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冠南:和刻本《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的文献价值

 友里 2023-09-09

吕冠南:和刻本《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的文献价值

摘要: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所藏和刻本《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是珍贵的域外汉籍,也是该书在日本的最早刻本。《评林》在中土亡佚已久,幸因日本有和刻本传世,方使其免于亡佚。通过对《评林》的内容加以研究,可以发现此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评林》收录的宋代文献为样本,可以发现它们在补录作品、保存原貌和校勘异文等方面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这对《评林》所具备的文献价值进行了具体而微的展示。但由于该书在中国流通不多,故其所具备的上述文献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学界重视,本文结合具体例证,介绍了《评林》在宋代文献研究方面的价值。

一、和刻本《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简介

《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下简称《评林》)七卷,题三国蜀诸葛亮撰,明章婴注,明薛寀评。该书初刊时间不可确考,然卷首章婴序及李光耀跋皆作于万历戊戌(1598),故书当成于此年或其后不久。但该书之原刻本在国内亡佚甚早,以至于清代编纂诸葛亮集的学者竟无一提及《评林》,各类藏书目录也未见收录《评林》。但幸运的是,该书在日本尚有翻刻本传世,为学界了解其具体内容提供了文本基础。从书志目录来看,最早著录《评林》的著作是晚清钱塘丁氏所编《八千卷楼书目》卷十:“《异传兵法注解评林》六卷,附《忠武侯传》一卷,汉诸葛亮撰,明章婴注,薛寀评,日本刊本。”[1]205然此处仅泛言“日本刊本”,却未详细说明具体的版本情况。实际上,《评林》的和刻本不止一种,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五年(1702年)弥生吉且《倭版书籍考》卷三'武书之部’著录此本,题曰'《诸葛孔明异传兵法》七卷。大明万历年中临川章婴编之’。同书又著录《孔明心书》一卷,题曰:'孔明作。’后西天皇万治四年(1661年)佐野七左卫门、中野仁兵卫刊印《诸葛孔明异传兵法注解评林》七卷。其后东山天皇宝永六年(1709年)有大阪大野木市兵卫重印本。”[2]801由此可知,和刻本《评林》有万治四年刻本(下简称“万治本”)和翻印万治本而成的宝永六年刻本(下简称“宝永本”)。宝永本今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2014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日本版汉籍善本萃编》中对宝永本进行了影印(封面见图1),由此而渐为学界所知。万治本今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检索番号:489.22-1-W-7),知者甚少,笔者在研究日本汉籍时,有幸接触到了此本(封面见图2)。经与宝永本对校,笔者发现无论是从版本的产生时间,还是文字的准确性、完整度来看,龙谷大学藏万治本都远胜于宝永本,因此本文的论述将以万治本为依据。

《评林》凡七卷,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卷一至卷二为《将苑》(49篇),卷三为军政论文(10篇),卷四为《便宜十六策》(16篇),卷五为附录《新书》(12篇),卷六为《八阵图迹》《马前掌课》《木牛流马式》,卷七为宋人张栻所撰《诸葛忠武侯传》。其中前六卷属于兵法范畴(卷一至卷五属兵法理论,卷六属兵法实践),卷七属于传记范畴,这种结构安排适与书名“诸葛孔明异传兵法”相吻合。除了卷七以外,前六卷皆有章婴的注解和薛寀的评语,此又为书名“注解评林”之所指。由此可见,《评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典籍。它既包含托名诸葛亮所撰的诸多涉及军事及内政方面的抽象论述,还包含与兵法、舆地相关的技术性内容,在明人所编诸葛亮文集的序列中,它的实用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章婴与薛寀的注评文字,特别能够与明代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从而将经世致用的气息植入书中,反映了晚明学林对于国家时政问题的敏感关注与热切参与。

二、从万治本《评林》所载宋代文献看其文献价值

正因为《评林》重在通过诸葛亮的著作来建立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因此在选材方面,便侧重于收录与军政相关的作品,如《将苑》《便宜十六策》这种常见于其他诸葛亮文集的论著便在收录之列,而久负盛名的《出师表》等文学作品,则未收于《评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收在《评林》卷三中的十篇军政论文,未见于国内其他版本的诸葛亮文集中,就笔者目前可考察的范围来看,仅有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所藏朝鲜刻本《诸葛武侯文集》也曾收录这十篇文章,但其中错讹脱漏极多,远不如《评林》准确。当然,这十篇文章突然出现在伪书风行的明代,其真实性缺乏保障,较稳妥的做法是将其视为能够呈现明人军政思想的作品。从这一意义来看,这十篇文章仍具备一定的文献价值。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评林》卷六与卷七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文献,但由于《评林》长期保存于日本,故中国学界对该书了解甚少,这直接导致了该书的若干文献价值没有得到利用。笔者将该书涉及的宋代文献加以梳理,发现其在补录作品、保存原貌和校勘异文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结合具体例证,对《评林》的上述文献价值加以介绍。

