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
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常言道:'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如果不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必然没有健康的身体。 人一旦上了年纪,健康就成了人生的头等大事。 财富、家庭、事业只有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很多人觉得仅靠喝水和运动,就能延年益寿,其实不然。 一个人若想健康长寿,就得重视这三条长寿准则! ![]() 少言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四少歌》中写道:“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他提倡“口中少言”,因为他认为说话过多,会耗伤元气。 而人的元气与精神关系密切,少说话才能养精蓄锐,保持精气神。 如今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我们的日常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然而,话说得太多,会让我们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容易疲乏无力,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有些人还习惯“大嗓门”说话,年轻气盛时,察觉不到危害,等到老了,身体机能走下坡路时,就会发觉经常感到气虚无力。 正如俗话说:“日出千言,不病自伤。” 少言以养气,即少说话,说话小。 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是一种礼貌,让身边人感觉舒服,有利于人际关系交往。 时局混乱,为求汉魏嬗代顺利完成,曹操想找一个合适的继任人,于是他找到了谋士贾诩,向他寻求建议。 贾诩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自己又并非他的亲信旧臣,多言只会引起猜忌。 索性闭口不言,选择“寡言”以自保。 后来曹丕继位后,封贾诩为太尉,死后可享太庙。 贾诩在乱世中谨言慎行,避免了许多灾祸,活得也长久。 《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多必失,语多伤人。 岁数大了,我们要谨言慎行,养足元气,才能迎来健康好运。 寡欲 《孟子·尽心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 所谓寡欲,即在人合理需求欲望下,控制人的贪念。 修养身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欲望,如同烈火,会将一切毁于一旦,烧成灰烬。 一个人若被欲望所控,只会堕入无边黑暗。 清心而寡欲,才能避免失其本心,被欲望吞噬。 曾国藩在担任两广总督后不久,有位县令来拜见他,带来了一副王羲之的字帖。 此乃王羲之书法的宋代祖本,价值连城,异常珍贵。 而曾国藩也是书法大家,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字,县令明显是投其所好,来贿赂他。 曾国藩思考一番后,他将字帖退还给了县令,称:“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对于曾国藩而言,得到字帖可谓是如获至宝。 但他坚守初心,抵制诱惑,后来官至宰相,仕途一片坦途。 曾国藩说:“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做人清心寡欲,才能活得安稳,坦然自若。 欲壑难填,想要的多了,得不到满足,快乐便越来越少。 心若被欲望蒙蔽,便会陷入痛苦,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人生的本质是活着,存心而寡欲,才能无欲则刚,养浩然之精气。 人到一定岁数,守住本心,看淡欲望,才能守好自己的一生,越来越长寿。 息怒 《黄帝内经》中说:“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 。” 疾病是由肺腑之气和情绪之气导致的。 虽然人在生气发怒爆发的一瞬间,压力能得到片刻放松,情绪也能稍许缓解。 但每次动怒,都会有怒气积存于心中,长久以往,体内气血不通就会导致疾病。 研究发现,当情绪波动较大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叫“儿茶酚胺”,它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 中医就有“大怒伤肝”的说法,所以我们会发现,身边那些容易生气的人,一般肝脏功能也比较弱。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人的气色会暗沉,也会加速我们的衰老。 人的寿命长短与情绪好坏息息相关。 一个人心情好,少动怒,才能活得健康,长命百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让周瑜在死前悲叹:“既生瑜,何生亮。” 实际上,论雄才武略,周瑜不比诸葛亮逊色。 他本想以“假途灭虢”之计取回荆州,却再次被诸葛亮识破,顿时悲从中来,新伤旧疾复发,从而英年早逝。 周瑜若不是怒气冲身而亡,也不至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三次被诸葛亮识破计谋,周瑜觉得自己无法东山再起了。 他被愤怒的情绪包裹,让他病中急火攻心,最终暴毙而亡。 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好好为自己而活,少和他人置气。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影响自己的心情。 与其浪费时间生气,不如释怀,调整好情绪,想开一点,看开一点。 不论遇到什么事,淡然处之,从容面对、笑看人生。 如此,才能身强体健,在漫长的岁月里,随心而活,不辜负这一生。 ▽ 《道德经》:“万物皆有道。” 健康长寿之道,即少言、寡欲、息怒。 曹操曾言:'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少言以养气,寡欲以养心,息怒以养神。 养足中气,积气成精,积精聚神,才能拥有好的精气神。 精气神好了,你的人生好运也能随之而来。 如此,延年又益寿,晚年也有好光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