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人为何叮嘱刘姥姥“再别求亲靠友”?作者另有用意!

 栖鸿看红楼 2023-09-10 发布于山西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给了她一百两银子。这样大方,不是念及亲戚之情,而是对刘姥姥讲的那个信佛得子的故事的报酬:王夫人也是失去了“十七八岁”的儿子,也是“吃斋念佛”,也是“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所以这故事一讲出来,“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这一点,我在《面对贫困的刘姥姥,贾母送几件旧衣裳,王夫人却为何豪掷巨款?》里已经讨论过了,不再赘述。

不管是这个故事,还是后来游大观园闹的笑话,刘姥姥给荣国府带来一股新鲜欢乐之风,没有什么丢人的。所以王夫人赠银时叮嘱“再别求亲靠友”,也不是警告她“下次不许来找我”,不是嫌丢人。那么,为什么要有这么句话呢?

这话其实很平常,就是普通的套话,好像你给晚辈小孩子个红包:“买本书看吧,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之材”,难道就是批评他现在不好好学习吗?这也太玻璃心了吧?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笔钱,总不能说“拿回去买点儿吃的喝的,可别饿死了”吧?

为什么可能跟给小孩红包类比?因为“再别求亲靠友”之前,还有两句:“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建议刘姥姥投资买地或者做生意,这是正常的运营。王夫人虽然不擅长管家,毕竟是大家主妇,见过世面的,这样顺嘴的建议很平常。可是对于刘姥姥来说,就不平常了。

不,对于刘姥姥来说,也很平常。这次进荣国府,她得到一百零八两银子,还有无数衣料、果品、药材、甚至茶碗,价值不菲。除了不能久存的果子点心,她就是一件一件变卖着,也足够一辈子花用了。

可是,如果是这样花用起来,钱再多也是坐吃山空。何况刘姥姥已经老了,“老健春寒秋后热”,活不了几年了,她的女儿女婿可还年轻,还要活好几十年,还要给儿子娶媳妇、打发女儿出嫁呢。如果真的只是一笔死钱,女儿女婿可未必舍得一掷千金。

咦,刘姥姥王狗儿这样的家庭,能遇到什么事,需要一掷千金的?

除非是为了救巧姐。

贾家败落之后,巧姐失去依靠,被“狠舅奸兄”拐卖到娼寮。当初贾赦买嫣红,花了五百或八百两(各版本不同);巧姐是雏妓,又没经过歌舞等专业训练;虽然是败落的国公府的小姐,但“狠舅奸兄”和老鸨未必敢拿这个宣扬;巧姐身价当然值不了那么多钱。

但,如果需要拿出当年“打秋风”所得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解救巧姐,恐怕王狗儿是不会愿意的,刘姥姥也会犹豫。

只有拿着那笔钱运营,或是做生意,或是买地收租,有了固定的进项,家资也更加富裕,王狗儿才会答应刘姥姥,拿出一笔钱来替巧姐赎身,然后给板儿做媳妇——既是解决了孩子的终身大事,也给巧姐一个归宿。

《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真不是虚言。王夫人的两句套话,却在遥远的八十回以后,得到印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