(一)补录作品例:王当《八阵图说》辑佚

众所周知,收录宋代文章最完备的总集是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全宋文》。但宋代文学创作极其兴盛,作品数量繁多,因此《全宋文》也存在一定的失收现象。《评林》作为稀见的域外汉籍,其中收录的宋代文献自然难以被《全宋文》利用。《评林》卷六《八阵图迹·议论》引宋代蜀人王当《八阵图说》一文,便不见于《全宋文》,兹加以标点,辑录于下:

八阵之法,四奇四正。基部壁立,其体皆方。奇正相生,风旋日晕,其用皆圆。盖方利于止,方其体则其势固密,故其徐如林,不动如山,难知如阴,此所以为不可犯也。圆利于动,圆其用则其势健决,故其动如雷,其疾如风,侵掠如火,此所以为不可御也。其体虽方,而圆在其中,其用虽圆,而方在其内,此所以为不可测也。奇正相循,出入往复,如环之无端;体用迭作,合散变化,如神之不穷。圆之为用,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虽五旅之师,师如一身,如木百围,根株相连,各有体统,枝叶相属,各有条理,虽五师之军,军如一本,故其法曰:“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圆之为利,其来久矣。圆之为用,务以分其势而散其兵,疑其心而乱其目。势分则阵薄,兵散则气怯,心疑则易却,目乱则易眩。圆之为用,以将杂卒,卒恃其将,以强杂弱,弱恃其强,将卒相恃,理必俱胜,强弱相恃,势不偏败。突出争先,鹰扬兔脱,不可拒也。并力尽怒,齐勇如一,不可遏也。其气益锐,则其节益险,如惊湍巨浪,不可涉也;如层崖峻谷,不可越也。使敌得之,如虫之着网,鱼之在笱,虎之陷穽。是以其将可却,其兵可杀,其重不可脱八阵之法也。营室之法,四奇四正,屯亦如之。战阵之法,左旋右转,教亦如之。教之有法,必欲其诚,盖诚则久,久则天,天则神,故前后相属,首尾相接,如得于天,如出于地,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入于神也。教之为法,筑土为坛,其形皆圆,其数皆八。坛之高下,与人相称;坛之阔狭,与阵相称。奇旋向左,正旋向右。旋向左者,攻在外也;旋向右者,攻在内也。或旋向左,或旋向右,便其用也。或攻在内,或攻在外,紊其例也。教之为法,在家则依比闾族党之仪,在军则依伍两卒旅之法,使之更相亲视,有无相通,患难相救,疾病相扶。自比以上皆文官主之:教之忠厚,教之正信,教之孝友婣,教之礼义廉耻。自伍以上皆武官主之:教之出入变化,教之射御击刺,教之先登启行,教之破阵劫将。在家书其美恶,而辨其贤愚;在军记其勇怯,而别其利钝。岁终则以功行差次而进退之,使之刚而不暴,勇而知义,入则可与同其安,出则可与共其危,故可生可死而不可使犯非义者,八阵之法也。夔州亦有八阵石垒在江涛中,而弥牟八阵在乎地,其法一也。

按:此乃节文,其全文见清人黄廷桂《四川通志》卷二十二[3]98b-101b,文前有“眉州贤良王当尝论八阵法,刻石庙下”之语。《评林》原有部分误字,今已结合《四川通志》加以改正。《全宋文》卷二五二九收王当文八篇[4]第117册,265-277,未收此篇。《宋史》卷四三二有《王当传》,云:“当于经学尤邃《易》与《春秋》,皆为之传,得圣人之旨居多。又有《经旨》二卷,《史论》十二卷,《兵书》十二篇。”[5]12848可见他对于儒家经学及子部兵法皆有研究,上引《八阵图说》即是王当熟谙兵法的反映。

(二)保存原貌例:《题八阵图铭石》作者原注

古代诗歌常存在诗人的自注现象,用以提示读者相关信息。《评林》卷六便收录了一首保存作者自注原貌的诗歌,见《八阵图迹·鱼复八阵之图》:

