

03.赵 雅  辽宁

潇潇暮雨伴秋归,飒飒西风卷叶飞。

恰似离人幽怨诉,凄凄瑟瑟触伤违。

评:转折漂亮。比喻恰当,符合本课要求。几组叠字的使用,增添了音韵美、生动突出地表达了描绘景象,但需巧妙运用、适量、慎用,不宜雷同和啰唆,毕竟只有28个字,不能浪费。

04.徐晓萍  江苏  

听雨

敲竹参风打短墙,掀帘透漏到人床。

湿云抽线织天老,一地悼夕阳。

评:紧密扣题,一气呵成,把雨的形态、气势等描述到位,“敲”“打”都间接展示了声音。整诗的意境美、拟人化的描写很新颖独特。遣词造句很讲究。若尾句能更缩小范围、继续紧扣“雨声”之意,应更合适。

05.张淑兰(鹤鸣云端)辽宁

(通韵)

风兼细雨乱鸣虫,银杏梧桐笑此中。

晴霁清川堤畔处,香枫锦水落霞红。

评:写了一部分秋的声音,更多的是写秋的色彩。景物需注意选取,不宜过多过杂。诗中似乎未见比喻,须知拟人和比喻是不同的修辞手法。

06.佟云霞  江苏

一行鸿雁向天涯,蟋蟀吱声复叠加。

桂老东篱边听菊,秋风不到不开花。

评:紧密围绕了“秋声”,虽然是天上地上的转换方位。看得出作者的思路极其独特和开阔。但开阔过度了,似显突兀和凌乱。

07.苏秀云(云蒸霞蔚)黑龙江

秋晚斜阳瑟瑟红,行归雁唱金风。

借来掬天池水,书就云笺寄宇穹!

评:“一”属于非修辞性的重字,当避免。“一行归雁唱金风”句子新颖、优美,一个“唱”字彰显了与众不同的声。“秋晚”“ 斜阳”意思接近,可更精进。转合两句,费解。

08.唐 宓 吉林

声(新韵)   

蝉吟凄切蛙息鼓,雁阵南归咽碧空。

雨打蕉窗幽似柝,间闻铁马和秋声。

评:秋声大全。看不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09.卢继清  吉林

秋 声

闲听细雨叩秋窗,蛙鼓传来塞北腔。

一嗓唤醒金穗梦,稻花香里品无双。

评:自然流畅,描写新颖有趣。然思维过于发散,有点莫名其妙。需分清拟人和比喻的区别。

10.赵淑兰  黑龙江

(新韵)

踏着落叶下坤灵,惊起寒商扰蟀鸣。

碎碧晨辉思玉露,相邀青女染秋容。

评:作者知识面很广。但一首用新韵的诗里用了多个古典词汇,如坤灵、寒商、碎碧、青女等,“踏着”又是很现代很口语化的词汇,感觉整首诗的风格上显得不一致。起句的主语不明,是谁“踏着落叶下坤灵”,费解,且“碎碧”“落叶”物象雷同、尾两句逻辑混乱。

11.李忠秋(梅坼晓风)黑龙江

雁过长空唳碧霄,流光缓慢入江滔。

郊游漫步听镰动,恰似弦铮和韵高。

评:起承顺畅,转合巧妙,意境突起却未觉突兀。第二句用了暗喻,尾句用了明喻,皆贴切自然。

12.王维娜  吉林

虫随落叶舞晴空,小调和谐自在中。

树下如毡谁布景,原来妙手是西风。

评:转合两句精彩优美、生动活泼。诗中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准确。唯首句“虫随落叶舞晴空”有待斟酌,无论是夸张、还是想象,均应合理。

13.李向青(花谢花飞)浙江

酷阳犹似世情加,索寞长街暗自嗟。

若个谁怜民谟苦,沿途簌簌洒金沙。

评:看了几遍,也不知洒的是何金沙。也许诗意太深,恕不才难懂。

14.李秀梅  内蒙古

金风送爽总含情,露吻千千惹客惊。

几树寒蝉哀响绝,征鸿冷雨续

评:“含情”“露吻”均是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质朴清新,言浅味深。如能思路更顺会更好。

15.刘忠芳(阡陌采薇)江苏

一动西风草木,蝉声渐歇雁声长。

潇潇不尽昏雨,聒碎幽人百结肠。

评:很美的一首诗,意境、语言、景物皆美。“黄”属无修辞意义的重字,当避免。似乎未见比喻,与本课要求不符合。

16.徐丽萍(平安一生)黑龙江

稻垂金穗豆摇铃,枫画红妆草敛青。

最是菊花添雅韵,星星簇簇亮秋屏。

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意境很美,画面感强。然未见比喻,秋的声音也不足,似乎更多是在写秋的色彩。

17.张爱卿(乐无忧)辽宁

征鸿呖呖碧空远,细水泠泠入韵琴。

叶落知秋银杏绕,宛如仙子撒黄金。

评: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句句如画。开篇就很清逸、声响悦耳。如后两句能继续紧扣“秋”主题会更完美。

18.陈山石(百荷)辽宁

(新韵)

寒秋雨后曳清风,峻岭枫骄绚彩虹。

苞谷抚琴香满路,和鸣稻浪似出征。

评:积极向上,很有气势,写出了新意。美中不足是对秋之声音的描述不够到位。

19.刘敬芝  黑龙江

(新韵

清露流珠凝晚霜,草衰柳瘦雁千行。

秋虫旷野喃喃语,谁染田间稻谷黄。

评:起承转皆可,但尾句突然升到另一境界,感觉奇怪。

20.吕文英(竹溪听笛)江苏

一轮明月桂香弥,几缕清风玩兴知。

谁把幽情弦上紧,已凉天气未寒时。

评:更多的是在描写秋色秋景秋的气氛,描写较弱。

21.贺素艳(蒲月有兰心)辽宁

夜半翻书人未眠,风歌蛩语到床边。

合音犹似思乡曲,客枕心飞老屋前。

评:起承转合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如能铺垫略精炼一点、更紧扣“秋”一点会更好。

