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张琴儿:书友相伴好读书

 苍苍文艺 2023-09-11 发布于浙江


【编者按:这是一篇作者的自由投稿。她很早就关注苍苍文艺公众号了,想必是一位很喜欢文学的写作朋友。从她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出她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这是一种纯粹得毫无疵瑕的近乎透明的爱。

这种纯爱,几乎让我惭愧——很久以来,我创作多于阅读,很多书堆在案头,近在咫尺,说得好听点,“取次花丛懒回首”。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阅读成了一桩奢侈的事,时间的奢侈,精力的奢侈,泛滥成灾的快餐文化,浮光掠影的资讯喧嚣,心猿意马的情绪思虑……写而不读,犹如农民只知向土地索粮而不作壅肥,终有江河枯竭的一日。

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成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几乎双目失明了。他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  
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这样形容他的精心杰作,  
且莫当成是抱怨或者指斥。  

他让一双失去光明的眼睛,  
主宰起这卷册浩繁的城池,  
可是,这双眼睛只能浏览,  
那藏梦阁里面的荒唐篇什,  
算是曙光对其追寻的赏赐。  

白昼徒然奉献的无数典籍,  
就像那些毁于亚历山大的,  
晦涩难懂的手稿一般玄秘。  

有位国王  
傍着泉水和花园忍渴受饥;  
那盲目的图书馆雄伟幽深, 
我在其间奔忙却漫无目的。  

百科辞书、地图册、东方和西方、  
世纪更迭、朝代兴亡、  
经典、宇宙及宇宙起源学说,  
尽数陈列,却对我没有用场。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昏昏然缓缓将空幽勘察,  
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

是的,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双看多了五光十色的眼睛,有时应该去看看那些黑白素净的东西,比如文字。阅读,真是低成本的幸福。有朝一日当不再为稻粱谋的时候,我想,阅读与旅行,必将成为我的最好选择。愿文心向天,毕生如一。

——苍苍

  书友相伴好读书

  张琴儿

  “啊,真幸福!”每当我和圆找到一处绝佳的读书之地,安顿下来,翻开书本,圆总会这样情不自禁赞叹。

  是啊,终于有了余暇的时间,终于一颗心安定下来,终于碰见趣味相投的人,可以时常的作伴,不是太幸福的一件事吗?

  我俩曾短暂同过事。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如今住同一小区,更难得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惊喜发现相同的看书爱好,真相见恨晚。此后就频频交流读书心得,常约一同看书。

  我们通常不在周末相约。

  如果出门的话,我们喜欢约在山水僻静处,上午出发,傍晚回来。圆对周围的环境相对熟悉,每次都是她载着我,轻车熟路,找到一个两人都满意的地方。山水幽静处往往开设农家乐,讲究些的,布置休闲的场所,这正适合我们看书。她笑称,我们可以走遍本市的山水佳处,在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地方,“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真是妙不可言呢。

  记得第一次开车到了十余里外的四明湖畔。拉下车窗,开阔秀丽的湖光山色扑入眼帘,不由感叹,今天的四明湖越来越美了。你能想象吗,四明湖有杭州西湖的两倍之大,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兼具壮阔、素朴与秀雅的特点了。我们在开元山庄庞大的建筑群间略逛一逛,选择一处比较偏僻的坡上凉亭,坐下看书。我被圆带来的日本侦探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吸引。

  亭子被林木环抱,颇觉冷清,凉风丝丝吹来,倒与书中紧张悬疑的情节扣合。中午,两人移步到湖的另一边,在一家宽敞简朴的农庄里坐下来用餐。餐厅地势较高,四面玻璃,面湖,暖和,好不舒服,于是继续看书,到傍晚已将近看完。

  第二次在梁辉水库尽头的一家农庄,布置比较雅致,尤其屋前有挺大的院子,种着花草,几张桌子,各有绿色大凉伞遮阳。看书累了,抬眼是绿意葱茏的竹山。院外偶尔有车有人的声音,主人在屋子里忙碌,主人的狗会安静的过来与我们作伴。我手里捧着沈从文的散文集,想,这也该是沈先生喜欢的生活情景呢。

  又一次,圆带我到城东的穴湖看书。穴湖不算大,虽靠近城区,但还没有进行大的开发,进入湖区的路不容两车交会,故不是周末的日子里只能以冷清形容,这恰与我俩相宜。我们走进湖边名叫“山里人家”的农庄,农庄挺大,只我们两个客人,也就是说,眼前这一片天地被我俩包了,好不阔气!湖边布置了几间独立的吊脚竹屋,屋内一张较大的圆桌,屋外面湖阳台上一张小圆桌,正好我俩坐着,看风景,看书。

