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雨落在深圳

 吕杨鹏 2023-09-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留在昨夜的脆弱,还有我们的不安,这座城市宝贵的经验和经历。

图片


事后才知道,深圳这场暴雨究竟有多大。

9月8日,深圳市气象局发布消息,这场暴雨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六项历史极值:分别是最大滑动雨量2小时(195.8毫米)、3小时(246.8毫米)、6小时(349.毫米)、12小时(465.5毫米)、24小时(518.9毫米)、48小时(566.2毫米)。罗湖打破该区7项历史极值,盐田打破该区6项历史极值。

图片
事后才知道,深圳这场暴雨究竟有多大

它史无前例,又猝不及防,它超出了我们过往深圳的生活经验,又爆发性的影响了每一个深圳人。

图片

猝不及防的大雨

时间倒回到昨天下午,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雨。

下午四点多,家人去机场的路上,他嘀咕了一句,下雨不会误机吧?我安慰他放心,这点雨对于深圳从来不是什么事。

图片

下雨对于深圳从来不是什么事

晚上八点,我收到了家人平安落地的消息。我也踏上了南山回盐田的归途,一切都是日常,一切也都在意料之中。毕竟8.9月份,深圳就是多雨多风的季节,苏拉刚走海葵又来,每逢下雨,深圳都会堵车。其实昨天从南山出发沿着滨海东行,一开始还算通畅。

图片

这两年的暴雨,对于深圳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

九点后,进入罗湖路段,开始异常拥堵,持续的大雨敲打车窗迷糊视线。对于深圳暴雨,我的印象停留在布吉、宝安的小范围水浸,还有当年在南山桥洞下涉水车辆的意外。但是这都是好几年的事情,这两年的暴雨,对于深圳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

但是,真正让人不安的,是一小时后来自微信群疯传的小视频。


视频里,交警在齐腰的大水里维持秩序;龙岗和盐田的多个路口泛起了汪洋触目惊心;汽车浸泡在水里,行人因为洪水滞留;洪水涌进小区,也涌进了地铁站,车主在艰难的挪车,地铁站的楼梯水流湍急;被困在路上的乘客打开了公交车门,勇敢的游下了车;还有或许因为电动车漏电受伤的路人……


与此同步的,是持续不断的大雨,还有越来越焦灼的路况。行经罗沙路,彻底变成了停车场。


我翻查官方通告,当晚10点多,深圳暴雨预警信号已经变为红色,全市进入紧急防御状态,号召大家尽量待在室内,非必要不出门。与此同时,我收到了家人的微信:调头吧,晚上别回来了,楼下被淹了……


调头是不可能的,我在车上翻出来一个空瓶,以备不时之需。当时已经做好了在车里过夜的准备。不断有各种消息传来,东部沿海高速封闭以防塌方,梧桐山隧道有积水也可能会封闭,身边不断有消防车呼啸而过。看到有在罗湖的朋友,“晒”出了楼下的冲锋舟。


凌晨,深圳水库排洪预警。这是我印象里因为暴雨泄洪的第一次。

12点后,罗沙路开始缓慢挪动,大雨中所有车辆交替缓行,不断看到事故车辆停摆在路边,还有被遗弃在涉水路段的无人车辆,有的甚至是逆行停放。漆黑的雨夜。让人想起此前看过的灾难大片。

图片
飞起的水花就像渡船

通过最后的几个涉水路面,飞起的水花就像渡船,凌晨一点多终于到家。

晚上八点从南山出发,整整五个多小时。从意料之中到超乎经验之外,这也是所有人包括我经历的深圳超级暴雨。

图片

脆弱的一面

深圳这场雨有多大?官方说法是,打破6项历史极值。

深圳这场雨影响有多大?8日全市停课,莲塘口岸、文锦渡口岸暂停通关服务,深圳地铁部分线路站点暂停运营服务、行车间隔扩大,部分广深城际动车将停运。这些举措都是深圳极为少见的。

图片


但是,这些都不是全部。

昨夜多少人滞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车上,看着连绵不绝的大雨,看着不断升级的事态进退不得?昨夜有多少人选择在办公室过夜,交通停滞城市几乎瘫痪,留在办公室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昨夜又有多少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例如弃车徒步回家。毕竟在灾难面前,日常的安全回家,瞬间变成了艰难的归途。相信昨夜很多人第一次亲历,自然灾难离自己其实并不远。