22.张书杰姝洁黑龙江

(新韵)

雁嘎嘎又启程,秋来瑟瑟伴蝉鸣。

风摇豆如铃动,黄叶沙沙诉晚情。

评:“大”无修辞意义的重字了,当避免。意象上较凌乱,看不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23.崔振爽(佳丽)内蒙古

乱蝉衰草小池塘,时有蛙琴弄短长。

漫道风梳芦笛韵,萧萧白发映霞光。

评:意境美、词汇佳、淡雅之中感深深。起承自然,然转合略显牵强。

24.姜秀华(晚秋红叶)黑龙江

霜㓎枫叶似丹火,崖喷瀑寒如玉烟。

蝉叫喳喳哀不尽,金黄稻谷待家还。

评:“一切景语皆情语”。起承很火热、积极,转句悲观,尾句突然又昂起向上。作者的思路似乎有点乱。

25.任锦秋(领悟)辽宁

雁鸣一字向长空,蝉露栖林唤火红。

最是西风闲不住,吹开新菊敬陶翁。

评:自然、流畅、清新,画面很美。一二句里的个别处有待再酌,如“雁鸣一字”“蝉露栖林”等。

26.张凤芝  辽宁

(新韵)

飒飒秋风与树拥,如蝶彩叶舞匆匆。

飞身展臂同为伍,物我相融幻境中。

评:很美的一首咏物诗,遣词造句精准、精炼、讲究。用了比喻,与课程要求相符。美中不足是写较少,似乎更多是在写秋叶。

27.王海英(娟儿)黑龙江

(新韵)

谁言惹苦情?人间最美是

墙根蟋蟀唧唧唱,好似银铃响到明。

评:起句开门见山,直接反问,承句接上,转合继续,进一步表达“人间最美是秋”的中心思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符合课程要求。按新韵的话“节”是平声,出律。

28.林雪岩(孺子牛)吉林

叶落风摇稻谷沉,叽喳燕雀唱高音。

犹如鼓乐和弦奏,车载人欢满眼金。

评:声音描写很热闹。一二句较弱,第二句似乎在写春耕。转合两句很生动形象,比喻贴切,恰到好处烘托了气氛、描出了场景。

29.张新文  内蒙古

月伴残阳挂树头,秋风扫叶岁听愁。

菊花卷首如罗转,又起春光踏沃畴。

评:对秋声的描写不够。思路上比较奇特,意象较凌乱。

30.李玉华(花仙子)辽宁

金风飒飒木萧萧,雁阵如书影渐遥。

蟋蟀弹琴鹟咏唱,倾听举目意难描。

评:有比喻、有拟人,修辞方面不错,但结合本诗来看似乎牵强。

31.任艳芹(岁月如歌)黑龙江

 

一夜西风草木惊,高空雁阵竞长鸣。

山坡镰唱丰收曲,更有田翁欢笑声。

评:缺少标题。且认作是统一的作业题“秋”吧。起承两句本是悲的,转合突然高调讴歌,前后脱节了。

32.赵喜丽  辽宁

秋 声

下清凉自哀,虫鸣深草尽其才。

窗前蟋蟀枕边月,一曲琴音入梦来。

评:深谙七绝章法,“总分开阖”、起承转合自如流畅。开篇即以议起笔,赞美那些非同凡响的“秋”。全诗句句围绕声、紧扣主题,首句“不自哀”用了拟人的手法,直书感受,也为下句开启话题。令人情不自禁联想到了刘禹锡的七绝《秋词》。诗风清新质朴淡雅,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深刻、语意高妙,传达着强烈的乐观主义和高雅脱俗的追求。尾句的隐喻作结,贴切合理、语尽意不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任读者置身其中想象无穷。推优。

33.刘红敏(舒乐喻)黑龙江

 

瑟瑟秋风冷意生,寒蝉戛戛似弹筝。

飞霜偷染沙沙叶,征雁归途唱一程。

评:紧密围绕主题,句句写,思路很清晰。有比喻有拟人,均很自然很合理。如能更含蓄、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会更好。