        这是一个不冷的初冬的阴天,放眼整个湖面,南面是一带不高的山,姿态舒展,在湖里投下含糊的影。山脚的村落有红的瓦白的墙,呼应着近处玲珑的吊脚屋,也是相映成趣。西面长长的堤坝,堤坝外的城市高楼也凑趣地往湖里投个影。北面所见,则是农庄布置的镂空长廊,栽满竹柳。

  穴湖,安静到只有远处的鸡鸣,还有鸟声、鱼儿跳出水面之声,这躲在城市边上的僻静之处,这暂时藏起来的山水写意,我只愿它不要被早早的破坏!在这空濛幽静的意境里,读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思考人的命运问题是否相宜呢,而转头翻翻圆在看的《文明的副产品》,却颇有意思——狩猎时期的人类,为适应环境而“放弃财产,选择移动”“他们不需要储存,大自然帮助他们完成储备,食物就在周围,他们随吃随拿,只要不断移动”。

        在地广人稀的远古时代,生活固然艰难,但平和、清闲,以至于今天世界上还有习惯于狩猎的民族拒绝进入农业社会,而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人满为患,高度紧张,我们重又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原汁原味,渴望放松简单……

  有时,圆带我去茶馆、鲜花咖啡店看书。那又是完全不同的情调风味。比如我们去的一家叫“十九号”茶馆,处在一条僻静的街上,屋内曲曲弯弯,茶座被一个一个巧妙布置,灯光幽暗,壁上不少书,角角落落摆放各类上个世纪的旧物件,放映机、唱机、红油漆的小木柜等等,让你有岁月沉淀的感觉。杜拉斯的《情人》也许适合在此时此地看吧,虽然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演绎的是一份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悲绝是它的基调,但深埋记忆的一份真实、一份唯美,仍将人带入感伤的氛围。至于那个“摩卡时光花店”,是一对小情侣经营,姑娘在前厅打理,小伙在后厨制作糕点。小店小巧精致有情调,特别喜欢它的明亮,比之茶馆,似乎更适合我俩读书,不是周末的白天,少有人打扰。

  不出门时,我们也会在小区的会所或玻璃廊下、我的书屋或两个人的家里看书。做一点简单的饭菜就可以共度一整天。有一次天冷,我俩干脆坐在被窝里看书,好不随性!

  这样的相聚,几乎每周都有那么一两天。没聚在一起时,各自在家里看书,就会通过微信聊,或看对方的读书心得。


  我俩皆因身体原因提前放下了工作,但又都不因此而停止了学习。圆说像这样认真看书已有三年,并且去年开始,每看一本总要有所归结,不限长短,我说这样很好,不易忘记且更有所获。今年她看五十本书的计划早就完成,另外还在学英语。为什么要这样呢,她说,一来从小条件有限,未能读到更多的课外书,总想着要弥补;二来,觉得人活着,总该尽可能弄明白人世间的许多事理。读书,只是为了提升自己,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境界。所以她不管有无书友,长年累月独自看书却不会闷、不会厌;所以她看书涉及面广,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历史……读出了广度,也读出了深度,这样的读书态度怎不令人起敬!

        与我相比,她更面向世界,这与她学英语应该有关系吧。我呢,作为有三十年教龄的初中语文老师,读最多的是古代典籍、各类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另外也喜欢看哲学、历史类,读后的随笔也写得多些。现在我们会互相推荐、互看对方的书,也就互相的影响着,如她也开始一些古代典籍,我则看了她的《影响力》《失传的营养学》《情人》,又借了两本《为何家会伤人》《文明是副产品》,而她正看着的《月亮和六便士》《挪威的森林》我也没看呢,我跟着她去收快递,打开看,一本又大又厚的《耶路撒冷》。哎呀,两个人情不自禁感叹,越看越发现值得看的书太多,人生苦短,如何读得够?

  有时不免奇怪,怎么一样爱书的人,思想观点、性格脾气也往往相近呢?讨论交流总能那么热烈呢?我俩时常庆幸,愿将此看作老天对我们的馈赠和垂怜。

  世上的爱好有很多,但也许自由而纯粹的读书是最能感觉幸福的,让我们这样读着、幸福着吧,也让这样的书友越来越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