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百战奇略/武经总要/旧唐书·薛仁杲传

 一中大语文 2023-09-11

材料一: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辩士谕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唐太宗讨薛仁杲,率左右二千余骑,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列阵城下,太宗据泾水以临贼阵。贼徒气沮,无敢进战,其骁将浑干等数人临阵来降,请还取马。太宗遣之,于是各乘良马,须臾并至。

唐太宗讨薛仁杲,乘胜逼其城下,仁杲婴城自守。太宗具知贼中虚实,将领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诘朝,仁杲率其将士开门请降,得其精兵万余人。

(节选自《武经总要》)

材料三:

仁杲勇而无谋,兼粮馈不属,将士稍离,其内史令翟长孙以其众来降。仁杲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归国。太宗知其可击,遣将军庞玉击贼将宗罗睺于浅水原。两军酣战,太宗以劲兵出贼不意,奋击大破之。乘胜进薄其折墌城仁杲穷蹙率伪百官开门降太宗纳之。

(节选自《旧唐书·薛仁杲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乘胜进A薄B其折墌城C仁杲穷D蹙E率伪F百官开门G降H太宗I纳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鼓,古代军中置鼓,用以发出进军的号令,文中“鼓大小”是指鼓大小不一。

B.或,表示假设,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或”字意思相同。

C.未易,指不容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未易”意思不同。

D.婴,指环绕、围绕,与《陈情表》"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中“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武德元年,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部将宗罗睺进行抵抗,李世民把握住战机,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将宗罗睺击败。

B.李世民率领两千多骑兵追击薛仁杲残部,一直追到折墌城,将薛仁杲围困在城中,薛仁杲在折墌城下摆开阵势进行应对。

C.李世民详尽掌握了薛仁杲实情,合围其困守的折墌城,在李世民的强大攻势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薛仁杲最终投降。

D.李世民在回复将领总结胜利原因时说,自己否定了开始制定的计策,采用权变之术,不给敌人以会合兵力实施计策之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

(2)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

5.从材料三来看,除去李世民一方的因素外,薛仁杲最终战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C E H(涂黑三处及三处以下的,每涂对一处给分,错处不扣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 原句标点为:乘胜进薄其折墌城,仁杲穷蹙率,伪百官开门降,太宗纳之。

2.A[解析]文中的”大小”的是的大小C.“或未易量”中的“未易”是不能轻易的意思。
3.D[解析]“自己否定了开始制定的计策”于文无据。
13.(1)薛仁杲的部将大多临阵投降又《(提出)返回城里取马再来,李世民将他们放回。(“复还”“纵遣各1分。)
(2(唐太宗)于是派能言善辩之士向敌人晓以祸福利害关系,城中惊惧,(薛仁杲)不知采取什么计策
5.(1)仁杲有勇无谋。(2)粮草供应不上。(3)手下将士离心离德。(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挖空练习】

材料一:

凡(但凡)追奔逐北(追击败逃的军队),须审(细察)真伪。若旗齐鼓应(鼓声呼应协调),号令如一(统一),纷纷纭纭,虽退走(跑),非败也,必有奇(奇谋)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喧闹)而不一,此真败却(退却)也,可以力(全力)逐。法(指兵法)曰:“凡从(跟从,此处相当于追击)勿怠(松懈),敌人或止(停驻)于路,则虑之。”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抵抗)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追赶)折墌围(围困)之。仁杲将多(大多)临阵来降,复还(返回)取马,太宗纵遣(放)之。须臾(不一会儿),各乘马至。太宗具(详尽)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派)辩士(能言善辩的人)谕(晓谕)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趁此)问曰:“大王破敌,乃舍(丢下)步兵,又无攻具(指攻城的器具),径薄(迫近)城下,咸(都)疑不克(攻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权变之道)迫之,使其计不暇(没时间)发,以故(因此)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指陇西之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俘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收集)而抚(安抚)之,未易(轻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空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材料二:

唐太宗讨薛仁杲,率(率领)左右二千余骑,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乘,本义登,此处相当于攻击)之。仁杲列阵(排列军阵)城下,太宗据(背靠)泾水以临贼阵。贼徒气沮(沮丧),无敢进战,其骁将(猛将)浑干等数人临阵来降,请还取马。太宗遣之,于是各乘良马,须臾并至。

唐太宗讨薛仁杲,乘(趁)胜逼其城下,仁杲婴(环绕)城自守。太宗具知贼中虚实,将领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诘朝(清晨),仁杲率其将士开门请降,得其精兵万余人。

材料三:

仁杲勇而无谋,兼粮馈不属(连接,接续),将士稍(渐渐)离(叛离),其内史令翟长孙以其众来降。仁杲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以(带领)河州归国。太宗知其可击,遣将军庞玉击贼将宗罗睺于浅水原。两军酣战(激战),太宗以劲兵(精锐部队)出贼不意,奋击大破之。乘胜进薄其折墌城,仁杲穷蹙(陷入困境),率伪百官开门降,太宗纳(接受)之。

【参考译文】

凡是追击败选的敌人,必须仔细了解对方败选的真假。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队伍众而不乱,虽然后退而逃,却并不是真正的败退,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调, 指挥号令喧闹不统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兵法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如果敌人中途停驻不走,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奇谋。”唐高祖武德元年,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派部特宗罗睺领兵抵抗,在浅水原被唐军打得大败而逃。李世民亲率骑兵追击,一直追到折墌城,将据守该城的薛仁杲包围起参。薛仁杲的部将大多临阵投降,又(提出)返回城里取马弄来,李世民将他们放回。不一会儿,他们都各自乘马而归。李世民详尽掌握了薛仁杲的虚实。于是进兵包围了折墌城。李世民又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向敌人晓以祸福利害关系,薛仁杲于是被迫投降。众将领都来向李世民祝贺,并借此机会询问道:"大王您在大破宗罗睺军之后,却丢下步兵,又没有攻城驾疏,却率骑兵直迫折墌城下,当时大家都不相信能够破城降敌,但最终竟攻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李世民说:”这是采用权变之道而逼迫敌人,让敌人来不及实施计,因此战胜了敌人。况且,宗罗睺所部将士都是陇西地区的人。我军虽然大破其军,然而击杀俘获的不多。如果缓慢追击的话,溃败的敌人都会逃入折墌城,薛仁杲把他们集中起来加以安托,我们就不容易战胜他们了。逼迫敌人(紧追不舍),敌人败兵就会流散到陇西各地,(这样一来)折墌城中自然空虚了,薛仁杲已经吓破了胆,没有时间另谋对策了,所以他只能是畏惧开城投降了。"
材料二:
唐太宗征讨薛仁杲,率领手下两千多骑兵,连击直趋折墌城,趁机消灭敌人。薛仁杲在折墌城下摆列阵势,唐太宗依靠泾水,面对敌阵。敌人气馁,不敢进兵出战。薛仁杲的猛将浑干等几人临阵前来投降,(然后)请泉回去取马匹。唐太宗打发他们回去,于是那些降将各自骑来好马,一会儿工夫都回来了。
唐太宗征讨薛仁杲,乘胜逼近折墌城下,薛仁杲环城而守。唐太宗详尽掌握了敌情,率领大军前后来到城下,四面合围。(唐太宗)于是派能言善辩之士向敌人晓以祸福利害关系,城中惊惧,( 薛仁杲)不知采取什么计谋。清晨,薛仁杲率领他的将士打开城门投降,唐太宗获得精兵一万多人。
材料三:

薛仁杲有勇无谋,再加上粮草匮乏、运粮不及,将士渐渐背离,他的内史令=瞿长孙率领部众前来投降。薛仁杲的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拿河州归附于唐。唐太宗明晓此时可以攻打薛仁杲,就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攻打薛仁杲的将领宗罗睺。两军激战,唐太宗率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奋力攻击大败敌人。乘胜逼近薛仁杲盘踞的折墌城,薛仁杲陷入困境,率领领伪百官打开城门请求投降,唐太宗接受了他的投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