34.郭 丽  吉林

落叶无音风有音,断鸿声里走疏林。

寻寻觅觅春华梦,次第闲愁吹乱心。

评:起承自然、意境很好。转合弱、较牵强。未见比喻的手法,不符合本课作业要求。

35.孙亚君(云朵)辽宁

乡村独步探,陌柳翩来蛩草鸣。

谁共黄金铺满地,农夫割麦对峥嵘。

评:不错,思路清晰、脉络连贯,起承自然。唯尾句有突兀之感。

36.李晓梅(梅子)辽宁

归雁征途语浩天,虫鸣月下自陶然。

风吹陌野翻金浪,缭绕余音似管弦。

评:起承原本不错,但转合未跟上。起句拟人写法过于夸张。明喻暗喻都已用到,符合作业要求。

37.姜红文竹黑龙江

牛背悠悠犬向前,红霞旖旎映桥边。

蛙声好似笛声汇,约在黄晨唱韵年。

评:好一幅乡村牧归图,悠闲、缓慢、温馨。比喻也较贴切。如能遣词造句更精准更婉转会更好。

38.柳春艳(春)辽宁

风摇落叶诉无声,独倚床头听蛐鸣。

长短高低秋曲奏,只为情意化诗盈。

评:起承转合顺畅自然,脉络连贯。转合如更扣题、更含蓄会更有意境。

39.赵秉霞(天上流沙)辽宁

(新韵

展翅长天起昼晨,欢歌变字演一人。

生活如雁择冬暖,捎去平安又盼春。

评:字里行间满是深情,可以理解。但跟“秋声”的联系似乎牵强,至少全诗描写上体现得不够。

40.刘筱倩(花影)辽宁

一庭枯叶扫寒蝉,曲落高低小径穿。

急去山中探消息,金风桂子已开筵。

评:想象奇特,充满童趣。但对的描写以及对比喻手法的运用都不够。

41.杨秀兰(山中兰)上海

又到新秋风细语,月光如水夜清凉。

虫声起伏东篱下,约共丰收谱乐章。

评:诗里的“秋声”似乎还在“约”。诗中的每一想象不是随意任性而来的,应有其合理性以及对主题的服务性。

42.张蕾(一苇)江苏

半亩残荷听早秋,无章鼓板自含愁。

更兼暗夜多风雨,直教人间添白头。

评:好诗。层层递进中却衔接自然,清新、流畅、优美、动人。半亩残荷、无章鼓板、早秋、暗夜、风雨……一系列同基调的景物描写,既有声、亦无声胜有声,枯寂中不乏素淡、闲愁中不乏无奈之默然,直到尾句的点睛感悟,已情景交融、天人合一,顺理成章。推优。

43.高东霞(云水禅心)黑龙江

思随雁字写离愁,且与西风共一游。

何意芦花吹作雪,秋词飞入我心头。

评:意境美、语言美、起承转合美。如能更扣题写写秋声会更好。

44.陈丽艳紫燕黑龙江

十里塘蛙休战鼓,一川玉树寂蝉筝。

霜林月夜长风度,箫管吹残晓梦清。

评:自然流畅,用词精准,首两句有独特之处,反其道而写,可见诗人之用心、思维之活跃。全诗景物过多,有堆砌之感。尾两句如能更细腻更婉转更彰显情感,应会更好。

45.徐春梅(千惠)江苏

夕照竿头电缆图,鸟栖线上作音符。

百灵齐奏家山曲,天籁之声秋韵铺。

评:题是秋声,但前三句是跟不太密切的。但看得出诗人想写出新意、用了心。




评点老师:包美荣



01.王海华海容儿山东

许是天庭下诏书,行云打马向南移。

秋风奏响神农学,红叶枚枚走好棋。

暗喻用的好。在作者的笔下行云红叶都有了人的思维与行动。切题意。

02.张小红(花香醉人)陕西

一阵金风大雁鸣,惊飞梧叶离枝行。

翩翩恰似蝶歌舞,落地犹如细雨声。

两个明喻用的贴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03.赵荣芳(清荷)四川

古寨清秋夜月明,松风岭上飒然声。

时惊宿客难成梦,疑是千军万马行。

起承得当,颇有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推优。

04.周明舫  四川

流泉汩汩是琴音,蛙鼓欢呼贵客临。

又是一年光景好,风翻稻浪数黄金。

一派丰收景象。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贴切。

05.王修会  四川

秋风瑟瑟拂西窗,梧叶飘飘泣未央。

蝉立枝头歌送别,声声尤似诉离肠。

结句甚好。通诗比喻贴切。

06.何惠(玉洁冰清)四川

西湖碧水白纱融,桂下寻花隐约中。

只觉清香飘阵阵,缘来金玉缀芳丛。

起承得当,脉络清晰,比喻恰当。

07.喻灵芝(灵子)云南

秋水飞流声似雷,宛如龙蟒戏山魁。

雁鸣猿啸盘云道,枫叶临风烽火台。

结句略显逊色。比喻不太贴切。

08.龙霞(墨兰)黑龙江

蛩吟蝉咽诉愁肠,凄恻缠绵似羽商。

雁载相思碧空去,穿山越海寄衡阳。

转的有点突兀。其他尚好。

09.甘重新甘草四川

窗外寒蛩拨七弦,枝头落叶似心笺。

宛闻旅雁离魂曲,知是商夷暗地迁。

注:商指商星,夷指肃煞之气,两者代秋魅。

起承得当,比喻贴切,转结自然。

10.景凌云  甘肃

缤纷畴野启金商,繁柿如灯照瑞祥。

苹果姑娘红透脸,枝头欢笑遍芬芳。

比喻恰当,中规中矩,少诗家语。

11.白俊杰  四川

一夜西风满地金,高粱稻穗感头沉。

惊呆树杪蝉声哑,看傻归鸿五彩林。

中规中矩。

12.邹慧萍  宁夏

窗外蛩音夜夜清,吟诗唱赋似书生。

胸中或有不平事,借得秋风诉月明。

转承没有衔接好。

13.周晓蓉(玉树冰川)甘肃

芷柳萧疏叶渐黄,林蝉时噪怨秋凉。

横塘犹有小蜓立,似觅荷花往日香。

转承得当,比喻恰当。

14.王英(柳丁)黑龙江

西风摇叶响沙沙,一树云枝减碧华。

檐下轻喃呢燕语,离情难诉做叽喳。

比喻恰当,转结自然。

15.吴秀范  黑龙江

(新韵)

