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之章——解放系列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中原军区)

 天童老僧 2023-09-09

解放系列纪念章

解放战争末期,在各路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全国大部得到解放。为了纪念这些胜利,各大野战军、大军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相继发布命令,设立过多种战役纪念章和大区解放纪念章,颁发给参战的指战员及相关人员。

这些颁发级别较高的解放系列纪念章共11种,其中战役胜利纪念章4种;大区解放纪念章6种(包括颁发时间较晚的解放西藏纪念章),另外还有铁道兵团颁发的纪念章1种。

解放系列纪念章的介绍顺序,除铁道兵团纪念章置于最末外,其他均以颁发命令发布的时间为序,而不是以战役结束时间或各大行政区解放战争实际结束的时间为序。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中原军区)

1947年5月,为配合战略反攻,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做好准备,中央决定再次设立中原局,邓小平任书记。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邓大军与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合并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5月,二野受命准备进军西南,同期四野到达中原地区,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原军区,原中原军区与四野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

淮海战役,国民政府称为“徐蚌会战”,是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双方总兵力,中野20万、华野40万,共60万对敌80万,最终国民党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场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战役结束不久,中原局、中原军区决定颁发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

对于人民军队的军功章历史来说,这是一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纪念章。它的形成原因没有定说,笔者只能进行简单溯源。

战役纪念章,也称“战役奖章”,是对所有参战人员,有时还包括非军事人员颁发的一种纪念章,最早起源于英国。

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政府首次设立战役奖章,按等级奖励给有功人员,并非全员颁发。几经发展,1815年滑铁卢战役胜利后,1816年英国政府设立滑铁卢战役纪念章,统一制式,向所有参战人员颁发,并由此形成传统,至今不绝。只要有英军参加的军事行动,大到两次世界大战,小到在殖民地的零星战斗,英国政府都会颁发战役纪念章,或者添加铭条以示纪念和奖励。进入21世纪,英国已经成为美国的跟班,在参加的几场战争中依然颁发这类纪念章,距今较近的有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战争纪念章。

图片

英国1916年4月设立颁发的滑铁卢战役纪念章,背面日期是滑铁卢战役日期。

图片

英国1843年设立颁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纪念章。

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其设立战役纪念章的制度逐渐被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效仿。十九世纪后期,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荣誉制度同样效仿西方,也颁发过多种称为“从军记章”的战役纪念章。1874年日本侵略我国台湾岛获利(牡丹社事件),1875年日本政府因此设立的“台湾从军记章”是其系列纪念章的第一枚。其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等等,日本都设立颁发过从军记章。1939年7月26日设立的“支那事变从军记章”,侵华日军几乎人手一枚。这枚从军记章有些曾被八路军和新四军缴获。

图片

日本1875设立颁发的侵略台湾从军记章。

图片

日本1937年开始设立颁发的七七事变从军记章,章背铭文为“支那事变”。

苏联在二战卫国战争期间及胜利后,陆续设立颁发过多种保卫、攻克、解放城市或地区的战役奖章,如保卫北极地区奖章、保卫莫斯科奖章、攻克柏林奖章、解放华沙奖章等等,还有战胜德国、战胜日本奖章。这些奖章颁发数量较大,也属于具有普发性的纪念章。

图片

苏联颁发的保卫列宁格勒奖章(1942年设立)和攻克柏林奖章(1945年设立)。

图片

苏联1945年设立颁发的战胜德国和战胜日本奖章。

与淮海战役纪念章类似,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一些部队曾颁发过战役纪念章,如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日纪念章(1932年)、二十九路军的喜峰口罗文峪抗日战役纪念奖章(1933年)等。但这些战役纪念章颁发量较小,估计很难被解放军的政工人员了解到。

图片

从日军和苏军战役纪念章的传播力推断,它们都有可能是引发中原军区设立淮海战役纪念章的原因。比如,我军曾经缴获日军的从军记章,然后某位干部从日军俘虏口中了解到这种纪念章的作用;再比如,某位干部有留苏经历或者对苏联战役奖章有所了解;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笔者推测,是一位政工干部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提出建议,得到批准,于是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决定设立颁发淮海战役纪念章。