旧经云:“八阵图铭石刻在碛中,今不复见。张季长诗:'刻铭沙(原注:一作久。)伏水底碑,教战石(原注:一作时。)存山下鼓。’自注云:'有图铭、巨石,今伏水底。’”

按:此处以“刻铭沙伏水底碑,教战石存山下鼓”为张縯(字季长)诗。今考《宋诗纪事》卷六十二[6]1559、《宋诗拾遗》卷十五[7]第2册,231-232、《全闽诗录》丙集卷十三[8]639皆收录此诗,但将之归于李訦名下,与《评林》引旧经作张季长诗不同。该诗真正的作者究竟是谁呢?通过考察文献,可知真正作者实为李訦。明人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十五亦收录该诗,并将其归于张縯名下,题为:“巨野李訦谒丞相祠,登开济堂,俯八阵图,睹新帅张卿与侍郎林公旧题倡和,皆慨想当时英烈,叹诵久之,唯瀼东流,啮城入江,且为民病,愿以不能转石者一转兹水,辄借韵赋之。”[9]151通过阅读诗题,可以知晓此诗乃李訦“谒丞相祠,登开济堂,俯八阵图,睹新帅张卿与侍郎林公旧题倡和”之后有感而作,这说明该诗的真正作者是李訦,《评林》所引旧经之说有误。但《评林》的这一处记载仍具备文献价值,因为上揭文献收录该诗时,皆是仅有正文,而《评林》则收录了该诗的作者自注,使作品的面貌呈现得更加完整。

(三)校勘异文例:张栻《汉丞相诸葛武侯传》校勘

南宋大儒张栻(1133-1180)曾因“恨陈寿私且陋,凡侯经略次第,与夫烛微消患、治国用人、驭军行师之要,悉暗而不章”,故结合“杂见于他传及裴松之所注”所涉及诸葛亮的资料,新撰《汉丞相诸葛武侯传》一卷,自言“不敢饰辞以忘其实,其妄载非实者则删之,庶几读者可以得侯之心”[10]1534。这篇新传在诸葛亮研究中一直是重要文献,因为它统合了《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所记载的关涉诸葛亮的各类信息,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更加详备,因此明清学者所编的各类诸葛亮集多将此传附于书中,《评林》亦不例外。将《评林》所收录的版本与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宋刊本(下简称“嘉业堂本”)及归安陆氏《十万卷楼丛书》本(下简称“十万卷楼本”)对勘,可以发现《评林》所收本与以上二本互有异同,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首先,《评林》所收本有多出嘉业堂本、十万卷楼本的文字。经笔者对校,这类情况共有八例。兹列表1说明,凡《评林》本多出的文字,皆以下划线标记。

从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评林》本所收《汉丞相诸葛武侯传》较嘉业堂本、十万卷楼本更为详细。今考《评林》本多出的文字,皆与《三国志》裴松之注相合,这与张栻自陈其取材于“他传及裴松之所注”的说法相合。同时,从上下文的完整、通顺程度来看,《评林》本也展现了一定的优势。如第2例,嘉业堂本、十万卷楼本为论证“前世之明验”,仅有辅果一例,而《评林》本则多出微子、项伯之例,其说服力自然更大。再如第5例,嘉业堂本、十万卷楼本云:“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则坐与行劳费正等。”据此,则“事不可息”与“坐与行劳费正”乃并列关系,皆为“民穷兵疲”导致的结果;再看《评林》本:“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坐与行劳费正等。”可知只有“事不可息”是“民穷兵疲”的结果,“坐与行劳费正等”是“事不可息”导致的结果,因此“事不可息”与“坐与行劳费正”乃因果关系。事实上,“坐与行劳费正等”与“民穷兵疲”无法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二者应以“事不可息”为纽带,才能建立逻辑上的关联,因此《评林》本重复“事不可息”是合理的。又如第7例是诸葛亮回答蒋琬之语,《评林》本有引用先帝刘备之语的部分,其说服力自然高于未引刘备之语的嘉业堂本及十万卷楼本。

其次,《评林》所收本有可以校正嘉业堂本、十万卷楼本的文字。例如《评林》本记建兴七年(229),“亮遣将军陈式攻武都、阴平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次建威,淮退遁,遂拔二郡”。“建威”,嘉业堂本作“建咸”,十万卷楼本作“建武”。今考此节史源为《三国志·诸葛亮传》:“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11]924由“出至建威”四字,可知作“建威”者为是。顾祖禹(1631-1692)《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建威城”条亦引此故事[12]2851,可作辅证。嘉业堂本作“建咸”,十万卷楼本作“建武”,皆误。再如《评林》本记建兴七年(229)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下原上”,嘉业堂本作“下原山”。今考此文史源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11]896据此可知应作“下原上”,而非“下原山”。《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亦记此事:“汉丞相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13]2258此亦可证“下原上”为是。