为赴枯荷听雨约,滴答引我过湖桥。

愁丝撒若水中网,捞起作韵敲。

比喻恰当,想象力丰富,转结自然,首尾呼应。

16.王振娟(婉如皎月)宁夏

丹枫似火层林染,艳菊依栏挽彩妆。

风过苇塘闻鹤唳,南归雁阵寄情长。

景物铺陈太多反而显得有些杂乱。比喻恰当。

17.任芙蓉(浅笑安然)四川

亭边静坐叹残红,默默枯荷自粹冲。

风雨骤来倾耳听,禅音不绝水云中。

承句结尾有点让人费解,结句甚好。

18.唐明清无言四川

梧桐落叶苍松翠,碧桂飘香露菊幽。

半岭霜枫红似火,排云雁阵曳清秋。

转结未到位,用语流畅。

19.王亚华(风过无痕)四川

潇潇夜雨敲窗棂,寒籁雷霆交响中。

鼓角笙箫千骑阵,梦惊披衣望遥穹。

结句出律了吧?

20.姚远骏(思一)四川

黄昏落雨不彷徨,滴答临晨却放阳。

荷叶莲蓬摇晃晃,心中拟曲应沧桑。

中规中矩。

21.高起植(雅韵)四川

炎炎暑尽余温在,续续秋来木叶知。

清脆鸟鸣千树静,空灵婉转似吟诗。

比喻恰当。用词需斟酌些。

22.李晓明  四川

玉露清风冷月柔,梧桐落叶几时休。

蛙声断续田间唱,稻谷金黄逐浪收。

转承没衔接好,用语尚需斟酌。冷月岂能柔?

23.杜伟英(闲坛漫步)黑龙江

瑟瑟风来落木争,雁唳长空暮云平。

寒蛩不作悲秋客,闲跃幽丛律吕生。

脉络清晰,起承得当

24.戴雅平  四川

风送桂香林木秀,蝉声翠鸟竞歌喉。

唱吟婉转和声靓,恰似相邀来报秋。

比喻恰当,转结自然。

25.周 洁  新疆

山野凉风出杳冥,玉龙吹彻不堪听。

清溪芳树俱憔悴,唯有松筠数点青。

比喻恰当,诗家语运用灵动。推优。

26.董木兰  新疆

 

排空征雁拟人行,引发新秋又一声。

唤醒油黄涂碧野,再催节令落红英。

起承得当,惜结的不太明朗。

27.周淑兰(兰花幽香)北京

帘前秋雨唤青黄,队列南归大雁行。

别问衷肠多少恨,风弦琴奏显凄凉。

用语尚需斟酌,中规中矩。

28.王睿元(天凉好个秋)河北

风撩细雨乱如麻,敲落枯荷万点划。

急缓传声谁奏乐,疑为仙子弄琵琶。

比喻恰当,中规中矩。

29.焦志平  河北

飘飞一叶半空旋,还似蝴蝶醉舞翩。

单曲循环蝉调弱,篱苑菊香夜已寒。

比喻恰当,脉络顺畅。

30.白玉莲  新疆

(新韵)

季节最好是秋天,菊丽榴红总挂牵。

簌簌清风忒爽朗,茱萸呈翠盼亲还。

用语明朗,转结得当。

31.方正玉  湖北

闲听促织拨琴弦,宛若溪流落玉泉。

北雁长鸣声切切,含情惜别梦魂牵。

比喻恰当,用语流畅,惜结句力度不够。

32.李淑兰  新疆

边塞秋声

秋声穿过白杨林。飒飒堆成满地金。

夜半风号尘滚滚,防沙植绿守丹心。

起承得当,比喻贴切。

33.徐娅玲(米粒)湖北

山中秋声

秋雨连绵扰梦思,如弦切切怨声痴。

电光忽闪嘈嘈杂,但见天明雾作诗。

比喻得当,脉络清晰。

34.晨爱民  湖北

夜半风凉已是秋,穿枝落叶动轻柔。

撩人最是窗前竹,断续弦声叩隐忧。

想象力丰富,不是特别的位置尽量避免重字。

35.朱贵霞  湖南

大雁高飞似舞神,排成一字又翔人。

枫红梧叶萧萧落,玉兔轻钩挂树身。

中规中矩。

36.韩 影  安徽

日落南湖乱叶听,菊香遍野小溪馨。

无忧大雁芳词赞,寂寞游人笑语叮。

读来有点词不达意之感。

37.许小群  湖南

天空群队雁匆忙,菊艳枫红桂子香。

快乐农家多热闹,丰收喜悦稻田黄。

中规中矩。

38.黄红梅  湖北

(新韵)

蝉嘶高柳夜风凉,月上中霄叶落窗。

桂影婆娑怜客梦,星灯点盏送芬芳。

景物堆叠有点乱。

39.王粹利(和田玉)河北

荻粱似火唤千金,鸟雀欢歌奏玉琴。

红果漫山偷眼笑,葵花向日作诗吟。

一派丰收景象。 

40.张金凤  湖北

秋夜听涛(新韵)

仰卧崇山闭目听,高低美丑幻空灵。

心潮纵涌千重浪,亦教涛声一啸平。

有点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之感。

41.刘锦颐  湖南

霜蛩不解相思苦,偏向寒秋悲切吟。

行客忍听飞雨泪,嘶嘶无尽断肠音。

转结不太流畅。

42.姜玲(风音云影)江苏

雁引离歌蝉绝唱,霜题枫落竞相酬。

白商西陆元无语,节物吟情一曲流。

有诗家语,惜运用未得当。

43.刘美霞(读柳)江苏

 