中原军区决定设立颁发纪念章的另一个辅助原因,可能是在中野与华野合力消灭双堆集黄维兵团期间,近距离了解到华野部队中的一些战斗英雄们获得过立功奖章和人民英雄奖章。而中野此前建制变化频繁,军事行动地理跨度大,一直未能在野战军和大军区级别设立过奖章,只有第四纵队等少数部队颁发过军级及以下级别的奖章。此时如果才设立奖章,对过往战事中的有功人员进行补发,显然为时已晚,而且补发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于是索性设立一种纪念章,颁给所有参加淮海战役的指战员。

中原军区颁发淮海战役纪念章的具体命令资料未找到。刊登在1949年2月2日,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第一版上的一则消息,涉及相关内容,抄录全文如下:

表彰烈士勉励全军

中原局、中原军区通知

修建淮海战役纪念塔

为庆祝胜利发给参加淮海战役的每个指战员纪念章一枚

(本报讯)为了表彰淮海战役英勇牺牲的烈士,及勉励全军指战员在今后作战中取得更伟大的胜利,中共中原中央局、中原军区特于一月十五日发出关于建立淮海战役纪念塔与发给纪念章的通知。该通知称:去年十一月五日至今年一月十日之淮海战役,在我们全军指战员与华野兄弟兵团密切协同及前后方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之下,取得了巨大战绩。这个战役的伟大胜利,对于全国革命的完全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每个指战员和参加淮海战役的党政军民都极为光荣。为了表彰淮海战役中每个英勇牺牲的烈士,及勉励全军各指战员在今后的作战中取得更伟大的胜利,特根据部队指战员的请求并遵照中央及军委的批示,作如下决定:一、在青龙桥及双堆集附近,各建一座烈士塔,以追念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即由豫皖苏军区与行署组织专门委员会,着手筹备建设。(徐州淮海战役总的烈士纪念塔与碾庄烈士纪念塔建议由华东建立)。二、对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每个指战员(包括野战军与地方部队),各发给淮海战役纪念章一枚,即由军区政治部设计赶制。以上望转全体指战员,兢兢业业,不骄不懈,一致为爱护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打过长江去把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全国革命的早日胜利。

图片

从报导内容可知:一月十五日发出发给纪念章的通知,即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的设立时间是1949年1月15日。

纪念章的具体颁发条例或办法的资料也未找到,不过这则报导透露出一些信息。如“对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每个指战员(包括野战军与地方部队),各发给淮海战役纪念章一枚”,说明最初的颁发对象仅限于部队人员,不包括地方人员及支前民工等。

这则报导中将淮海战役的起止时间定为“去年十一月五日至今年一月十日”,最终纪念章上的铭文日期也是如此。军史中淮海战役的开始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以当日晚间华东野战军发起攻击为标志。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将战役开始时间定为5日,是因为当日中野经中央军委同意,准备对敌刘汝明部的第四绥靖区发起进攻,并开始调动兵力展开攻击态势,希望开战后吸引邱清泉兵团西援,以配合华野作战。6日华野才发起攻击,7日中野发起攻击。所以,按照当时中野对淮海战役的理解,认为5日是战役起始日并无不妥。军史中定为6日,是后来的事情。

决定颁发纪念章后,政治部门抓紧时间设计、制造。按照当年的战局发展,估计在渡江战役胜利之后,进军西南之前的6月至8月间,中原军区大规模颁发了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

另有一条关于中原军区颁发淮海战役纪念章的间接资料。1949年8月15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华东军区及第三野战军奉令颁发两项纪念章》的决定,在按语中提及“第二野战军全体人员之淮海战役纪念章已全部颁发,渡江胜利纪念章不日即将全部颁发,关于第二野战军颁发两项纪念章的规定,已由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另文公布。”这份资料表明,中原军区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的颁发应在8月中之前。

中原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因其尺寸大于后来的华东军区淮海战役纪念章,所以俗称“大淮海”,后者俗称“小淮海”。

大淮海是铜质异形章,底部圆形。圆形的顶部是凸出的扇形,扇形之上中间是一颗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两侧是排列紧密的数把步枪刺刀,刺刀为白色。扇形部分是红底白字,铭文是“淮海战役”。圆形部分的图案主体是两排交叉的黄色步枪,表示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枪身的纹路是右上压左下,交叉部写有红底的“胜利纪念”。枪托位置,沿圆形底部,写有白底的“中原人民解放军”。枪身两边各有三条绿色的波浪。纪念章背面有两行铭文,第一行:1948·11·5-1949·1·10,第二行:“中原军区制”或“中原军区颁发”。

