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公权最精致的小楷,唐代找不出第二件,这样的字专家是写不出来的!

 三余字画 2023-09-11 发布于山东

现在的书坛存在几种乱象,其一是“外行指导内行”,不会书法的书法批评家们,总能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出毛病,即使古人也是如此,哪怕“二王”和欧颜柳赵来了,也得跟着他们学几天用笔和章法。其二,过于追求“个性”,甚至形成了“楷书不入展”的规则。

一件作品中,字势的倾斜、大小粗细的变化,专家们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只有符合这个要求才能入展,因此产生了不少“国展辅导班”。在当代,坚持一丝不苟写楷书者,少之又少。篆、隶、楷、行、草五大字体本没有高下之分,但“主流书法圈”写狂草的人多了,大家逐渐看不上楷书。

欧、颜、柳、赵创造了“楷书四大字体”,除了赵孟頫,另外三位都是唐朝人。学楷书的书友,大部分都是从“唐楷”入手的。初唐欧阳询、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代表了“唐楷”的三大阶段,柳公权是“唐楷”最后一位大师,也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柳楷”不论大字还是小字,都极为精妙。看惯了他的《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再来看这件作品,就会发现柳字的细腻之处,它就是《九疑山赋》。这幅字是柳公权小楷扛鼎之作,想学柳公权小字,不妨从它入手。

《九疑山赋》是柳公权成熟期楷书,相较于《神策》《玄秘》略晚,完成于唐会昌四年(844年),这一年柳公权67岁。在完成书写后,碑刻名手邵建和将它摹刻上石,镌刻自然而精微,可惜原碑已失,所幸有原拓本传世,拓工精到、墨色醇正肃穆,浑然一体。

《九疑山赋》拓本共57行、600余字,单字大小约2.5厘米。这件拓本相比柳公权其他作品,更自然地还原了行笔细节,保存也最为完好。宋代朱长文评价“柳楷”:“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有钟、王、欧、虞、褚、陆诸家法,自谓得意。”

大家由此也能明白为何说他是集大成者,柳氏上追“钟王”,并将“初唐四家”、陆柬之、陆彦远、颜真卿、李邕等人笔法熔于一炉。此作骨力劲健,行笔稳实,力透纸背。笔画顿挫分明、筋骨外露,有斩钉截铁的利落感。《九疑山赋》结体上吸取“二王”左密右舒特征,同时中宫内敛、四周开张,主笔较为舒展,撇细长、捺短小,且有明显的粗细对比。

以上处理,都让这件《九疑山赋》动静结合,平中有险,富有变化而不失平衡。骨肉皆备,将“颜楷”之宽绰、欧楷之硬朗,变得方圆兼备、灵活自然。像这样法度严谨、用笔巧妙的字,整个唐代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件,如今的专家们更是写不出来的。

《九疑山赋》笔法细腻严谨,同时字迹又不会太小,笔路清晰,是学习“柳体”小楷的上佳法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