绵绵细雨送新凉,窗外梧桐一叶黄。

似蝶飘飞斜入室,花笺阴润几诗行。

承转顺畅,惜结的远了。

44.许 娟  湖北

风如战鼓相闻急,雨似离人别泪情。

枕上新凉惊蝶梦,梧桐一夜助

:通篇读来给人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一种情未解一种情未结。

45.何素芳  四川

西风断续拍层峦,几树枫红笑得欢。

簌簌叶声飘一野,犹听壁谷荡秋澜。

评:起承得当,转结自然。



评点老师:王晓木



01.陈嫩英(净乐)河南

秋雨沙沙夜觉凉,丛中自有练歌房。

蛩声几处如琴奏,忽听征鸿渐远翔。

评:小诗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秋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练歌房”练习唱歌的房间,作者以此形容大自然的昆虫欢快地鸣叫,表现出秋季天籁之音的美妙清脆。比喻新颖贴切,生动活泼。转句拉近镜头,把蟋蟀的声音比作琴声,这琴声仿佛展翅的大雁向远方翱翔,也十分顺畅自然。而结句不免令人想起山水田园派作者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首小诗虽写“雁去”,也同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悠远,言已尽而意无穷。推优。

02.张海清(仰望星空)河南

飒飒金风似凯歌,茫茫大地喜音多。

稻花香里丰收景,机器轰鸣笑满箩。

评:首句比喻将秋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比喻为“凯歌”,表达出秋风所带来的欢乐氛围。“稻花香里”一句化用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加上现代化机器的火热收割场景,形象生动,自然妥帖。

03.王红建(简单)河南

 

晓窗绿地吟蛩草,霜落丹枫玉露清。

结队征鸿鸣远唳,翻阶一叶动秋声。

评:首句“晓窗绿地吟蛩草”,传达出秋晨之静和自然之声。而“霜落丹枫玉露清”则用鲜明的对比写出秋天之斑斓色彩。“结队征鸿鸣远唳”,通过大雁的远鸣,增强了秋的辽阔感和寂寥感。结句“翻阶一叶动秋声”展现秋之韵味。整体很好,但比喻运用力度稍弱。

04.陈玲静(江南诗路)山东

寒色西风连夜雨,来时滴沥夹蝉声。

穿林摇竹如金响,飞絮落花闻若惊。

评: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寒风冷雨。“穿林摇竹如金响”比喻形象,将雨打竹林之音比喻为金响,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雨声的清脆和响亮。同时这个比喻,也描绘出雨势的猛烈,进一步强化了寒冷和阴沉的氛围。意境深远,给人强烈感受和想象空间。

05.张玉欣  山东

划醉青霄雁叫声,风穿树叶似琴鸣。

寒蝉抱恨亨离曲,最爱田禾话共荣。

评:首句通过描述秋雁之鸣叫,表达秋季的宁静和凉爽。同时,“醉”表达出作者对氛围的沉醉。“风穿树叶似琴鸣”用了比喻,同时也增强了秋天声音的韵律感。结句“最爱田禾话共荣”表达了万物共生、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转句“亨”似笔误,应为“哼”。

06.谭燕燕(云卷云舒)河南

声(通韵)

敲窗夜雨送清凉,扫径霜风奏乐章。

叶落如蝶轻起舞,豆荚咧嘴笑声扬。

评:首句点明了夜晚雨声敲打窗户的情景,次句“扫径霜风奏乐章”则表达了风声的和谐和优美。转句的“如蝶轻起舞”,将落叶比作蝴蝶,增强了轻盈灵动之感。结句则用把豆荚开裂声比作笑声一样欢快,使诗作生动有趣。小诗通过修辞将自然之景转化为美的体验,活泼富情趣。

07.赖 利  江西

声(新韵)

金风飒飒撩香桂,拂耳习习送爽行。

好是蝉儿知造化,雁过阵阵已高鸣。

评:前两句写秋天的气息及凉爽舒适感受。转句是生动的拟人手法,“蝉儿知造化”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但未涉及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

08.梁升敏  广西

云雾如纱收夏色,噪蝉不噪鸟鸣匀。

远来滴雨拍风笛,许梦黄花大写真。

评:小诗前两句通过云雾和蝉声的变化写季节更替。第二句写秋天虫鸟叫声的特点是一静一匀,而三四句写秋雨中不同的典型场景,平添一抹别情。诗作整体风格清新而朦胧。

09.马霞(葭)河南

黄昏信步月明中,衰草纷披柳弄风。

最喜秋虫充乐手,和声一曲韵无穷。

评:诗写黄昏散步,闲适自在。整体富有生活情趣,拟人修辞尤其运用纯熟,但“比喻”修辞在写秋声时起到的作用较弱,不符合作业要求。

10.肖翠风(风物长宜)江西

飒飒秋风似奏弦,如霞枫叶岭头鲜。

晴川百里青屏帐,唯有君容赤帜妍。

评:首句用奏弦比喻飒飒秋风之声,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而“如霞枫叶”让读者感受秋天的视觉魅力;转合句写百里山川如同青色屏风一样的苍翠,而只有枫叶格外鲜艳,如同赤色旗帜一般。整体诗意写“红枫”笔墨偏多。如果能紧扣作业要求主题“秋声”更好。

11.胡明香  河南

声(新韵

新凉初抹带彤云,垄亩风来弄玉音。

雨打青纱听鼓瑟,欲邀梅子嫁冬君。

评:首句写初秋的天空飘着红色的云彩,第二句用玉音,描述风吹田地,带来宛如玉器撞击的清脆声响。转句则写雨打在青纱上的声音如同鼓瑟,结句颇有浪漫主义色彩,寓意四季的交替或对冬季的期待。作者以独特的角度刻画了秋声的特点。

