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放生池内晒太阳的乌龟(散文)

 读在现场 2023-09-10 发布于河南

山清水秀,清风徐来。
那只千年的乌龟静静地趴在放生池中的岩石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对身旁堆砌如山的金钱视若无睹。
放生池依山而建,因势而成,四周是蜿蜒的回廊式透花女墙,曲曲弯弯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池塘。有六角亭建在放生池之生,跨过池上之桥可进入开法寺中。站在桥上向池中望去,可见嶙峋的怪石沉入池底,让人怀疑那池水从何而来;青山含黛,那放生池的水都映成墨绿色了,深不见底。那些随风刮来的落叶,在水面上浮来荡去,慢慢地沉了下去,直到没有一点的踪迹;还有那池水中徜徉的鱼,就像是一条绿毯中的点缀,让水也灵动起来。想到池水无底,想到池水与山脉相通,看着这些无忧无虑的鱼儿,心中突然担心起来,这水,会不会因暗河涌动而忽然消失?祈福的硬币投掷到池中岩石上,堆砌起来,倒把岩石遮掩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幸福,在佛爷面前堆起了这块金钱的山,欲望的海。
佛家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站在这放生池前,我问自己,把金钱都抛弃了的信徒们,还能得不到幸福吗?
这一切,会有幻景瞬间发生。
没有谁能够回答我,那只乌龟,眨了一下眼睛,又懒懒地闭上。
《涉县志》说,涉县的开法寺建刹于汉代,最早因山之名而称之熊耳寺,后因是涉县开法祖寺,又改名为开法寺。2013年7月,我来到河北省的邯郸市参加一项学术交流活动,知道了涉县开法寺传承的是临济宗的道风,其临济一宗在开法寺已经演派20代,是晋冀豫交界地区闻名遐迩的开山祖寺。活动结束之后,邀朋友找了一辆商务轿车,离开邯郸市沿青兰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到了涉县。尔后,再沿清漳河一路向南,翻越几座山头,终于来到了开法寺山门前。
说到开法寺,就要说一说寺后方所倚的六座山峰,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正前方一峰其状如熊,更有岩石从峰巅突出状如熊耳,这也是开法寺最早称之为熊耳寺的渊源;和熊耳峰并列的那座山峰,更高更陡,目光越过千层的叠嶂,可以看到远方的大海,所以才有了望海峰之名;左一则是料峭的挂月峰,当残月高悬时,那峰则是大海中的一支桅杆,残月则是桅杆上的一盏灯,如佛祖的慈悲,照亮了身陷苦海中的人们前行的路;右一处,俗称石人峰,在我看来,是人,更是佛,站在这开法寺前视察着人间的一切,让罪恶得消,让善良得延;再左一处则是起云峰了,那峰立处有云升起,蒸腾而上,尔后散佚开来,把群山,把开法寺,把这山中的树,树下的水,还有那寺中的殿,殿前的幡也一一地遮了,成为了蓬莱仙境;再右一处山峰叫朝阳峰,则是应运而生,为的就是那起云之峰——待云成了雾,雾成了海,就有太阳从东方升起,穿云破雾,冉冉而起,如佛之光普照大地,恩泽众生。
涉县的佛教历史渊远流长,据志书记载初唐贞观年间佛教在涉县就非常兴盛,几乎每一个村庄都建有佛寺,开法寺在那个时期已经有僧众500多人。到晚清时期,涉县大大小小的寺院数不胜数,称之为大寺3座、中寺8座,小寺72座”。但是,自民国开始,因地理位置险要,涉县地处战乱之源,寺院饱受兵燹匪患之灾,导致佛教衰落,僧散法衰,以至于寺院坍塌,湮没于岁月的枯草寒烟之中;改革开放后,开法寺迎来了佛教中兴,不仅依山就势在绝壁之上修建了三圣殿,还建成了宝相庄严的大雄宝殿,使众生的灵魂有了皈依之地。
山因寺美,寺因山灵,历史上,开法寺不仅是高僧倍出,而且总会有文人雅士寻幽而来,留下千古诵唱的绝句。说起开法寺,人们总要说起明穆宗朱载垕时期的南京礼部右侍郎裴宇,以及他留下的那首《游熊耳寺》一诗:
秀色葱茏熊耳山,招提隐映半峦间。
披林尽属行云绕,穿峡欣看漳水环。
风送钟声帘外远,晚闻梵乐坐中闲。
西来川谷分三晋,河朔重围第一关。
确实如裴宇所述,开法寺坐落在美丽的太行山东麓的五指山上,其遍山的松柏天染翠绿,郁郁葱葱,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沟沟岭岭的杂荆,偷偷掩藏了裸露的岩石,营造了一处天然仙境。其实,美景再美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如明日黄花,这美景早晚会成为一道记忆而已。我在开法寺看到的却是那只卧在放生池内岩石上的千年乌龟,特别是它那灵动的眼睛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我们总是在红尘中忙忙碌碌,不仅是脚步永远不能停歇,连灵魂都已经疲惫。那乌龟懒洋洋的神态不正是净土的写照吗?因为,我们需要停下脚步等待灵魂。
看着这只千年的乌龟,我想到了很多。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或许随着这古刹开山的,不仅有这一汪的清水,一泓的放生池,一定还有这只放生池内的千年乌龟;而写下那首《游熊耳寺》的南京礼部右侍郎裴宇呢,是不是冥冥之中受这千年神龟的召唤,来到了深山之中的开法寺拜谒佛祖?
站在开法寺前,我转过身来看着来时的路,想像着那个年轻的礼部侍郎是怎样从南京走到了北京,又怎样从北京走到了这座深山之中的开法寺:薄雾朦胧中,裴宇带着仨俩的书童穿过林间的小径,越过山涧小溪,餐风宿露,来到了开法寺前……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历史称之为“南京六部”。到明嘉靖年后,南京六部更不招皇帝待见,如果不是先帝有诏,说不定南京六部会被嘉靖皇帝取缔归属于北京了。所以,嘉靖朝的不得意文人和失了势的官场要员,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往往被发放到南京六部任职,比如那个颇有争议的海瑞,曾担任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而王守仁阳明先生也被发放到南京担任兵部尚书。
这个时候,裴宇以进士身份离开了山西泽州的大阳镇,一番艰难的官场厮杀拼搏之后,才在陪都南京做了一小小的礼部右侍郎。如果在北京,这“礼部右侍郎”一职也算是不小的官了,可是,这“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官帽意味着什么,裴宇心知肚明。所以,他在积极的准备着,希望有朝一日离开南京北上,去取得更大的功名。
机会来了!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的时候,陪都南京发生了“振武营兵变”,正是因为裴宇的努力,向兵变的士兵晓说利害,谕以祸福,才使兵变得以平定。也就是因为此,裴宇,这个小小的礼部右侍郎进入到了嘉靖皇帝的法眼之中。
只可惜,裴宇还没有等到时来运转,嘉靖皇帝朱厚熜却突然驾崩了。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做了皇帝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把朝廷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国计民生。六年前,南京振武营兵变始于官员的暴政,以及部分官员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一直是朝野议论的重要话题。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明穆宗决定重新审视这次兵变,给历史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

