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8月15日,这是全国人民都为之悲痛的一天。 ![]() 年轻的雷锋同志,就在完成任务回来之后,不幸牺牲,他正准备开始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没想到的是,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他去世的时候,仅仅22岁。 而当时对于他死因的对外公布,只是因公殉职,对期间发生的真实经过并没有过多的阐述,一直到41年后,史宝光才将当年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 ![]() 入殓仪式1962年8月17日下午,公祭雷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 此时的大礼堂内一片肃静,而中央的礼堂台上,就正放着雷锋的灵柩,他的两个战友站在灵柩的两边,神情十分失落。 主席台上挂着一条显赫的横幅,上面俨然几个大字——“公祭雷锋同志大会”。 参加大会的有沈阳部队工程兵的领导,包括一些营连和学校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发参加追悼会的民众,台下的人很多,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 花圈从灵堂开始一直摆到了会场外面,而雷锋的棺椁是抚顺市的一个领导干部送的,当时原本是为他的母亲准备,但听说雷锋牺牲后,立刻将棺椁送来。 ![]() 史宝光抱着雷锋的头,和班级里的战士一起将雷锋平稳地抬进了棺木之中,史宝光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他看到会场虽然已经挤满了人,但还是有人源源不断地涌进来,灵车开出大门的时候,路上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是听说雷锋去世的消息匆匆赶来的。 史宝光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场面,而雷锋的棺椁也一路送到了葛布公墓,雷锋同志在去世后没有被火化,也只是被称为烈士,所以下葬仪式也相对比较简单。 史宝光和战友们一起将雷锋的灵柩从车上平稳地抬了下来并且放进了墓穴,墓穴前有很多供品和香烛,下葬的仪式完全是按照抚顺的地方风俗进行的,墓碑上刻着几个大字—— “毛主席好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抚顺市人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团班长、雷锋烈士之墓。” ![]() 而工程兵的主人王良太此时也已经泣不成声,他一直在后悔没有早点给雷锋下命令,也许这样他就不会发生意外。 雷锋同志,就是在那天意外受伤后,再也没有醒来,而在40年后,史宝光再次重启调查当年的那件意外事故时,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细节。 ![]() 不为人知的细节雷锋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沈阳军区,沈阳军区的工程兵政治部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立刻成立了专案组,并且派人亲自到事发地点进行调查。 ![]() 史宝光就是调查组的一员,史宝光到达营地的时候,里面几乎没什么人,大家都纷纷去医院看望雷锋去了,转了几圈之后,史宝光决定去雷锋倒下的地点看看。 当时,雷锋就倒在一条很小的通道里,因为救援工作破坏了很大部分的现场情况,地上都是乱七八糟的脚印和泥印。 据史宝光向雷锋的战友了解的情况来看,当时事故发生时,旁边都没有人,只有雷锋的一个战友乔安山在现场,看来,也只有乔安山知道事情的经过,于是,乔安山便向史宝光回忆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 时间回到1962年8月14日晚上10点多钟,团长吴海山接到了工兵营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电话里说,这几天因为每天都在下暴雨,物资很难送过去,现如今整个工兵营都要弹尽粮绝了,于是请求支援。 吴团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向运输部下达了命令,希望赶紧派车把粮食运过去,而这个艰巨的运输任务,就落在了雷锋的肩上。 雷锋接到任务指令后,立刻带着助手乔安山一同出发,由于事发紧急,他只带了一支冲锋枪和一个铁锹,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囊后,就上车出发了。 ![]() 可是连续的暴雨天气让山路变得并不那么好走,山上也经常出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这严重阻碍了雷锋前进的步伐。 果不其然,在行进的过程中,雷锋看见前方有一段很长的山体滑坡,居然有足足10公里,他心里十分着急,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雷锋只好和乔安山一起下车,用铁锹和双手将地上的土和泥一点点搬走,清理一段路面就前进一小段,就这样,他们艰难地将粮食送到了营地,第二天,就立刻启程打道回府。 ![]() 回来后,雷锋向上级领导报告:“连长,13号车已经到了该保养的时候了,开车的时候总感觉有些问题,而且洪水期快要来了,像今天这样的情况也许还会再次出现,但我们的车如果送去维修,恐怕来不及,我建议我们队里的老兵自己维修,大家还可以学学技术。” 连长听了雷锋的话,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于是说:“行,就按你说的办。”但随后,他看见雷锋疲累的面容,还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也别太操劳了,要注意休息啊!” 雷锋摇摇头说:“连长我没事,车开回来了很脏,我待会去给它洗洗,洗完再休息也不迟。” 连长说:“你还是先去吃饭,吃完再睡个觉,起来洗也是一样的。” ![]() 然而雷锋并没有听连长的话,也并没有去吃饭和睡觉,转头他就对乔安山说:“走,我们洗车去。” 雷锋心里想,我们运输就这一辆车,昨天开了那么远泥泞的山路,车上早就已经面目全非,如果这时候不马上弄干净,那车生锈了怎么办?到时候再维修起来岂不是更麻烦。 虽然雷锋已经眼冒金星,但还是决定撑一会,把车开到营地前的水龙头洗一下,乔安山驾驶着车来到了洗车处。 