12.文丽君(红雨伞)河南

风掌轻挥暑气收,朱檐滴泪送凉舟。

寒蝉如泣嘶高柳,蟋蟀含悲吟莫愁。

评:秋风轻拂,暑气渐消。第二句写秋雨带来的凉爽清新。转句寒蝉的哀鸣与高柳相映衬,突出秋之凄凉与萧索;结句表意不很清晰,也许诗意很深。小诗善用拟人手法,使人如临其境;但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在诗中似未体现。

13.陈晓琴  江西

秋风秋日好秋装,一夜剪裁千树黄。

又遣陶公添五色,桃源户户晒秋忙。

评:小诗四句着意刻画秋之多彩,但本次作业标题是“秋声”,但实际上并没有涉及秋天的声音,而是主要描写了秋天的色彩和人们的活动。所以内容与标题不符。

14.林彦杰(燕燕于飞)河南

乡间秋语似笙箫,万里飘香硕果摇。

枫叶流丹人入画,丰年沉醉话桑蕉。

评:诗作整体饱含秋季瓜果丰收之喜悦。开篇采用比喻修辞,把“秋语”比作“笙箫“,但稍显牵强,因为秋语通常不被理解为秋天的声音,而多指秋季言语或者信息等。

15.蒋 田  广西

不觉中元月似铙,秋声簌簌起云梢。

相思愁怕向天诉,清籁还劳玉兔敲。

评:别样相思情味的抒发。首句用比喻修辞描述中元之月,第二句写秋声自云端,飘渺而悠远的感觉。

16.孙换叶(一抹乡愁)河南

声(新韵)

一川芦雪曳愁生,半月秋风黯淡行。

自顾前途尽穷旅,数寒百遍待鸡鸣。

评:首句确定小诗感情基调在“愁”。首句芦花如雪仿佛暗示作者的浓愁,次句则用拟人化手法将秋风形容为黯淡无光的样子,增强了诗歌表现力。第三四句太过悲观,展现出对前途失望迷茫。收拾心情,扬长避短,一定可以迎来新曙光。 秋声在本诗未直接呈现。

17.石秀霞(言蹊)山东

一夜西风拨柳琴,顿时万里起秋心。

窗前滴滴芭蕉泪,暗合随敲落子音。

评:首句并非直接写秋声,而是通过“拨柳琴”来暗示秋声悠扬,“拨”的动作使用拟人手法,为后边“秋心”埋下伏笔。转句和结句中,采用拟人手法展示秋 声之凄凉。小诗表现出对秋的独特情感和韵味。但应注意使用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

18.王福珍(王焱)山东

初闻蝉咽意难平,向晚寒蛩不住鸣。

忍得三更风雨急,芭蕉滴泪到天明。

评:首先作者通过听觉表现秋声。他运用蝉咽和寒蛩两个声音形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和悲伤。其次,通过描述芭蕉滴泪的形象,视觉化秋天氛围的哀伤。最后通过“意难平”、“不住鸣”、“忍得”、“滴泪到天明”等表示内心感受的词语,表达对秋声的感受。小诗多角度表现“秋声”,拟人修辞使秋声更加生动、形象。可惜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运用较弱。

19.王旭红(红袖添香)河南

声(新韵)

月似弯弓湖似镜,天高气爽暮烟轻。

田畴稻谷千重浪,风送秋声西复东。

评:这首诗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色来表达秋声,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句用比喻说明月亮和湖水的形状,次句通过描绘天气的清爽和傍晚的烟雾轻盈,表现秋之静美。转句和结句分别形容稻谷在风中摇曳,以及秋声的悠扬和丰富。

20.陈协明(依山村人)广西

初秋偶成

水泥大厦久安家,惯对流光映晚霞。

却喜今宵秋雨后,虫声絮语透窗纱。

评:本次作业限定标题“秋声”,诗作显然偏离了要求。

21.赵联政(玉君)台湾

山行夜静清溪缓,噪雀鸣蝉渐不哗。

最爱流萤虫唧唧,凉生更伴几声蛙。

评:这首诗通过具体描绘山间夜晚的景色和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成功地表达了“秋声”的独特魅力和情感。蝉雀声稀,溪水静谧,而虫鸣蛙鼓也别有一番情趣。但没按本次作业要求,使用“比喻”修辞。

22.   河南

千里霜风飞雁惊,一枝梧叶动秋声。

晚来对菊分清韵,香冷寒蝉玉镜明。

评:小诗通过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霜风、雁群、梧叶、菊花和寒蝉等元素交织的景象,让读者感受秋天的寂静、清冷和美丽。但没涉及本次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

23.李桂英  山东

玉米含羞大豆香,遗珠碎钻草中藏。

小儿挎篓田间戏,半捡秋声半捡粮。

评:小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天霜风、雁群、梧叶、菊花和寒蝉等元素交织的景象,让读者感受秋天的寂静、清冷和美丽。首先作者通过生动描绘玉米生长姿态,大豆散发出清新香气,以及掉落草里好似遗珠碎钻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尤其是诗中的孩子们也是有趣元素,“半捡秋声半捡粮”堪称妙笔,耳目一新,令人回味无穷。小诗成功地呈现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丰富多彩的秋世界。推优。  

24.张进芝(小草)河南

空中雁阵又成行,瓜果丰收稻淑黄。

浪漫枫林呈绝艳,晨风一缕透天凉。

评:这首诗更多地呈现出一幅秋天的画卷,通过描绘秋天常见景象和色彩,来传达出秋天的韵味和气息。但对作业要求的“秋声”主题和“比喻”修辞并未突出表现。

25.徐玉枝(江西)