图片
日常的安全回家,在灾难面前变成了艰难的归途

有人说,深圳这场大雨真是活久见。

城市如此多处的大面积浸泡、深圳水库因为暴雨泄洪、罗湖许多小区和街道用上了冲锋舟、口岸关闭、第二天大面积的停工停课……这都是极其少见的深圳城市状态,这也是城市面对灾难的一种状态。

图片

这场暴雨是深圳少见的脆弱一面

事实上,这场暴雨超乎经验之处在于,它展现了这座城市和深圳人直面灾难的一面,它是深圳少见的脆弱一面。

一直以来,深圳是一个缺少灾难意识的城市。历年来的台风,对深圳都相对友好,少有直接登陆,当年的超强台风山竹,至今留下的是深圳人匍匐前进上班的段子。

图片
山竹过后,深圳人匍匐前进上班

而且一座年轻、现代化的城市,一座习惯展示光鲜亮丽和强悍的城市,它习惯用管理经验,把自然灾难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在深圳,即使是红色暴雨或者是台风预警,上班搞钱从不耽误。

图片

(只是个表情包)

但是这一次,面对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超级暴雨,从官方到民间,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失效了。

图片

宝贵的经验


一场超级暴雨,也冲刷出这座城市的底层记忆。

有人想起深圳1993年那场水灾,“我从东门沿着深南大道,涉水步行到福田电子科技大厦上班,从早上走到下午。”

一位规划专家在微信群分享,“深圳湾潮水托顶、暴雨和放水的三合一效应,和1993年一样。”

图片

一场超级暴雨,也冲刷出这座城市的底层记忆

他们说的1993年,深圳遭受过两次超大暴雨的袭击。

6月16日,布吉河上游发生大暴雨,5小时降雨256毫米,罗湖区沿河路的12个村庄受洪水入侵,宝安机场受淹,被迫关闭4小时;广深铁路中断运行11小时40分钟。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元。

图片

93年罗湖大水旧照片

同年9月26日,受“9318”号强台风影响,深圳水库降雨338.5毫米;水库尾、梧桐山脚一带降雨达到429毫米。市内罗湖商业区成泽国,建设路、和平路水深2米多,当时来访的尼泊尔国王被洪水围困在下榻的富临大酒店,市三防指挥部用小船才将他接出。受灾人口13万人,死亡14人,直接经济损失7.64亿元。

图片

深圳暴雨过后的前后对比

至于为什么每次暴雨受灾的都是罗湖一带,有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罗湖正如其名,地势洼地,水系汇聚,一到雨季便水患泛滥。所以最早深圳特区的规划建立就与罗湖治水结合起来,挖掉50米高的罗湖山,将130万立方的山土石填高洼地。罗湖区平均被垫高了1.07米,有的地方甚至被垫高了4米多,也造出1.3平方公里的黄金地段,就是如今的国贸一带。


也就是说,超级暴雨带来的城市灾害,本来也是城市历程中的一部分。只不过时隔多年,它突然“复活”,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超出意外。

图片
图片
这样一场超级暴雨里,深圳依然维护了这座城市的秩序

所幸的是,这样一场超级暴雨里,深圳依然维护了这座城市的秩序。没有发生恶性的灾难事故,也没有例如郑州暴雨后这样的次生灾难。不管是官方的组织反应,基层工作者的奔赴一线,还是市民的自觉与互助,都在昨夜的超级暴雨中不断发生。它来自深圳多年来的城市秩序习惯,也来自这座城市积累已久的现代化生活意识,在面对灾难的时刻,冷静、理性、有秩序且懂得互助。

图片

聚集在国贸地铁口等待进站检修的工作人员

截稿前,雨还在下,但是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例如国贸附近的水退了,朋友圈许多人陆陆续续上班了,可想而知不用太久,这个城市又会恢复它光鲜、强悍的一面。

图片

下午3点被淹的国贸路段已经恢复交通


但是,它昨夜的脆弱、我们的不安,还有被唤醒的记忆,对于这座城市都是宝贵的经验和经历。

文|深圳客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