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喜:为什么老返工?

 四喜亮点包装 2023-09-11 发布于陕西

我见过太多设计师,问题没有弄清楚,就开始上手做。结果做了2周,发现做的不对。不是不好,而是不对。

这种情况,批评也不是,不批评也不行。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1,认同。2,批判,3,忽视(躺平)。比如客户让你改稿,很多人选择躺平,你让我咋改,我咋改。

批判:首先觉得“我是对的”。然后开始批判,你是错的。然后合理化自己的批判“我是为你好”

而我们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将“批判”的部分,逐步改变成认同的部分。而这个过程,是搞清楚动机,事实和观念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和客户在某一个概念上有争议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他的动机,事实和观念。其中动机和观念是无对错之分的。也就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假设对方是对的。按照对方的逻辑推演其合理性。

具体可以学习苏格拉底反诘法。但要注意提问方式,盘点不是盘问。搞不好就和客户产生冲突。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一般有四层:“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所以呢?”“还有别的可能吗?”比如他问学生:“欺骗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答:“是恶行。”苏格拉底问:“那么如果欺骗前来进攻的敌人,算是恶行吗?”年轻人答道:“是善行。对朋友行骗才是恶行。”苏格拉底追问:“在战争中,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们说援兵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兵,请问这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无语。苏格拉底不过是想证明,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往往经不起推敲,而真正的智慧,是“自知其无知”。但他的提问方式让不少人觉得难堪、恼怒、羞愤,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我们想要成长,先要正确面对问题:遇到问题了,首先是调整情绪(这一点我自己也做的很差,修炼中)。然后就是弄清楚真正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还是难共识,就不要在这个维度讨论了,就升个维度。

比如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孩子玩游戏假设孩子是对的。极致推演,就是孩子因玩游戏荒废学业,身心搞垮。如果从这个角度假设,父母肯定是对的。

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孩子如果玩游戏,玩的特别烂,他会继续玩吗?如果身边人都没玩,他会玩吗?

孩子在游戏中,找到了自信,他才会越玩越起劲。游戏 成了他社交货币,他不玩,就无法融入到朋友圈中。

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分为二,孩子玩游戏,有其合理性,也有弊端。这个时候,我们将问题升个维度。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而不是要不要玩游戏?

当我们升个维度之后,我们发现,其实要不要玩游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其他的产生自信的方法,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交友的方法。

同理,我们工作中,如果在这个维度,我们没有共识,我们就升个维度。往往二楼看一楼是更全面宏观的。这也是华与华方法中,鹰的眼睛,高空俯瞰,看全局,搜寻猎物,看重点。

三个工具:

1,盘动机,盘事实,盘观念。 

2,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所以呢?还有别的可能吗?。

3,鹰的眼睛看全局,抓重点。

想要做项目不茫然,就学会弄清问题真相,与客户达成共识。

同理,甲方希望项目进展快,就要多和乙方讨论。交代问题要清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