凉风一夜越江南,细雨绵绵影落潭。

耳畔秋声如竹笛,轻歌引得桂花探。

评:小诗以视觉和听觉感受,写初秋之乍冷给人的印象,在传统悲秋情调之外,更多一份轻盈和活力,比如“绵绵”“轻歌”,从而展现出秋声独特的韵味。若写得更细腻些,比如“影”是竹影?树影?楼影?“秋声”是蝉声?风声?还是......诗作就更有味道了。

26.朱梅香(果慎)江西

西山一夜叶红红,恰似胭脂染惠风。

游客心中沉醉处,家乡打谷斗声隆。

评:小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将秋山夜间的树叶红艳比作染惠风的胭脂。“秋声”则通过描绘游客沉醉于秋色,联想到家乡的打谷斗声,来间接呈现秋声,是虚写。

27.张军霞(飘然) 河南

枕上眠听落叶声,小虫窗下不知名。

月如流水清凉夜,交响长歌到启明。

评:不难看出,小诗构思不错,写枕边落叶声,窗下小虫声。但表达声音的字词选择上可再斟酌,力求准确精炼,使整体诗作气脉更自然流畅。

28.和志红(和百合)山东

秋夜听雨有吟

夜听疏雨叩窗棂,宛若家亲语院庭。

惆怅拥衾思不已,诗笺如蝶慰孤零。

评:小诗前两句将疏雨敲打窗棂的声音比作家人的话语,形象地表达了思乡思亲的情感。结句“诗笺如蝶”唯美地展现了诗人高雅地寄托情感的方式。

29.李彩霞(彩霞)河南

月似冰轮雁远迁,枫偷天酒醉容嫣。

静听悦耳金风曲,怜惜低吟抱恨蝉。

评:小诗似在营造离别的伤感氛围。将月亮比作冰轮,大雁远迁,枫叶红艳,这些元素都比较宁静而优美,所以结句出现的“抱恨”稍显突兀,也许是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30.张青英  河南

西风拂掠陌田中,稻谷翻黄枫叶红。

秋雨莎莎添曲韵,枝头挂满小灯笼。

评:小诗描绘了西风吹拂下,阡陌中的稻黄枫红。雨声似曲,平添秋韵。结句提到“小灯笼”是什么果实?柿子?枸杞子还是秋天的某种小果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31.李俊颖(梅影)河南

秋雨之声

云翻跟斗雨翻山,变脸何曾不问天。

正是骄阳欢笑处,江湖车向夜航船。

评: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秋声,但是通过描述云、雨、夜航船等元素,表现出了秋季的特点和气息,也可以理解为隐含了秋声意象。小诗擅用“拟人”修辞,整体颇有动感情趣,尤其“云翻跟斗雨翻山”句意生动可爱。若紧扣作业要求来创作就更好了。

32.鲍莹珂  河南

幽篁闲处品茶深,随意秋风一段吟。

唧唧如闻七贤语,清凌还似抚嵇琴。

评:幽深竹林品茗听风,很是闲适、恬静、高雅。诗中用比喻引出典故“竹林七贤”和“嵇康”抚琴,不仅使略带悲壮的秋声暗含其中,更显出追求自由、超世脱俗之精神意味。

33.何招英(可人秋韵)江西

山乡秋声

雁叫霸天翔远涯,枫林如火醉云霞。

西风飒飒撩人处,陌上棉桃绽雪花。

评:小诗总体属于雅致的风格,用字讲究,如鸿雁、枫林、雪花等,又如“醉”“翔”等,意境优美。但个别字如“霸天”“撩人”,似与整体风格不够协调,可再斟酌。

34.欧阳冰雪  河南

凭栏几度认归舟,月落千帆江水流。

昨夜金风吹玉露,思君不觉又逢秋。

评:作者善于化用古人的经典诗句,思念氛围营造得含蓄有致。但与本次作业限定主题“秋声”不符,“比喻”修辞也没有使用。

35.张晓桦  河南

月似银盘照碧穹,寒蝉噤啸隐林丛。

凉风拂动庭前树,恍若翩翩过雁鸿。

评:诗作选取典型的秋季意象,如寒蝉,鸿雁,想象力丰富,画面感强。并没有直接描述秋声,而是通过转句和结句中,被风吹动的树枝好似天际飞过的鸿雁等进行侧面展示。

36.张桂芹  山东

声(中华通韵)

蛩吟月夜曲声声,犹似佳人奏玉筝。

竹叶伴歌风弄调,灯前墨客倚窗听。

评:小诗中把“蛩吟”形成的夜曲,比喻成“佳人奏玉筝”,二者都具有柔和、优美、悠扬等特点,再加上转结句的竹叶伴歌、墨客听曲,整体营造出一种优美而富有情调的氛围。

37.李绍萍(素葳)广西

秋 声

月淡云深秋气清,忽闻远处动商声。

微如风雨飘然至,宛若丝弦正合鸣。

评:小诗别有韵味。尤其第二句“商声”指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充满哀怨与忧郁之情。而转句和结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作者内心孤独感加深及对美好和谐的追求。

38.褚玉君(榕树)辽宁

声(新韵)