关于大淮海的设计制造没有找到任何资料,纪念章背面也未留下厂标信息。按照时局推测,这枚章的制造地点有可能是开封。

1948年豫东战役中,解放军经过数日激战,曾于6月22日攻克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之后战略性撤出。同年10月24日,开封和平解放。1949年3月,中原解放区临时人民政府在开封成立。二野的后方基地以河南省为主,开封是中原局的驻地,工商业较为发达,所以有较大可能是大淮海纪念章的制造地。希望今后找到证明可以此说的相关资料。

大淮海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不同的工艺进行组合后,造成的版别非常复杂。徽章表面的配色工艺分为珐琅版和油漆版,还有镀铬版和不镀铬版,背面铭文分为戳印版和铸造版,别针工艺分为双螺丝式和门闩式。其中珐琅版重量约7~8克,章体呈弧形,油漆版重约10.5克,章体为平面。

如果以图案划分,版别更为繁多。仅以笔者所见的珐琅版资料为例,左侧枪托和枪身的组合就有4种不同,分为左4枪托和4枪身,左4枪托和5枪身,左5枪托和4枪身,左5枪托和5枪身。另外,镀铬油漆版还分为5刺版和6刺版。油漆版顶部的五角星较小,珐琅版的绿色波浪更加平缓等等。

图片

图片

珐琅版中左侧枪身和枪托数量不同,形成多种版别。

图片

油漆镀铬版中的五刺版和六刺版。

大淮海纪念章的图案中右边的枪身及枪托都是6把,左边的数目都不能与之完全匹配。总之,不知是图案设计问题,还是制模工艺有误,大淮海的各种版别没有一种图案是完全正确的。严格来说,大淮海全是错版。

从工艺推测,大淮海应该分由几个厂家制造。每个厂家在制造过程中可能还有工艺改进,所以才会造成版别众多。当时战事繁忙,政治部负责此事的同志估计也是忙手忙脚,没有及时发现错误,进行指正和修改。

图片

大淮海纪念章的两种背面,工艺差别明显。

在版别辨析过程中,笔者对于大淮海的制作产生了一个疑问。油漆镀铬版大淮海的别针样式为门闩式,这种工艺与二野解放西南地区后(1950年及以后)颁发的多种纪念章工艺相同,如解放西南纪念章和建筑西南铁路纪念章等。除了别针相同,章背文字也都是铸造工艺,不是戳印,并且章面镀铬。而同期在中原地区制作的纪念章,如坚持大别山纪念章(珐琅版,1949年5月1日中原局中原军区设立颁发)和河南剿匪纪念章(油漆版,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赠),工艺皆为螺丝式别针、戳印文字、不镀铬。

图片

解放西南纪念章和建筑西南铁路纪念章的章背工艺。

图片

坚持大别山纪念章和河南剿匪纪念章的章背工艺。

从工艺角度看,笔者推测二野在1949年只制作了螺丝式别针、章背戳印文字、不镀铬的纪念章,包括珐琅版和油漆版,共计20万枚,颁发给参战的指战员。后来三野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和渡江胜利纪念章除了部队,还向其他各方参战人员颁发。很可能原中原军区地方人员据此向三野政治部提出颁发请求,而此时二野已经离开中原地区,正在进行西南战役。第二年1950年解放西南后,二野决定仍以中原军区的名义在重庆又制作了一批门闩式别针、章背铸文、油漆镀铬版的大淮海,并且将原章背文字“中原军区制”改为“中原军区颁发”,约10万枚,对原中原军区参战的其他各方人员进行了第二批颁发,所以与开封制造的纪念章形成了版本差别。不过这种推测,还需要更多资料佐证。

大淮海虽然名为纪念章,实际上也是具有普发性质的奖章。它的颁发如果只面向参战的指战员,数量应在20万枚左右,如果参照华东野战军的颁发标准,上文的推测成立,加上民兵、地方工作人员及各种支前人员的优秀代表,那么总量可能要达到30万枚。无论如何统计,它都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种大规模制造并颁发的军功章,其数量可能超过了之前自建军以来所有军功章的数量之和。

中原军区设立的淮海战役纪念章是一枚承前启后的军功章。它开启了人民军队大规模颁发军功章的新时代,是引领建国初期徽章文化蓬勃发展的开路先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