洗车地的旁边有一片菜地,为了防止路人和调皮的小孩跑到洗车的地方玩,营地特地将洗车的地方选在了一个狭窄道路的后面,周边还拉了一排铁丝网。 ![]() 到了铁丝网前面,车还需要拐一个弯,乔安山才刚刚学会开车不久,本来开车就胆战心惊,此时,他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雷锋:“这里拐弯,我没把握,要不你来?” 雷锋说:“你就是要练一练技术,你来,我下来到后面帮你看着。” 于是,雷锋下车来到了车尾,在后面帮乔安山指挥方向,乔安山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但一不小心,后车轮打滑了一下,把旁边的一个木桩子弄断了。 此时的乔安山还没有料到事情的严重性,那个被撞飞的木桩子随后飞到了铁丝网上,紧接着在铁丝的拉力下再次横飞过来,正正地砸到了雷锋的头部。 ![]() 雷锋立马就倒在了地上,可是乔安山还在车上,他很难看到车后方发生的情况,只能等到乔安山把车开过通道停好。 “好了,班长。”乔安山从车上下来,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雷锋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乔安山立刻冲过去,大声喊:“来人啊!来人啊!” 战友们都听到了乔安山的呼救声,立刻赶了过来,大家看到雷锋的时候,他已经满脸是血,失去了意识,怎么叫都没有反应。 ![]() “快去叫连长!”乔安山心里急得不行,不久后连长也赶来了,他让其他人把停车场的教练车开过来,迅速将雷锋送上了前往医院抢救的路。 ![]() 以身殉职在车上的雷锋很快因为失血和昏迷而产生了高热、抽搐的症状,可是一直都没有清醒过来,到达望花西部医院后,医生立刻对雷锋的伤势进行了评估。 他面色凝重地将连长叫到一边说:“雷锋同志的伤势不容乐观,他被木桩子砸到以后,已经造成了颅底骨折,现在更是已经颅内大出血了,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否则生命会有危险。”听了医生的话,连长心里万分焦急,他抓住医生说:“我们同意!一定要把他救活!” ![]() 连长立刻跑回连里,马上吩咐副连长以最快的速度开车到沈阳把沈阳军区总医院的脑外科主任请过来,副连长知道情况不妙,于是带上了军务的股长一起前往沈阳。 他们的车走后,连长依旧放心不下,还是开了一辆车跟在他们后面,但尽管他们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沈阳想要保住雷锋的性命,然而时间不等人,雷锋最后还是没能等到主任的到来。 史宝光现在终于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雷锋当时因为太过操劳,身体机能本就下降,这时候被木桩砸中了头部,确实是因为意外身亡,和乔安山其实关系不大。 ![]()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抚顺市的领导机构,当天下午一点多钟,抚顺市的领导、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工程兵机关的领导都赶过来了解情况。 韩政委听了以后,问乔安山现在在哪里,连长说,因为当时现场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在没搞清楚事情经过之前,先把他关了禁闭。 韩政委知道后,立刻说:“赶紧把乔安山放了,雷锋同志已经牺牲,不能再让第二个人也牺牲了!” 两点钟左右,雷锋的遗体就被运回了部队,连长派了排长站岗,全副武装地为雷锋同志守灵,每隔半小时就要换一次岗。 ![]() 而随后,辽宁省公安厅和军事法庭等等有关部门也对这次的事故展开了详细的调查,他们经过勘测和查探,很快就确定了雷锋发生事故的原因—— 首先,这个通道和拐弯的地方过于狭窄,汽车要在这里拐弯本来就很困难,雷锋还下来指挥,已经处在了视野盲区里。 其次,汽车在转弯的时候压断了路边的木杆子,木杆子和树木之间的铁丝也崩断了,木杆子弹出来后恰巧击中了雷锋的致命处。 所以,这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大家知道事情经过后,都觉得雷锋这样的好同志竟然在一次意外中牺牲了,大家都觉得十分惋惜。 ![]() 而一旁的乔安山更是陷入了自责,如果不是自己的开车技术太差,也许雷锋就不会受伤了! 但这次的事故显然是一次意外,乔安山也不是故意的,于是领导们开会讨论得出结果,表示让乔安山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所以对乔安山选择不追究。 “我们都调查过了,你没有责任,事故都是意外,你也不用太过自责,如果真的想缅怀雷锋同志,就应该继续完成他对你的期望。”决议公布后,沈阳军区的青年部长特地找到乔安山,对他进行开导。 乔安山这些天心里的复杂情绪一下就喷涌而出,他哭着对部长说:“感谢党,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像雷锋同志一样,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我的过错!” ![]() 但是在对外发布的新闻通知里,并没有提到这次事故发生的所有细节,而只是说雷锋的死因是“因公殉职”,也没有提到乔安山的名字,毕竟雷锋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公众人物,如果再将乔安山牵扯进来,恐怕会对他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第二天,团党委就向上级汇报了雷锋同志牺牲的情况。 ![]() 最后的告别在追悼大会上,无数人都为雷锋同志的不幸离世感到心情悲痛,要知道他的梦想就是见到毛主席,而他只要再等两个月,就能在庆典仪式上看到毛主席了。 ![]() 乔安山回想起和雷锋相识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当时,是雷锋告诉他,作为一个青年,要参军才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家。 而后来,两人同时被分配到了沈阳军区,不仅如此,特殊的缘分让他们在同一个连,同一个班,甚至分到了同一台车。 ![]() 这些年亲密无间的感情,和面前冷冰冰的棺椁,让此刻的乔安山更是心痛,而他此后也将雷锋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告诉大家,雷锋一直在人们的心中,从未走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