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创未来丨“中国竹都 ”为何是宜宾?

 新用户35002012 2023-09-11

丨记者 樊庆 刘瑶

9月6日,以“绿色低碳,竹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大会在宜宾开幕。

2023竹博会开幕式现场(王宇 摄)

竹博会期间,宜宾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1个,签约金额119.03亿元。

近年来

宜宾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立足竹资源优势

以竹兴业

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竹文化
中国竹都 源远流长

在宜宾

远远看见一抹青翠

那便是竹林

可谓半城山水半城竹

我国竹类资源、面积、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竹类产业规格最大、竹制品生产最多和贸易量第一大国,而宜宾则是一座被竹“眷顾”的城市。

宜宾竹资源丰富

宜宾有着适合竹类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是全球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现有竹子种类39属、485种,原生竹种58种。 

中国竹都,源远流长。

宜宾人自古与竹为邻,一代又一代宜宾人种竹、用竹、爱竹,衣之有竹布、食之有竹笋、写之有竹管、书之有竹纸,竹早已经浸润进宜宾人的生活中。

据史料记载,唐代淯州的淯井(在今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境内的淯溪畔)是蜀地有名的盐井,煎盐者从井中汲取卤水用笕杆(楠竹打通竹节做成引水管道)把盐水引到灶旁备用。这表示在唐代,宜宾地区就已经盛产楠竹且精于利用。

1974年,四川博物院在宜宾市珙县麻塘坝一带取下僰人悬棺,在殉葬品中发现有楠竹盛物筒10个,竹签、竹篓和红漆竹筷一双,可见竹制品在明代就进入了人们生活之中。

1987年5月,宜宾市江安县留耕乡(今留耕镇)村民向政府献出了祖传的珍贵石刻神像——竹公神像。这座石像诞生自大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至今已超500岁。竹公神像为坐姿,面慈目善,须发如竹根,手持一根“竹如意”,象征“竹报平安”。竹篾匠人们祈求竹公赐福,让他们能靠这万杆翠竹,施展千般手艺。如今,竹公神像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收藏于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已成镇馆之宝。

此外,历代诗人还对宜宾竹诸多赞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过江安》、黄庭坚的《葛氏竹林留别》、赵遹的《题万松岭》,清代宗让的《万松岭》,当代曹禺的《蜀南竹海》······

竹景
竹里山河

山水如诗

竹海碧浪

万倾翠色入帘

宜宾竹旅游资源富集,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34处,已建成竹旅游景区17个,竹与城市和谐融合、共生共长。


  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资料图)

蜀南竹海是宜宾最有代表性的竹林,120平方千米的竹林,每一寸土地上都长满了竹子,从山上到山下,乃至山谷。

在这里,你能看到山间之竹浩烟如海。宋代诗人黄庭坚在游览此景时曾赞叹道:“壮哉,竹波万里!”


  百竹海

仁和百竹海(资料图)

百竹海位于江安县仁和镇,以连天山系为主干,下呈“九沟十八坝”之势,自然生态广袤幽深,翠竹遍布,多种杂竹竞相生长,数十万亩竹层层覆盖,处处翠盖绿藏。


  竹文化生态公园

宜宾市竹文化博物馆夜景(王宇 摄)

竹文化生态公园是宜宾第一个具有竹文化、竹科普性的生态公园。园内遍栽各类佳竹,打造了云溪竹园、竹屿园、竹影荷香园等“园中园”景点,更有竹文化博物馆、竹里商街、竹文化主题酒店以及配套景观。

置身公园中,满目皆是竹,清风徐来,听飒飒竹林风穿堂而过,美哉!快哉!


  高桥竹村 

翠屏区李庄镇高桥竹村(曾朗 摄

高桥竹村,地处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紧扣“中国李庄、竹村高桥”的主题,探索以竹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振兴道路,打造集“休闲农业、特色餐饮、亲子游玩、研学教育、农事体验、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竹特色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

竹食
“竹”够美味

大画家吴昌硕有诗曰:“客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无竹不成席。宜宾还有着一项集美食与竹文化一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宁县全竹宴传统烹饪技艺。

