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故事,是否写出了你心中理想的爱情?|《The gift of the Magi》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9-11 发布于广东

Which instigates the 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of sobs, sniffles, and smiles,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

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O.Henry《The gift of the Magi》



01
The gift of the Magi

这是O.Henry(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名作:《The gift of the Magi》

词汇量和阅读难度不大,相当于高中或大学读物的水平。算是篇幅不长的经典。适合地铁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阅读,对比较忙又想时不时磨磨自己英文语感的朋友来说,绝对友好。

中文译名《麦琪的礼物》,很多人应在中学就读过。但经典之所以谓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总是值得一读再读,这次利用两天地铁通勤的间隙,读完了原版,又有新的感悟。


《The gift of the Magi》O.Henry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Jim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Della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贫穷,但Jim和Della各自拥有一件极珍贵的宝物。Jim有祖传的一块金表,Della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Jim卖掉了他的金表为Della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Della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故事的本身其实是个幽默的故事,但是在贫寒的物质条件的映衬之下,让双方微薄的礼物在“爱”的相互映射中,显得弥足珍贵。让读者在阅读之中,体会到爱的真谛。


02
被误解千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有很多评价这个故事的解读,都使用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俗语,用于形容,在物质上相对贫寒的夫妻,生活中总是事事都不顺,事事都会生出哀怨。

殊不知,这句俗语在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中的本来含义,并不是我们现在通常口口相传的字面意思,他的原诗是这样的: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在诗歌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夫妻二人共同经历过患难,一起从贫寒、困顿中走了过来,所以妻子的去世,更加让他感到悲哀。

所以,这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并不适用于《The gift of the Magi》这个场景,不要用错了。

说到元稹,再给大伙上个八卦:《西厢记》中著名的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其原型就是唐代的元稹和他的初恋情人崔莺莺。而《西厢记》的原型,正是元稹以自己初恋为原型所著的小说——《莺莺传》。


03
什么是Magi?

麦琪的礼物中的“麦琪泛指愿意为了心爱的人,付出自己最珍贵的物品的一类人。

麦琪的礼物原文标题是The Gift of the Magi, 王仲年先生译为“麦琪的礼物”,麦琪属于音译,The Magi其实是指自东方而来,专程到马厩里给圣子送礼物的三位智者,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梅尔基奥尔(Melchior光明之王)、加斯帕(洁白者),和巴尔撒泽(赠送殁药者)。他们的礼物代表了尊贵与圣洁,后来就把这种神圣有爱的礼物称为“麦琪的礼物”。

因此也有人将《麦琪的礼物》翻译为《贤人的礼物》。

读原版的话,很容易意识到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隐喻:Jim和Della各自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却购买了对方再也用不到的礼物,看似他们都是极不明智的傻子,但欧亨利用Magi的隐喻,来表达这两人才是最聪明的“贤人”(即Magi),因为他们向对方赠出了无私奉献的爱情,也收获双向奔赴的爱的反馈,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04
你想要哪一种爱情?

中学读到这篇课文时,总强调小说社会背景的阶级性。

但现在看,如孟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引申开来,饮食代表物质(物欲),男女代表精神(情欲),物质和精神的矛盾,在任何社会里都会普遍存在,不用过于强调阶级性,欧亨利描写的,就是人性。

《the gift of the Magi》中的主人公Jim和Della,物质上贫寒,却相互拥有双向奔赴的爱情,这让贫贱爱情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富人们的爱情价值,这算是贫贱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

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中书写的爱情,是夜莺为了所爱甘愿牺牲,是执着和奉献不求回报的爱情。

庄子在《尾生抱柱》中描绘的爱情,是坚守誓约海枯石烂亦不悔的爱情

《我们仨》中杨绛和钱钟书,是才子佳人、患难与共、相知相守的爱情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里萨和费尔明娜,那是经历了所有的可能性,跨越了半个世纪兜兜转转终点又回到起点的爱情。

还有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那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

还有杜丽娘和柳梦梅,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是冲破世俗枷锁,奔赴自由的义无反顾的爱情。

这么多爱情的变式,你想要的是哪一种?

其实,不管是那一类爱情,你会发现,文艺人生并不似理想中浪漫,烟火生活也没有表面那般安详。不论男女,才华、财富、颜值。。。都不是婚姻中真正的障碍,关键在于这一方,愿不愿意懂得与包容,另一方,知不知道感激与回报。

既相互搀扶又各自独立、既平等尊重又互相成就、既相互影响又求同存异、既是爱人更是亲人、既讲理又讲爱。

也许这,就是世间理想的爱情

三个石头

2023.9.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