长空大雁又飞南,暮色霞红似火燃。

蛙叫蝈鸣合奏曲,菊开独占百花鲜。

评:小诗描绘了秋天长空雁阵及晚霞红艳,菊花盛开等场景,转句“秋声”的表达采用了“拟人”修辞,诗作整体特点有声有色,确实形象生动。

39.唐志丹(桃李丹心)辽宁

飘飒风中叶乱吟,露沉菊醉听虫音。

几分若读欧阳赋,一半低哦韵自寻。

评:小诗写了风中秋叶和花草间秋虫的声音,这些元素构成了“秋声”。

转句注意,欧阳修的《秋声赋》确实内涵丰富,但简称为“欧阳赋”似不妥。

40.巩艳玲(佳音)江苏

风在枝头似有声,幽思幽抑一蝉情。

唯将高志藏新梦,渴忆年来再出征。

评:“风在枝头似有声”和“一蝉情”只是对秋天景象的简单描绘,重点在于通过这些景象来烘托出诗人的高远志向。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体现较弱。

41.唐秀玲(冰凌)辽宁

金风过隙桂花香,泉水叮咚送晚凉。

才听寒蛩凄切语,又闻鸿雁向南翔。

评:小诗前两句写秋之馨香,秋之清凉,氛围舒适,转句用“拟人”手法将气氛陡然变成凄恻与孤寂,可见作者多情善感。但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未在诗中体现。

42.韩菲菲  内蒙古

疏枝落叶自萧森,月色如银露滴琴。

风送残荷香叶碎,荣枯过处识莲心。

评:月色如银的晚上,落叶飘零,风送荷香,露滴琴弦,一幅静谧优美的秋夜画卷。对于秋声的描述,也是间接蕴含在氛围和气息中。

43.时海琴(柳色倾城)内蒙古

长空雁字起征程,水照残荷柳叶惊。

如画山村风澹澹,幽虫新雨一声声。

评:小诗重在描绘如诗如画的山村秋景和氛围,“长空雁字、水照残荷”用词唯美,转结句用的叠字也恰到好处,“风澹澹、一声声”,整体风格清新温婉,使人如临其境。

44.郎英(清心)辽宁

林下听风最远枝,白云飞处意迟迟。

草虫唯恐今秋误,切切传声报我知。

评:小诗通过风吹枝叶的声音和白云飘浮的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宁静和优美。转句通过拟人手法,生动表述草虫对秋天的期待和渴望。但没有采用作业要求的“比喻”修辞。

45.石   吉林

不觉蝉稀已入秋,暖风依旧送温柔。

初心总绕思乡客,长夜无眠钓月钩。

评:“初心总绕思乡客,长夜无眠钓月钩”中以思乡的情感为初心,表现出浓重的乡情紧紧萦绕着作者。比喻修辞用的生动形象,成功烘托了氛围。但第二句的“暖风”用在秋初似不妥(个见)。另外请围绕作业指定主题“秋声”来创作。



注:本平台所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往期回放:

咏玉
夏晨

夏木阴阴

夏 夜

夏日抒怀

迎端午,赋香囊

梅岱:毛泽东的诗词观——读书札记‍

花开半夏,风雅千秋——叶嘉莹先生百岁寿诞诗词书法作品展在京举行

百人百诗 · 敬贺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

咏 山

行 吟

五一颂歌 · 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

春 水

春 草

“巾帼新风采”庆祝妇女节名家访谈

春 色

第五届中华女子诗词论坛暨诗韵东亭·第七届三八诗会

优雅如你,美好如初 || 祝大家女神节快乐!

题画诗

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

玉兔迎春 · 对联

2023,新年好!全国各省女工委元旦专辑

告别2022,祝福新年快乐!

冬 夜

我心中的一首歌

关于《天净沙》平仄四声格律的探讨

霜 枫

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第六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残 荷

纷飞的银杏叶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国女子诗词特辑(二)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国女子诗词特辑(一)

旗 袍

天耀山河,不负韶华 ll 国庆专辑

喜迎二十大,诗咏新地标

中秋望月

乡 心

新 秋

怀 旧

观点:增强诗词活动的计划性经常性有效性

女人赋

听 雨

飞 云

吟历史之屐履,抒巾帼之深情
夏花
诗人节遐想
暮春感事
劳动节记事
思 念(上)
思 念(下)
只此青绿(上)
只此青绿(下)
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之际
写给女性(上)
写给女性(下)
贺湖北省黄冈女子诗社成立暨《漱玉》创刊十周年
春 雨(下)
春 雨(上)
咏 虎(下)
咏 虎(上)
喜迎北京2022年冬奥会
98岁叶嘉莹先生:我的朋友遍天下!
云间地上、指尖心中 | 祝大家新春快乐!
蜡 梅
告别2021,新年快乐!回顾女子诗词的难忘瞬间
元 旦(上)
元 旦(下)
客多痴甚花休怪,都是罗浮梦里人——林岫先生诗书共赏
落 叶(上)
落 叶(下)
“庆建党百周年”首届中华女子诗词大会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周文彰:在《百年诗颂》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暮 秋(上)
暮 秋(下)
枫 叶
女工委热烈祝贺《“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发布
秋 水
今天,我们有了新时代中华诗词发展纲领!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晚舟归来·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国旗 · 写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
秋 月
热烈祝贺中华诗词学会网站改版升级
蝉 鸣(上)
蝉 鸣(下)
善变的雨~记河南7·20特大暴雨
恼人的蚊子
荷花浪漫开(上)
荷花浪漫开(下)
天地英雄气,巾帼百年潮
宋词极简史:这21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夏夜里的星星
城市的灯光
因为一句诗而爱上你
沉痛哀悼袁隆平、吴孟超院士 || 诗词曲联专辑
纷飞的柳絮(上)
纷飞的柳絮(下)
“五一”:女诗人写给劳动者(上)
“五一”:女诗人写给劳动者(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