长宁一年四季产竹,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竹文化与饮食文化完美结合。

全竹宴

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又叫“熊猫大餐”。

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可烧、炖、炒、烤、蒸、煲、烩、凉拌等,让人垂涎欲滴。

竹艺
竹之佳作

竹既挺拔俊逸

也能成为流传百年的匠心之作

既是生活器具,亦是艺术作品

由竹制成的竹器

由竹制成的竹器,是寻常人家的日用器具。吃饭用的竹餐具、淘米用的竹筲箕、睡觉用的竹凉席、晾衣用的竹衣架······

竹技艺,并不止于编制的竹器这一种形态,经匠人之手的创造——竹雕,技法繁多,让人爱不释手。

江安竹簧

独特的竹簧工艺以楠竹内侧的珐琅层为原料,经干燥压平后贴合,造型为各种器皿;或镶嵌粘贴在各种竹木用具上,再在簧面上雕花刻字做成器物。

江安竹簧工艺历史悠久

江安竹簧是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竹文化显著符号。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年,江安竹簧技艺体验基地入选首批四川省非遗项目体验基地;2022年,江安竹簧成功入选四川非遗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竹业
竹尽其用

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宜宾竹产业将如何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展厅

随着竹博会的开幕,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成渝地区丰富的林竹资源及产业发展趋势,开展优良竹种选育、竹纤维、竹食品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获“西南竹纤维创制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授牌

近年来,宜宾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成立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和宜宾学院竹学院,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竹类专业人才,与国内多家高校和当地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作为竹资源大市、中国酒都,宜宾还创新推出宜宾竹酒。今年1至7月,宜宾竹酒销售产值达4600万元,走俏于广东、浙江、陕西等地区,预计到今年底产值有望突破7000万元。

竹制家具(资料图)

宜宾大力发展“以竹代塑”(资料图)

宜宾是“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近年来,宜宾各县(区)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竹产业,屏山县、筠连县、珙县大力发展高山竹笋产业;南溪区、江安县大力发展竹浆纸及竹纤维产业;翠屏区、长宁县、高县、兴文县打造竹林风景线,并大力发展“以竹代塑”等。

宜宾还相继出台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成立了竹产业专班,通过全天候、全链条、全方位、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数据显示,2022年宜宾竹林面积333.92万亩,创建四川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个、现代竹产业基地26个,共有竹类加工企业408家。

2022年宜宾竹产业综合产值353.5亿元,较2017年增长396.5%,增速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立“竹”生态,做“竹”文章

宜宾正不断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

让竹产业成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

富民产业、强市产业、绿色产业

“宜宾竹”力争在

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领跑全国

。欢歌曼舞、表彰先进、授牌授信、现场抽奖……,来自宜宾各地的重庆商会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友情共商发展,活动现场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

近年来,宜宾市重庆商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该商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回报社会。在“两新公益行”活动“爱心助学”捐赠中,向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丘陵校区捐赠课桌椅;积极响应四川省委脱贫攻坚“千企帮千村”的号召,到甘孜州雅江县、新龙县开展“千企帮千村”村企结对帮扶活动;走进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叙州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他们捐赠校服和现金,开展送电影进校园活动,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送去属于他们的温暖与关怀;在长宁6.17地震后,商会以实际行动捐款捐物30余万元;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发挥商会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商会企业家团结一心,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能量,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商会捐款捐物和组织捐款捐物达40余万元,会员企业为商户减免租金350余万元,受到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宜宾市重庆商会经过6年的发展,现有会员312名,在宜宾企业有118家,在异地和重庆企业有11家。该商会在宜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约165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达110亿元,是成立初期的5.6倍,安置就业人员约35000人,为宜宾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1年,宜宾市重庆商会获评2019—2020年度全国“四好”商会;被表彰为四川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集体。同时,名誉会长企业、部分会员企业也斩获多项荣誉。

新的一年,该商会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府与非公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为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搭好“合作平台”,继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与政府合作,与央企、国企合作,与金融单位合作,加强商会会员学习交流以及与其他兄弟商会的互访工作,学习先进的模式,拓宽商务合作渠道;让商会会员紧密团结在商会这个平台,通过各种交流、学习以及各种商会活动,发生合作故事,传播诚信理念,讲好发展故事。在发展过程中,继续做好扶贫助学、帮扶救困等公益慈善工作,实现社会价值。

来源:宜宾融媒

编辑:樊庆

责编:黄平

编审:王春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