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特刊】何志贤/缅怀毛主席的老师方维夏烈士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9-10 发布于湖南

缅怀毛主席的老师方维夏烈士

作者:何志贤 文/图(原创)

在湘赣交界的连云山下,奔流不息的汨罗江畔,有一座千年古镇——长寿街。20世纪初,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胸怀救国之志,英勇献身革命的好老师,他就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湖南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方维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年代。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有如日薄西山,帝国主义列强则趁火打劫,大肆入侵中国。直是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许多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立志拯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农历十一月,孕育着屈原、杜甫灵气的汨罗江畔,方维夏出生在平江县长寿街永桂村南塘屋一个方姓农民殷实户家庭。父亲方百川是一个老秀才,他希望这个新生儿日后能中举人,做大官,荣耀乡里。

方维夏从小天资聪颖,活泼伶俐,深得父亲及众乡邻的喜爱。他喜欢读《桃花源记》等一些富有情趣的文章,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生活。方维夏的老家屋后有一片竹林,他经常在竹林里读书,并给自己取号“竹雅”,意为“竹林里的雅士”。但他对《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却不感兴趣。

1898年初夏的一天,方维夏在长寿街西溪桥头茶亭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奉上谕:改科举,废八股,办新学”的告示,不觉心头一喜。他回家说服母亲,打点行装,告别家人,只身前往长沙。来到长沙后,正好湖南优级师范招生,他便报考了这所学校。通过入学考试,方维夏被录取,这年他正好19岁。

在师范读书期间,他勤勉努力,奋发上进,各门功课极为优秀,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佩服。在这期间,正是“戊戌变法”风起云涌之时。方维夏更是受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思想的熏陶,深知要挽救中国,须先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而这就首推教育,从而在他的思想上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宏大志向。

一转眼,三年的师范生活结束了,方维夏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湖南优级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并立即被聘请到巴陵、临湘、平江、华容四县合办的“联中”任教。由于知识渊博,思想进步,教学认真,平易近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敬。

1902年暑假,方维夏回到家乡长寿街,见还只有几处私塾,学生读的还是四书五经,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要改变家乡的面貌,须培养一批有新知识的人才。他将这一想法与堂兄方叙庚(清末秀才)商议,立即得到堂兄的赞同。于是,他们就租借场地,聘请老师,紧锣密鼓地筹备学校开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的秋季,一所开设新学课程的学校在长寿街上的“仁寿堂”开学了,不久就正式取名为“兴亚学会”。有碑为记:“方叙庚、方竹雅(即方维夏)先生于前清末叶组设兴亚学会,以长寿市仁寿堂为基址………”(此碑现镶嵌在维夏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墙上)。

方维夏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902年在家乡长寿街仁寿堂创办新学,1911年改称“兴亚学会”并成为首任校长,为后来的平江二高打下了办学基础。方维夏青年时代便才华出众,声望极高,担任过湖南省第一师范学监、湖南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省教育学会会长,是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就读时的老师。在毛泽东同志革命思想影响下,方维夏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驱逐张敬尧等革命活动。1920年8月,毛泽东等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时,他是总社36名社员之一,并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1922年,任省参议员,支持工人运动。

1924年,方维夏由李六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一个民主革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25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党代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二十军第一师党代表,随起义军转战广东潮汕地区并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方维夏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党委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他从苏联回国,担任了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兼司法部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他领导创办了列宁初级小学700多所,工农夜校800多所,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苏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文化水平,他还组织编写了《红色湘赣》《湘赣斗争》等13种报刊,主编了油印《识字课本》,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的“识字运动”的开展。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方维夏于1934年冬,受中共湘赣省委派遣,带领百余人进入桂东东边山开辟游击根据地,他们与活动在桂东一带的红军独立第四团会合,在桂东、资兴、遂川等地与国民党多次作战。因战斗失利,部队损失较大,红军独立四团退至普乐东水整休。不久,团长李宗保叛变投敌。桃寮一战,部队再次受挫,政委旷珠权也向桂东县政府投降。在部队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方维夏不顾年老体弱,挺身而出,力撑危局。他克服重重困难,收集、整顿红独四团余部,将队伍带至东边山的上庄、下庄、青洞、泥塘一带整训,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稳定情绪,继续坚持斗争。随后,他们与罗荣所率的桂东游击队会合,在新坊、龙溪、青石冈等地多次击败来犯之敌。普乐油箩口一仗,击溃桂东县铲共义勇队一个排。接着,又主动攻打青洞正江锡矿公司,炸毁敌人的碉堡,缴获矿警队枪枝,并将没收的财物分给工人。

1935年4月下旬,蔡会文、游世雄等先后率领工农红军四五百人进入桂东东边山,会合原在桂东境内活动的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组建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同时成立中共湘粤赣特委,方维夏任特委委员、宣传部长。

方维夏为人耿直,性格刚强,虽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斗志昂扬,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吃红薯、喝野菜汤。他对战友关怀备至,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常常把自己的被子盖到战士身上。他对工作恪尽职守,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干部、战士中享有崇高威望。红军游击支队在东边山整训时,他多次在党、团员会和干部训练班上,与大家分析形势,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国民党政府对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和游击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惶惧不安,纠集湘粤赣三省三个师的兵力联合“进剿”,采取搜山、砍山、烧山,并采取移民、联保连坐,经济封锁、招抚诱降等手段妄图将游击支队消灭。1936年春,游击支队化整为零,以一二十人一组进行分散活动,方维夏被留在总部指挥战斗。

4月,方维夏夫妇及警卫员小张、小杨在普乐下庄被敌人围困,隐蔽在仙背山。敌人的“清剿”一天紧似一天,他们的粮食给养一天比一天困难。此时,被东平乡乡长郭英汾收买的黄犹斌、黄甘古、郭先古三人以送粮为名,潜入方维夏驻地,寻找机会杀害方维夏。4月下旬,黄犹斌等三人按照郭英汾所设之计来到仙背山对方维夏说:“这里住久了不安全,还是把棚再往深山里打。换个地方为好。”方维夏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并叫警卫员随黄犹斌等人去打棚。4月21日晚上,黄犹斌等将方维夏的警卫杀死。次日,再次上山,以试枪为名,将正在煮早饭的方维夏枪杀,随即又将方维夏的夫人杀害。然后取下方维夏夫妇的首级星夜赶赴县城邀功请赏。方维夏烈士牺牲时,年仅56岁。

方维夏在湘南桂东惨遭叛徒杀害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非常悲痛,他当时与徐特立老师在一起,他对徐老师说:“方先生是我的好老师,好同志啊,了不起呀……”遗憾的是方维夏没有亲眼看见自己的爱生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建立后,为纪念这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桂东县特将县城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维夏路”。并将烈士生平事迹在桂东县革命纪念馆开辟专馆介绍。1985年,经中央老首长喻杰等同志提议,将烈士当年在家乡长寿街创办的学校(原“兴亚学会”、“平江二高”、“长寿中学”)改名为“维夏中学”,并在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在维夏中学校园竖立铜像一尊,以永远纪念这位革命先驱。

作者简介:

何志贤、农民,中共党员,(2023年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网名:岳阳农民老爹,爱读书看报,摄影写作,现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平江县长寿诗联书画协会会员。

图片:作者提供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