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横四直”的第一横河(三)

 贝叶闲持 2023-09-10 发布于江苏

此次走平江图“三横四直”是以清代嘉庆二年(1797年)丁巳秋七月盛林基述书为标准的走读。

有些网友给我留言说要照着我的步伐走一遍。我第一横河大致走完,第一横河的路线如下:阊门水关桥起分南北两条分支,北支条河从里水关桥起——桃花坞大街日晖桥和南支条河汇合——香花桥;南支条河继续向东——泰伯庙桥——张广桥,与皋桥的第一直河交汇——过军桥,与第二直河合并,向北流向日晖桥——人民路香花桥——临顿桥,与跨塘桥下的第三直河交汇——华阳桥,与第四直河交汇。

前面一篇写到第三直河上的跨塘桥,明清时代,从跨塘桥始,到拙政园路段,名迎春坊,(比现在的东北街文艺多了)。横穿过临顿路,为第一横河的临顿桥。

临顿桥北,便是苏州博物馆了。

来苏州旅游,本馆是必打卡之地。这座博物馆由贝聿铭设计,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它的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至今的出口仍为忠王府。而博物馆改造之前,这里是平江区人民医院所在地,西面为居民区,2002年被拆迁并入苏博。博物馆向东,为百货商场和东北街邮电局。

物馆保安室

博物馆保安室为东北街240号,门头依稀为文萃苑。明末,据说这里曾经是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家,清末为拙政园之补园的主人、张履谦的住宅;1960年左右为拙政园小学的大门;80年代为孙国宝钱币博物馆,文萃苑是在这期间留下。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就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东面李姓(原苏州图书馆)、西面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这也是第一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本段沿革摘自吴雨苍《山水情未了》

忠王府照墙

忠王府照墙为苏州最大的照墙,照墙前文保碑附近,文革前曾有旗杆夹杆石,后毁。

1863年12月,李鸿章据忠王府后,原有很多建筑被破坏,并把忠王府分成三份,中间为江苏临时巡抚衙门;西部为张履谦所有;东部为李鸿章的侄子李经义占领。

巡抚衙门部分即现在月洞门位置,于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1938年,苏州 沦陷时,被汪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1946年,抗战胜利,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校舍,一度为苏州专员公署1952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54年,移交江苏博物馆筹备处。 摘自吴雨苍《山水情未了》

八旗奉直会馆和文徵明紫藤

短短的街道,故事太多,还是简单概述一下,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查资料吧。转眼就来到拙政园的地盘了,这里最不能错过的是文徵明手植紫藤了。

拙政园桥上

拙政园桥,正对的路名过去神道街,解放后改为园林路,拙政园桥为园林桥,正对拙政园原来的大门。拙政园开馆于1952年11月,1960年国庆节,开现在的大门,关闭此门。

园林博物馆大门,这里曾经是江苏巡抚张之万的居所,1917年之后被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所购,并在门口造了码头,照墙造在河对岸。1925年,李经羲去世后,住宅荒废。解放后为工艺美术研究所,1958年为工艺美术学校。这也是潘老师就读的学校,夜游拙政园服务厅即为学校食堂门。再往东一小门为当时东北街派出所。

李经羲的码头和八字照墙

拙政园部分略过,不用在此细说了。这里有一座桥不能不说,那就是著名的周通桥,想当年,金兀术就是从这里杀进苏州城,周通桥下血流成河,浮尸拥塞河道。

周通桥

桂香村

马路对面,是一苏州特产的桂香村,它和观前街采芝斋一样出名的,原来座落在第二直河的都亭桥边,老苏州叫都亭桥桂香村。

过百家巷,就到了和第四直河相交汇的华阳桥了。向南就是鼎鼎大名的平江路,

宋代平江图上,与第三直河交汇处的临顿桥出娄门,第一横河上只有周通桥、华阳桥。

再往东,是苏州玉雕艺术馆,许乃钊旧居。它也曾做过江苏巡抚,旧居占地广,边上第六中一部分也曾经是他的旧宅。

值得一看的许乃钊旧居图景

而有关他的旧居和故事留待以后有机会再续。

普新桥后,值得一看的还有一座灵迹寺庙

普新桥

迹寺清代遗存的大殿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座苏州市的控制保护建筑,里面还有旧迹可循。这里,还路过了一座不存在的普福寺,位置就不帖了,空中楼阁一样。

看到这么整齐又讲究的驳岸了吗?它位于楚胜桥边。为苏州郑姓大户人家。狮子林的花篮厅就是从这户人家移建的。详情下回分解。

最后一座有故事的桥来自于古老的张香桥。

张香桥

至此,第一横河从这里过北仓街1号桥浩浩荡荡出娄门。此行结束。

仓街1桥边还有一座金粉桥,对面曾经是一座工厂,知道是什么厂吗?我知道的,留给大家查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