于是,才有了裴宇这次的北京晋见之旅。
这一年,是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
没有人知道裴宇在北京晋见明穆宗朱载垕后的结果,更没有人知道这次的晋见对南京振武营兵变是怎样的定位,只知道受朝廷接见后的裴宇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北京。再也没有接旨朝觐时的那种“轻风得意马蹄疾”,更没有壮志雄心的那种“直挂云帆济沧海”,而是带仨俩书童,一路走来,游山玩水。途中,裴宇还取道家乡泽州,游览了资圣寺、碧落寺、青莲寺,留下不少的诗篇。其中,他在《碧落寺》中写道:
壑石巉岩绀宇成,两峰开处数僧迎。
千松布壑连云色,一水横桥带雨声。
风透虚窗清簟席,鸟蹄深树杂歌笙。
况逢好客饶樽俎,坐向溪头待月明。
从《碧落寺》中这句“况逢好客饶樽俎,坐向溪头待月明”到《游熊耳寺》中的那句“晚闻梵乐坐中闲”,足可见诗人心情的变化。在家乡泽州的碧落寺,他表述的还是官场的郁郁寡欢,来到涉县的熊耳寺后,已经开始向往山水之美了!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不能满足,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滋生,让我们时时陷于困惑之中不能自拔。若是能如《憨山大师劝世文》中所言“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这苦恼也就消了,这困惑也就去了,再看时,才发现自己身处的还真是一片清净之地。
或许,正是在开法寺,裴宇才悟出了解脱烦恼的真谛。
而陪同裴宇开悟的,定是我眼前的这只千年乌龟。
因为,500年后,它还在放生池内懒洋洋地晒太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