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服时课|宋代女子发型

 笑溜达 2023-09-09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成熟的时期,汉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各个领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城镇经济的兴起,必然使宋代发型艺术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女子发髻仍是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出现了许多中国古代的典型式样,而且得以流传下来。

宋代女子发型

成年女子发型

FA  XING

宋代成年女子发髻,其中将近一半是宋以前就有,此外有一些则是宋代正式出现并流行开来的。总体来看,宋代女子发髻较拘谨,不太讲求夸张,可谓中规中矩,如高椎髻、罗髻、盘福龙髻等。

高椎髻

这是一种高型发髻,宋代初年兴起。有人觉得真发不够多,难以梳成高型,因此加入假发,使其达到一定高度。《宋史·舆服志》记载,宋太宗端拱二年朝廷曾下令:“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可是民间依然梳制。

图片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人物显示的高椎髻

罗髻

前代曾出现过,只是宋代特别流行。

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荼蘼洞》

盘福龙髻

这种发髻是宋代崇宁年间所创,呈扁型。据说不太影响睡眠,故而可归为卧髻一类。

图片

《女孝经图》中女子的盘福龙髻

图片

《女孝经图》中女子的发型

大盘髻

宋代时流行的发式,应是将头发紧紧扎束,盘成五围,再用簪钗或发网固定。

图片

李嵩《听阮图》中女子大盘髻

朝天髻

《宋史》中记:“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这种髻虽不是起始于宋,却成为宋代的典型发髻,因为山西太原晋祠宋代彩泥塑真人大小侍女像中,有不少梳的是朝天髻。

图片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人像中的朝天髻

图片
图片

梳朝天髻并簪花的女子形象摹绘

包髻

所谓包髻,即是发髻做好后,用色绢、缯一类布帛,将其包扎起来。这在宋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中有文字描述与具体视觉形象,晋祠彩塑人像中也有包髻发型。

图片
图片

晋祠彩塑人物的包髻发型

芭蕉髻

发型本身为椭圆形,梳成后围绕发髻四周饰以绿翠首饰。

图片

《瑶台步月图》女子所梳芭蕉髻

图片

《瑶台步月图》人物形象摹绘

双翻髻

即两个环状发髻居于脑后,而且环心还很大。除首饰外,也以彩色缯带系扎。苏轼词中有“绀绾双蟠髻”,或许是描述这种蟠螭状的发髻是用暗红色系带绾结的。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苏轼《南歌子·绀绾双蟠髻》

图片

《半闲秋兴图》中间女性梳双蟠髻

图片

《半闲秋兴图》双翻髻线稿

图片来源:《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李芽

同心髻

这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发髻,其式是将头发绾束于头顶。

图片

梳同心髻的瓷俑

江西景德镇市郊宋墓出土

云尖巧额

这也是一种发型,主要强调的是额发修饰后的效果。从目前看到的相关式样来看,如唐张萱的《捣练图》、宋李嵩的《观灯图》等中的妇女形象,都是正中额前分发,然后向两边做出片状低垂样。这种发型唐已有,宋流行,延续至明。宋人的《四美图》中即有这种前额装饰形象。

汴京闺阁妆抹凡数变。崇宁间,少尝记忆作大鬓方额……宣和以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

——宋袁褧《枫窗小牍》

图片

《四美图》中显示的额前发式

圆额

这是将前额头发的发际线修剪成圆形,即不是呈现出尖角的样子。唐时就为男女普遍梳制,宋至明清都用。

图片

宋人画作中显示的圆额发型

方额

与前述圆额不同的是,方额自北宋后期流行,是一种男女通用的额发修饰式样,在宋人著述中有“作大鬓方额”的记载。

图片

《瑶台步月图》局部

少女及舞者发髻

F A J I

宋代有一些发髻,为女性所用,但是以少女为主,如双螺髻、三髻丫等。

双螺髻

宋代少女喜欢双螺髻,即将头发梳成两个螺状髻,分别位于头顶左右或垂在两耳处,因而衍生为垂螺髻。赵彦端词“两两青螺绾额傍”,指的便是这种发髻。

红窗碧玉新名旧, 犹绾双螺。

——晏几道《采桑子·红窗碧玉新名旧》

图片
图片

《半闲秋兴图》中的双螺髻摹绘

图片

河南白沙宋墓壁画上伎乐女子发型摹绘

三髻丫

其具体梳制方式应是将头发梳于头顶,束成三个髻,以少女或童仆为主。从历史和现实来说,舞者多为年轻女性,况且舞者梳制的发髻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表演效果,因而造型多为俏丽、活泼,并带有动感,如懒梳髻、云鬟髻、仙人髻等。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范成大《夔州竹枝歌》

懒梳髻

也叫懒梳头,是宋代教坊宴乐时,舞者多梳制的一种发髻。其名称不是源于休闲,而是头上的两个髻呈斜坠状。这样的观赏效果或许更好,比正髻增加了动态,而且显得随意自然,符合一种发髻的变化需求。

仙人髻

宋代的仙人髻曾时兴好一阵,宫廷和大户人家的年轻女性都很喜欢,舞者也常应用。大致造型为双环和多环立于头顶,再饰珠宝翠玉或彩色绸带。结合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的描述与《宋史·乐志》记云鬟髻的使用方法,或许这种装饰性很强的高髻也是假髻,以道具形式出现在表演中。

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艳过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鸦霞之服,或卷曲花脚幞头,四契红黄生色销金锦绣之衣,结束不常,莫不一时新妆。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图片

《朝元仙仗图》中的发型及头饰

图片

《朝元仙仗图》中的诸式发型

图片

《朝元仙仗图》中仙人髻摹绘

云鬟髻

《宋史·乐志》中记载表演者形象时有“采莲(舞)队,衣红罗生色绰子,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句,还有“凤迎乐队,衣红仙砌衣,戴云鬟凤髻”句。从书中记载的“戴”字看,或许这种发型属于假髻。作为表演时夸张且增大体积的需求,很有可能是舞时将固定发髻戴在头上,实质上相当于戏剧舞台上的行头。

END

内容来源:《中国发型史 》华梅  段宗秀著

图文整理/排版:刘金金

责任审校:张婷婷  徐屹然

相关推荐

图片

《中国发型史 》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先秦发型讲起,到秦汉、三国两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代、清代发型,再到近现代20世纪及21世纪发型,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附录附有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型图片,以便读者参考。700余幅国内国际高品质服装发型资料图片,令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各地发型的美。延展阅读与相关视觉资料,符合现代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图片

《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一直到当代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妆饰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内容主要包括历朝历代的化妆和发式两大部分。其中,化妆又细分为绘身、文身、女子面妆、眉妆、眼妆、唇妆、面饰、护发护肤品、缠足及男子化妆几个分支;发式分为男子发式和女子发式两个分支,基本涵盖了妆饰领域的方方面面,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妆饰特色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一部比较详尽的研究中国历代妆饰史及妆饰文化的学术著作。

图片

《古代仕女图妆造表现探索实践》

主讲人:徐向珍

讲座介绍了古妆造型演变的背景及类型,聚焦于画中女子的容貌、姿态、服饰、风度及描绘风格,给我们化妆造型提供了历史叙事的对象和线索,并示范了如何将《仕女图》等画册中看到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发型和妆容,根据画册中所展示的形态模仿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