综上可见,《评林》是一部富有学术价值的域外汉籍。它虽然以辑录诸葛亮的军政论著为悬鹄,但其旁涉的部分古籍史料,可为宋代文献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上文讨论的例证,便对此作了具体而微的说明。

三、《评林》收录文献的缺失

当然,《评林》在收录文献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全书存在重复录文的现象。

如上所述,《评林》以收录军政论文为主,因此捐弃了诸葛亮富于文学气息的作品,这是因该书选材目标所限而作出的取舍,无可厚非。但只要详细阅读原书,却可以发现书中收录的军政论文,存在无谓的重复,这在本书卷五《新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该卷共收军政论文12篇,其中有3篇已经不同程度地先见于《评林》前两卷:《练兵》一文与《评林》卷一《将苑·习练》雷同,《备器械》一文与《评林》卷二《便宜十六策·轻战》近同,《军威》一文与《评林》卷二《便宜十六策·重刑》引吴起语全同(详见表2),这种重复殊嫌无谓。除此之外,《新书》中的《行军》基本抄撮《孙子兵法·九地篇》而成,《谋攻》与《孙子兵法·谋攻篇》也基本相同(详见表3)。这样一来,《评林》卷五收录的12篇文章中已有接近一半的内容(5篇)分别见于《评林》卷一、卷二及最著名的兵家著作《孙子兵法》,这种重复抄撮的文本显然意义不大。

表2《评林》卷五《新书》与《评林·将苑》《评林·便宜十六策》相似篇章对照表

1《评林》卷五《新书·练兵》

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若然,则岂不教而用之也?《评林》卷一《将苑·习练》

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百人教千人,千人教万人,以成三军,如此练习之,敌必败矣。2《评林》卷五《新书·备器械》

故甲胃不坚密,与祖背同也;弩不及远,与无兵同也;射不能中,与无射同也;中不能以入,与无镞同也。《评林》卷二《便宜十六策·轻战》

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3《评林》卷五《新书·军威》

夫金鼓所以威耳,旌旗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聪;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形,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百万,何益于用?《评林》卷二《便宜十六策·重刑》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旄旗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

表3《评林》卷五《新书》与《孙子兵法》相似篇章对照表

1《评林》卷五《新书·行军》

夫九地者,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道近而为阵,则易散,故曰散地。入人之境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者,为衢地。入人之境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繇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撃兵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是故散地则勿战,轻地则勿止,争地则勿攻,交地则勿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是故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地之利者,则知兵矣。将不达九变之术,虽知地利,不知得地之助矣。《孙子兵法·九地》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2《评林》卷五《新书·谋攻》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除此之外,《评林》卷六所收《马前掌课》乃民间卜筮口诀,主要是对出行、婚嫁、仕履等吉凶的占断(见图3),与军政鲜有关联,同全书其他篇章相比,有些不伦不类。

由此可见,录文重复和选材偏离主题是《评林》在收录文献方面存在的缺失,显现出了编选者因贪多而造成的问题。

结语

明代是诸葛亮别集编纂的高峰期,出现了不少集合诸葛亮诗文作品与著作于一体的大合集本,在这一浪潮中,《评林》有区别于其他版本的显著特色,即该书紧紧围绕诸葛亮的军政论文而开展研究,不仅收录了题名诸葛亮的军政作品,还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与评价,与此同时,还收录了与诸葛亮兵法相关的各类图迹与资料,可视为较早的诸葛亮军政研究资料汇编。在收集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评林》旁搜远绍,载录了不少富有参考价值的宋代文献,具有重要的辑佚校勘价值。但与此同时,由于《评林》收录的文献资料略显庞杂,也存在重复录文及选材偏离主题等问题,在此后的研究工作中,需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丁丙,藏.丁仁,撰.八千卷楼书目[M]//续修四库全书: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黄廷桂.四川通志[M].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刻本.

[4]曾枣庄,刘琳.全宋文[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7]陈世隆.宋诗拾遗[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8]郑杰.全闽诗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9]周复俊.全蜀艺文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8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0]张栻.张栻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本文载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