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黑龙江波涛 2023-09-09 发布于黑龙江

【此文节选自 《长影的故事》;作者:王霆钧;】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电影离不开音乐,从长影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尹升山共为400多部影片的配乐担任了指挥。观众经常都会在电影字幕表中看到他的名字。然而只见其名,不见其面。对他的幕后故事更是知之甚少。所以称他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点也不为过。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1925年出生于山东掖县的尹升山,童年是在哈尔滨度过的。他十五岁被招进伪“满洲国”內府宫廷乐队学习双簧管。日本投降,伪满垮台,尹升山回到哈尔滨,参加哈尔滨市政府成立的交响乐队。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解放军浩浩荡荡地进了城,随大部队进城的还有鲁艺文工团。他们要排演歌剧《白毛女》,排演《黄河大合唱》,人不够到市政府交响乐队去挑,选中了六七个人,尹升山是其中之一,在乐队里吹双簧管。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不久,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鲁艺文工团离开哈尔滨,到鹤岗的兴山与从长春撤退到此的东影会合,尹升山随团前往,正式成为东影的一员。东影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转眼成立了一年,却还没有一支像样的乐队。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离不开音乐。为了影片生产,厂里曾组织了一支小型乐队,人不多,乐器也简单。参加人员有留下的日本人,也有其它行业有些器乐知识的人。拉中提琴的是日籍洗印师长沼;拉大提琴的是日籍录音师高道小二郎;演员黄准吹竹笛;洗印科长文玉璞吹萨克斯;摄影师葛雷弹三弦;演员于洋吹小号;资料科长于彦夫敲定音鼓。厂里决定筹建乐团,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尹升山。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昔日长影乐团的歌唱演员

尹升山毕竟是科班出身,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他在乐队里成了多面手,什么乐器缺人他就演奏什么,同时还要当老师,培训新人,从五线谱开始,教他们演奏。乐队没有专职指挥,基本上是谁作曲谁指挥。领导见尹升山具有指挥才能,就让他做专职指挥了。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长春解放后,东影从兴山迁回长春,影片生产更忙了,尹升山不但要为本厂影片音乐作指挥,还要指挥朝鲜影片的音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平壤被炸成一片废墟,朝鲜电影制片厂迁到长春继续拍片。他们的导演和演员,用我们的胶片,用我们的摄影棚,拍了二十多部朝鲜电影。朝鲜作曲家金顺男,朝鲜人民军协奏团作曲家金麟玉、李哲禹等人为这些影片作曲,指挥由尹升山担任。由于录音任务太重,他们从哈尔滨请来了白俄交响乐队协助,乐队指挥是比比阔夫,尹升山曾与他合作。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那时候的中国,像长影乐团这样规模的交响乐队还没有。中央乐团刚刚筹建。1956年,尹升山带领这支交响乐团赴京为中央乐团做示范演出,演奏了《诗人与农夫》等名曲。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作曲的苏联教授翘起大拇指说:这支乐队是世界一流的,什么曲子都可以演奏。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都在“反右”,长影也毫不例外地卷到这场政治风暴里。一天,长影某负责人找到尹升山,问他对大炼钢铁的看法。当听到他说:炼出来的铁根本不能用时;负责人说他思想右倾,反对大跃进,他不服。负责人又提到有人揭发他在去黑龙江省密山县招生,在回程的火车上听到农村因组织农民上山砍树炼铁,耽误了秋收,白菜冻在了地里。回厂后当见闻散布的事。说这是反对人民公社。因为这两条罪名,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被定为“严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一年后才被摘去这顶帽子。因而这段期间长影出品的两部影片《达吉和她的父亲》和《刘三姐》的电影字幕表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后来经周扬过问,才恢复了他的署名权。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尹升山说,“一部好电影,全靠演创人员对剧本的理解,并且还要结合剧情深入生活,搞电影音乐创作的也不例外。”那时候几乎每部故事片电影都有一首电影插曲,并且随着电影的放映,立即在大江南北流行开来。一部电影的成功,电影音乐功不可没。可是现在,好多的电影没有插曲,有的即使有,也不能流行。

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过400多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