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继柏辨治疑难病经验

 虚竹怀远 2023-09-10 发布于湖北

熊继柏辨治疑难病经验

1.注重兼顾先、后天

        对于重症肌无力,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其病机和治疗思路进行了阐述。《黄帝内经》中称重症肌无力这种病为“亸(duŏ) ,《灵枢·口问》中言:“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亸”也就是全身肌肉无力下垂,四肢迟缓不收的病证。

        根据《内经》所言,其病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胃气虚,胃为气血之海,而阳明主润宗筋,胃气虚则诸脉皆虚,筋脉懈惰;②房劳过度,损伤元气,元气损伤则机体生命活动减退。

        在治疗上,需得从先后天两方面着手,既要培补后天胃气,又要温补先天元气,选方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河车大造丸、鹿胎丸、鹿茸四斤丸之类。

2.注重中州阴阳升降

        人体阴阳升降以中焦脾胃的升降为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相因,但最关键又在脾土的健运。若“阴阳反作”出现“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       ”,脾气不升、清阳下陷,可导致泄泻、清窍不利、耳目失聪、气虚发热、四肢倦怠等;胃气失降,浊阴上逆,可出现呕吐、反胃、呃逆、胸脘痞闷等。 

        升清阳,健脾气可用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降浊阴,和胃气可用半夏泻心汤、麦门冬汤、橘皮竹茹汤、大黄甘草汤等。以升清阳、降浊阴之法,恢复脾胃正常枢机功能,最终调节机体阴阳,旨在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3. 关于产后病痉

        产后病痉虚、实之证皆有,但以虚者为主,以失血过多、营阴耗损、津液亏乏为前提。虚者,因气血亏虚,筋失所养,虚风内动,产后病痉,应首先着眼于“虚”;实者,因气血亏虚之后,又外受风邪所致,或产后创伤,邪毒乘虚而入,致使筋脉拘急而发痉,名曰破伤风。

        属虚风内动者,以气血虚弱为主,症见发痉抽搐、面色苍白、心悸自汗、舌淡脉细弱等。治以益气补血、柔肝熄风,方用十全大补汤、傅青主滋荣活络汤之类。

        外感致痉者,以风邪为主,症见严重的抽搐强直、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弦。治以养血祛风镇痉,方用金匮竹叶汤、加味止痉散之类。辨清虚实主次,随证治之。

4.关于炒荆芥针对性的运用

        历代医家对炒荆芥都有过论述,对于产后中风病证,炒荆芥的运用更有其针对性。华佗称炒荆芥一味药为“愈风散”,用于治疗产后中风抽搐、口噤、项强;王海藏称其为“愈风汤”,治疗一切失血、筋脉紧急、产后盗汗、产后抽搦;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也记载:“用荆芥为末,以生姜调服,名曰古拜散,治产后受风,筋脉引急,或发搐搦,或昏聩不省人事,或发热恶寒、头痛目痛等症。”

5.重视病史

        临床中有时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脉,辨证处方却疗效不佳甚至是毫无疗效,一者可能对患者现有症状分析不够准确,以至于治疗的切入点不够精确;二者对患者的四诊资料掌握的不够全面,或者是虽然搜集了全面的四诊资料,但遗忘、漏掉或忽视了某一个细节。病史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细节点,有时可能就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关键点。对于病史,其实患者往往诉说含糊不清,完全不记得、记不清甚至是隐瞒的情况不在少数,一者需要医生主动去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二者要善于问诊,从患者的字词句之间抓住关键信息,掌握病史,搜集整理筛选关键病情资料,为找准精确切入点做好铺垫。

6.关于胎萎不长

        关于胎萎不长者,先要判断其胎存活的问题(可察舌上是否青色、小腹是否有寒冷之感、口中是否有秽气等,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可听是否有胎心音以及其他影像技术),若胎死腹中,当下死胎;若胎儿存活,当大补精血以挽其生命。

7.对“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探讨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强调了阴阳双方保持相对平衡的重要性,而且突出了阳气在人体阴阳平衡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在临证指导上,要把握两个重点,一者阳气致密则阴气固守,人体的阳气致密,则五脏精气得以固守。如果阳气亢张或虚损导致不能致密,则阴气必然失固。二者,阳气致密则体表固护。人体肌表的卫外能力全赖卫阳的固密,阳气致密,既可使人体汗津不随意外泄,又可防御外邪侵袭人体。故在临床治疗上,当大出血时则“血脱益气”;大失津时则“津脱益气”;久失精时则“温摄固精”等等。

8.伏其所主先所因,关键在于求其本

9.当归的运用注意事项

        当归辛香走窜,对于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此外当归还要润肠通便的功能,故大便溏泄者不宜应用。运用不当,可能会加重出血或腹泻。

10.关于阴缩症

        对于“阴缩症”,总结其特点——阴冷如扇,张仲景曾讲过“如扇”,言“妇人妊娠六七月┄腹痛恶寒者,少妇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患者病位在少腹、阴部,与肝相关,肝经循行绕阴器,寒邪伤厥阴之脉,出现胁肋和少腹的拘急。《素问·举痛论》有记载:“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涩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熊老在治疗这个病证时选用暖肝煎加附子,效佳,十剂便愈。

11.关于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者兼具阳明腑实与热泄证候,治疗当遵“通因通用之法,用大承气汤攻下之。《金匮要略》有云:“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用大承气汤治疗泄泻,若没有实热结聚的确实见症,切不可造次乱用,否则,凡虚虚之戒,贻害匪浅。

        攻下之后,还需注意善后调护,尤其要重视固护胃气。大热之病,必灼阴津,老人病泄,易竭胃津。“人以胃气为本”,可用益胃汤滋养胃阴,稍加黄连之类清除余热。

12.心理因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现今各类疾病,大多数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心理因素相关,心理因素既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可影响后期的康复调理甚至是复发情况。在中医上讲,情志是心理最主要的一块内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阐述过七情致病,后代历代医家也做过发展阐释。现今社会环境的改变,整个社会和人群的压力(各个年龄阶段)超出古人,所以笔者认为,当下对疾病谱中心理因素的重视程度应该要超越古人,古人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影响,现今就应该好好深入研究。现状,虽口中言心理因素,但真正重视者甚少,还有不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避重就轻”“另辟蹊径”。将心理因素作为系统临床研究,总结出成熟治疗思路和方案者更少。笔者认为,为医,对待疾病,对待患者,并无本末之说,“以人为本,以病为标”,凡是挽救生灵,普救含灵之苦者皆为重心。

13.审症是辨治急性杂病的关键

        治疗急性杂病审症要真。急性杂病往往症状错综复杂,或虚实相兼,或寒热相杂,或阴证似阳,或阳证似阴,或“大实有羸状”,或“至虚有盛候”。临床辩证需要抓住其中反映实质的症状特点,察其隐微,才能准确把握治疗。临床遇疑难杂症,需辩而又辩,审而又审,察病要的,审症要真,两者切当,才所得宜。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作者学习《熊继柏疑难病辨治回忆录》总结,图片来自pixabay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