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姚发现中国最早的行书实物——昭义砖

 苍苍文艺 2023-09-11 发布于浙江

余姚发现中国最早的行书实物——昭义砖

前  言

文物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文物“开口说话”,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要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央视快评

近日,权威杂志《书法》第四期,刊登了关于"余姚昭义砖“的研究文章,这个特大的考古发现,为中国最早的行书发现提供了实物证据。

作者朱明歧在这篇题为《余姚昭义砖:中国最早的行书物证,揭开一个千古谜团 》的文章中写道:

"东汉永元十年"砖,采集于余姚市阳明街道丰山(群立村),砖文六行共44字,湿刻。侧面模印“永元十年”(98),此砖长为三十三厘米,宽为十六厘米,厚为四点三厘米。中国字砖陈列馆馆长朱明歧感慨不已曾作诗一首:抱甓梦回重入汉,孝忠丹心千年赞。顷不相见动天地,梦醒却闻姚江叹。

砖文正面 :贱子昭义叩头言 尹师治前顷不 相见大妈父母夫人

砖文反面 :永元十年四月复得 为之此右诸值钱千 佰千昭义可书

贱子为谦称自己。汉书《游侠传·楼护》:“时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

昭义为人名。

尹师:或为尹喜之尊称,函谷关令,老子经函谷关时,索要道德经者,道教尊为“无上真人”。

大妈:汉时为祖母。

砖文大意:贱子昭义在尹师治前叩头说,顷刻不见祖母、父亲、母亲和夫人。永元十年二月又复得为之,此右方诸物值钱千佰千,昭义可书。

“复得为之”可能是重新见到了祖母父母妻子的遗骸,并为她们切筑墓室下葬。如是,此砖当为追念之碑。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要弄清楚早期行书的真相,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实上,迄今学术界和书法界对于行书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最早产生在什么时期,莫衷一是,无有定论。然而,永元十年昭义砖的发现,无疑为揭开这个千古谜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证。

该文从昭义砖中详细研究出“行书产生于隶书”“昭义砖是中国最早行书之见证”这两块内容,以及行书特征与王羲之行书的一致性,认为:像昭义砖这样百分之八十以上呈现行书特征的,迄今尚未发现。因此,可以说昭义砖是中国最早行书的见证物。此砖从另一个侧面也能佐证刘德升确实有可能在大量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广泛吸纳了民间行书,集行书之大成于一身,独步当时,无愧于“行书鼻祖”的称号。如果说刘德升是“行书鼻祖”,那么昭义便是有明确署名的中国行书先行者,也是留下最早行书真迹的第一人。

令人惊喜的是,余姚也有一块同坑的砖,此砖现由余姚民间收藏家孙勤忠先生收藏,西泠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余姚古砖》中对此砖有详细介绍。

《余姚古砖》,是作者拾取散落于余姚汉代、三国、两晋的近300块古砖,以高清图片与拓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并对部分古砖进行了释读,将砖上文字、图案艺术生动地展示给广大读者。此书由孙勤忠先生经过几十年艰辛采集收藏、陈元振先生精心研究整理编写而成的,是一本了解古砖精品艺术、理解古代视觉语言的基础资料和通俗读物。通过对余姚古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促进余姚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陈元振简介(略)

孙勤忠简介:余姚市人,1968年10月出生。采集古砖(墓志)一千多枚(幅),数百幅拓片提供给有关博物馆及研究机构。2016年与他人合作编著的《有虞故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本公众号首发《余姚古砖》一书的序,以飨读者,呼唤社会对文物引起重视,尤其对付诸数十年心血收藏、整理流落民间的冷门文物以及收藏家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余姚古砖》序

余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域。

数千年间,经贸的繁荣,使余姚拥有了"东南最名邑""越州巨镇"的称号;而昌盛的文化,更使余姚享有"文献名邦""姚江人物甲天下"等美誉。浩繁绚丽的历史长卷,记述了多少世事沧桑,讴歌了多少志士仁人,描绘了多少山川风物。但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逝去,除文字记载外,现在当人们想拾寻沉淀遗留在历史河床上的实物时,就会发现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这当中,古砖就犹如一块块五光十色的贝壳,描绘了古人的生活与心灵,承载的是对逝去生命的祈祷和祝福,给寻觅者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一块古砖,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古砖是能工巧匠们通过精心设计、制模、造作、压坯、阴干等工序流程,再入窑烧制而成,它凝聚着古代人们的劳动结晶和成果。

砖至今近2000年,虽历经风雨沉沦,斑驳剥蚀,断碑残破不堪,但仍然坚硬若石,古意盎然,令人爱不释手。体味这醇醇氤氲的艺术气息,仿佛穿越了时空,思接千载。它是城市的灵魂,包含着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可以让后人虔敬先人的创造,追寻祖先的精魂,欣赏昔时的生活气质。它是艺术的精华,多变的书体、精彩的图案,富有美感,令人着迷。砖上有姓氏、有官职、有吉语,或动物、图案,千年前的信息浓缩在这小小砖体上,集成余姚古代工艺的精华。它是历史的刻本,不仅为余姚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书法绘画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刻本,也是研究余姚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最为可靠的历史资料。

总之,通过对余姚古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促进余姚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姚古砖》一书,是作者拾取散落于余姚大地的近300块古砖,以高清图片与拓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将砖上文字、图案艺术生动地展示给广大读者。此书,是孙勤忠先生经过几十年艰辛采集收藏、陈元振先生精心研究整理编写而成的,是一本了解古砖精品艺术、理解古代视觉语言的基础资料和通俗读物。他们作为业余的文物采集者和文史爱好者,把收藏和研究有机联系起来,并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是难能可贵,值得敬佩的。

我们十分期待着今后有更多视角多元、形式多样、内容多种的史料研究和文化遗产书籍不断涌现,夯实"文献名邦"的基石,让余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2020.5.18

国际博物馆日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

多元与包容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