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脑不均。你可能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但你有没有想过,究竟需要怎样的弓箭才能将太阳射下来呢?是否后羿真的射中了太阳? 根据《山海经》中大荒东经的记载,在遥远的东方海外有一片汤谷,生长着一棵扶桑树。这棵树上栖息着十只金乌,其中九只在树下,而另一只独自在树顶。这些金乌是神话中太阳的化身,它们轮流向西飞行,形成了昼夜交替。然而,久而久之,这十个太阳感到十分无聊,它们想要一起飞翔,结果大地被烤焦,民众备受折磨。 幸好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的箭术非常高超,百发百中。他带着天地赐予的神弓,成功射下了其中九只金乌,帮助百姓摆脱了苦难。剩下的最后一只金乌非常害怕,向后羿保证从此每天都会乖乖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为大地万物继续提供光和热。 事实上,后羿射日的传说不仅仅出现在华夏民族的文化中,在印第安族、玛雅族、古印度以及湘西苗族等传说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而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更加印证了《山海经》中关于扶桑神树的神话传说。 但问题来了,难道真的有过十个太阳同时当空、后羿射日的事情吗?之前的视频中我们详细讨论了《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国。据说扶桑那里四季如春,也是太阳沐浴的地方,同样生长着一棵通往天界的扶桑神树,因此得名扶桑。然而,现代地理学家发现,《山海经》中记载的这个神秘国度竟位于墨西哥。这让人不禁思考,如果扶桑国真的存在过,是否也出现过十个太阳的情形,以及后羿是否真的射落了太阳呢? 曾经在这里栖居过十个太阳,但我们要问,这十个太阳是否是我们所熟知的太阳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故事。 后羿射日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原文描述为“一射九日,落为焦兔”。《淮南子》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故事主要有两个关键线索,一个是“义”,另一个是“十日”。熟悉文言文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这些古文并没有明确指出“义”就是后羿。实际上,“义”字的象形字是由手握弓箭的形状演化而来的,因此在古代,任何射箭技术高超的大神都可以被称为“义”。因此,一些学者根据《淮南子》的记载认为,在很久以前可能真的存在过一个射日英雄,他被称为“大义”。他生活在帝尧时代,也是嫦娥的丈夫。因其善于射箭,曾帮助帝尧射落了九个太阳。 为什么不是后羿呢?因为现代学者根据《辅子》中的记载发现,夏朝时期也有一个叫“义”的人,只不过他是夏王朝东彝族酉琼氏的首领。由于他的射箭技术高超,人们将他与“大义”相提并论。在尧、舜、禹时期,部落采用善让之道推选贤能的统治方式。大禹本想让位给博义,但被他的儿子启夺取了政权。启死后,太康继位。太康却不理政务,整日放荡不羁。最后族人们立了他的弟弟仲康继位。然而,仲康死后,子相继位。但不知何故,子相在后羿的追杀下死亡。最终,后羿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并称帝。在夏朝时期,人们将国王称为“后”,因此称其为“后羿”。 一些学者认为,误将后羿射死夏后相的古书传抄错误,将“相”字误写成了“十日”,因此后世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是后羿射十个太阳。实际上是后羿射死了相。但言归正传,不论是后羿、大义还是异射十日的记载,始终让人难以理解。一个普通人怎么可能射下天空中的太阳呢?除非那些并非真的是太阳,而是九个类似太阳的物体。 古人常常将在天上发光的东西当作太阳和月亮。白天发光的被认为是太阳,夜晚发光的则是月亮。古人有可能把这十个在白天会发光的东西当成了太阳。就像我们之前在夸父追日的视频中提到的,太阳怎么可能被追上呢?古人并不傻,但夸父还是追上了太阳。那么什么东西在白天会发光,又能烤得大地发热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文明的飞行器。这些飞行器在启动时会燃烧大量燃料,从而导致大地变热。而传说中的神树很可能是这些飞行器的基地,因此产生了太阳栖息于树上的传说。这十个飞行物同时出现,产生的热量使得植物枯焦,百姓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后羿使用的神弓摧毁了这些正在飞行的不明飞行物。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之前我们曾提到金乌栖息的扶桑树实际上就是墨西哥木棉树,而并非不明飞行物的基地,因此这种猜想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针对这种广为流传的射日传说,NASA的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提出了另一种猜想,认为所谓的“义射十日”事件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不同版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木星的彗星撞击事件的缩小版。 需要知道,在太阳系的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带。虽然大部分小行星与地球之间没有交集,但也有一部分小行星的轨道会让它们与地球时而非常接近,并受到地球引力场的影响。这些被地球引力场影响的小天体会围绕地球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这并非虚构故事,事实上,科学家在2006年发现了一颗迷你卫星,它围绕地球运行了大约一年后返回了小行星带。目前,科学家对大约1.8万颗被地球引力场捕获的小天体轨道进行了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地球轨道上都应该至少存在一颗这样的小天体。这些迷你小卫星的轨道并不是简单的近圆形,而是复杂多样的形状。相反,它们的轨道更多地受到月球、地球以及太阳三者复杂引力场环境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不规则轨道。 尽管这些小天体中的大部分一般只会围绕地球运行约九个月左右,但也有一些可能会被困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金乌”就是被地球永久捕获、发光发热且个头较大的小行星。金乌的平均直径约为100公里,当时古人看到头顶上的金乌,大小与真正的太阳相仿。然而,需要知道小行星的质地一般都很松散,一旦这些小行星被地球捕捉,它们在潮汐力的影响下会发生解体。所谓的“九日”,实际上是指小行星分裂为九块碎片。当这九块碎片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巨大的摩擦力使它们自身点燃,形成了超级大的火球。从这个角度来看,《山海经》中记载的“九日居下之一日居上之”与此情况可以轻松对应和吻合。 接着发生的是,这些类似太阳的物体撞击地球。由于它们的质地松散,经过一阵大雨后,地面上只会留下焦黑的痕迹。这与《山海经》中记载的义射九日,落为焦土的情节十分相符。 实际上,彗星撞击行星的事件在漫长的历史中肯定经常发生。后羿射日这样的传说或许是古人当时亲眼目睹这一盛况,留下的传奇神话故事。当然,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远古时期可能真的存在一群具有非凡能力的人类。他们在自然演化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现代人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而大义也许是其中之一。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我是脑补军,我们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