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本古典家具书单推荐:穿越时光的洪流,一起品赏中国家具

 灯下悦读 2023-09-11

古典家具文化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沧田,始终绵延至今。文化形式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样貌,但文化的精神却可以穿越时光的洪流走进每一代人的内心。

古典家具往往是经典和自然的代名词。如今,从事古典家具行业的业内人员多不胜数,而真正称职的“古典家具从业者”必然是有良好的审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否则,又如何制作、判断一件家具的美丑呢?

古典家具从业者并非人人皆是收藏大家,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毕竟有限,不能像许多收藏家一样拥有和饱览中国家具的实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的方式,也不失为弥补眼界之不足的一剂良方。

既然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我们就应当了解更深入的专业性知识,即学术研究类书籍。

家具之学术研究,从久远的说,以王老的《明式家具研究》为最。这部“划时代的煌煌专著”,是家具领域不可绕过的一座大山;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为近现代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杨耀的《明式家具研究》是明式家具研究人员学习应用很好的基础参考。

而随着业界对古典家具行业的深入了解,亦不乏有精品学术研究中国家具的杂志和书籍。

当代中国红木家具行业业界唯一一本文化月刊《中国古典家具》杂志,创刊于2010年7月,是一本以“致敬东方生活美学”为办刊宗旨,讲述古典家具以及文房、雅玩等与之相关的中式生活美学的杂志。

《中国古典家具》杂志每月出刊,全国发行,为古典家具行业领域内的品质期刊。自创刊以来,《中国古典家具》杂志一直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美的享受,如此内容丰富,用图、设计考究的杂志,实属“业界良心”。

《清风山房藏明清家具》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家具的断代问题,一个是前述的皮壳问题;《维扬明式家具》初步建立了“维扬明式家具”的流派谱系;;乔子龙《匠说构造——中华传统家具作法》似乎一位匠人在眼前,为你全面解读家具构造……

如果说对传统家具的研究是为了更好袭古,那么了解对当代家具的剖析,就是我们承今所需要的创意来源。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可以当做是一本作者从品味鉴赏到生活创新的个人日记。内容从文化的价值谈到文化在设计中的觉醒,从创意的时代谈到家具设计的创新与展开,从时空中的穿透与流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三种力量,纵深之广,视野之宽,实属罕见。

除了学术研究类的书籍,古典家具从业者还需要提升自我的鉴赏品位。

家具之鉴赏,品类丰富、质量上乘的精美家具照片,带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家具的秘境。这些图录甚至不能只被看做成是一部书,它们更是一段关于家具的活的风景。就如我们在阅读《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时,仿佛真“进宫”将明清两代王朝的那些家具遗珍全看了一遍……

书 单 推 荐

2017年年初,《古典工艺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合并,更名为《中国古典家具》杂志。如今,《中国古典家具》杂志已是当代中国红木家具行业业界唯一一本文化月刊,受到许多藏家和读者的喜爱。

在《中国古典家具》杂志主编林育程先生眼中:“有了'中国’两字,读者们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更有份量,但在我心中,不管刊物叫什么,责任都是一样的。杂志是行业观点和动向的汇聚之地,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唯有发心帮助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企业更好发展,帮助消费者通过家具了解传统文化,使更多人喜欢上中国生活美学,这是我们杂志的责任和生存之道。”

《中国古典家具》杂志合刊之初,就受到了诸多业内名家的“点赞”:

香港华艺大荣主人、国际知名明清家具行家蒋念慈说:“我阅读《古典工艺家具》已有四年体验了。这本杂志清新脱俗,有观点,有温度,覆盖面广,在中国家具媒体中一枝独秀,绝对找不到第二家。过去四年,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些话题讨论,也见证着这本杂志从稚嫩到成熟,从国内走向国际,非常不易。望更名后继续做推广中国古典家具的领头羊,为“中国古典家具”灌注真正的价值和灵魂。”

中国文人菖蒲第一人王大濛也说:“《古典工艺家具》杂志创刊以来,在古典家具的图文介绍,深度论文以及传统新发展上的传播作出了许多贡献,喜闻杂志又提升更名为《中国古典家具》,平台的提升,具有了世界性视角。”

陈雪峰先生藏,张志辉编著,故宫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清风山房藏明式家具》可谓近几年的良心之作。本书中谈到了当下明清家具的两大问题——明代硬木家具断代偏早和家具皮壳与审美问题。 同时《清风山房藏明清家具》中的家具照片,多是作者观物的角度来拍摄,一物多图的模式尽享明式家具之美。

首先是明代硬木家具断代偏早的问题。

家具断代之难众所周知,而目前家具断代的偏早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张志辉认为,“我们作为对象并阐发对明代家具认识的客体——明式家具,其实是一些制作于康熙或者更晚时期的家具,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明式硬木家具的主要制作时间应该在乾隆时期。”

皮壳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家具使用自然硬木,经过历史时空的洗礼和人们的使用,会形成一种斑驳陆离的表层,这就是家具皮壳。起初许多藏家嫌弃这种皮壳,用打磨烫蜡处理后才收藏,如今意识到,这大概反而去除掉了家具身上丰富的信息量和审美特征。

《清风山房藏明式家具》中的家具,多细节展现这种皮壳之美。

陈仁毅先生的《中国当代家具设计》无需赘言。三十作者余年博物馆级别的家具收藏与二十余年家具设计历程皆只是此书的陪衬,更显重要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位文化和美学工作者的智慧和情怀。

图文所能表达的向来有限,更重要的是图文背后的用心、智慧和义理。陈仁毅先生恰是如此。他站在国际的广度和中国文化的深度上审视和思考中国家具的现状和未来,深具婆心地说“自己的文化要靠自己去复兴”“自己的时代自己创造”,可谓纲举目张、切中肯綮,因此书中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文字比比皆是。

《匠说构造——中国传统家具作法》用另一种门径全面解读中华传统家具。剖析“制” “式” “形” “艺” “工” “款” “色” “材”等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国家具所特有的“制与型”的文化属性。

传统家具的构造本质和这些线型构造存在向上生发的内在逻辑,从构造原理上全面解析传统家具,为当今家具设计,创意匠造及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参考。

《匠说构造—中华传统家具作法》一书是著作集二十多年的思考与研究,从家具的构造出发,深入探究其形成的原理,以及与中国文字形式变化发展的对应关系,从根本上开启了中国家具研究的另一扇大门。

故宫家具地区风格全,种类多,材质优,工艺精湛,世所罕有。在此之前出版过的故宫家具因为条件限制未能全部面世,只是冰山一角。而故宫限量发行《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书中涵盖各个门类的家具,无所不有,堪称空前。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根据家具门类,划分为宝座卷、床榻卷、桌案卷、椅凳卷、柜架卷、屏卷和其他卷,每卷又根据数量,可分数册,共计20册。书籍选择8开本,一些局部的图完全可以接近原物大小,力图最真实的反映家具面貌。中英双语,精装带书匣。

书中的家具的文字,由名称、尺寸、年代组成,其中名称为拍摄过程中根据原定名重新拟定,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误断材质、纹饰、门类等问题,进行了纠正。尺寸也重新测量合适,准确至毫米。年代的判断,对于家具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此次出版,参考了近年来对于家具断代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正了一些断代上的误差。

— 知木网整理编辑

编辑丨知木网

资料来源丨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