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唐末时期的浙江东阳有一座青山,名为西门岩。有一天,一位老人在山上采药时不小心摔倒了,昏迷不醒。他的家人赶到后发现他鼻子青肿、眼睛肿胀,身上出现了青色和紫色的伤痕,看起来十分可怕。家人们不知道老人到底受了多重的伤,因为害怕误操作,他们只能守在一旁等待。 过了一会儿,老人终于苏醒了,他感觉浑身疼痛,动弹不得。他吩咐家人挖出他身旁野草的块茎,然后抬他回家。回到家后,他不断地嚼食山上挖到的野草块茎,并将其煎煮后服用。几天后,他的疼痛竟然消失了,红肿也消退了,行动也恢复了自如。家人们见到这种药物的神奇功效,便问老人这是什么药。老人回答说:“这是元胡。”从那时起,元胡就开始在这个地区使用,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方。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根如半夏,色黄”。多产今之承德地区,安东即唐代安东都护府,今之朝阳、锦州地区。这是史载最早的元胡,一直沿用到北宋。是避宋真宗讳而改“玄”为“延”的。元胡是中药中擅长止痛的药材,它能够通调气血,帮助缓解痛感。根据明代《本草纲目》的记载,元胡可以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从而专治各种身体上下的痛感。 当我们感觉到疼痛时,通常是由于局部气血的拥堵,就像大城市早高峰一样。元胡能够疏通气血,使气血运行顺畅,从而缓解疼痛。因此,在中医中,元胡也被用作活血化瘀的药物。 要让元胡发挥止痛的作用,通常需要与其他草药进行合理的配伍。比如,逐痹汤是一种常用的方子,它不仅可以治疗肩臂痛、腰腿痛,还可以治疗颈椎病等症状。 颈椎问题除了疼痛外,还表现为僵硬、不灵活,转动脖子时会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疼痛和僵硬都是因为局部气血不通畅所致。现代人的颈椎问题通常可以归因于寒气阻滞。 寒气进入体内阻碍了气血的运行,导致疼痛和僵硬。元胡可以调理气血,起到止痛的作用。然而,如果不将寒气驱散出去,气血很快就会再次聚集起来。 我们身边最常导致寒气进入体内的原因之一就是空调。有些人整天待在空调房里,晚上睡觉时还继续吹空调。空调使用最频繁的季节也正是皮肤最容易散热的季节,因此寒气进入体内的机会更多。另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也会导致肩颈周围的气血不畅,加上空调的吹袭,寒气的侵袭更加严重。 当人体感受到风寒时,可以使用威灵仙、独活、秦艽、豨莶草、五加皮、白芷等草药来祛风,将风邪从经络中驱逐出来。细辛具有散寒作用,可以深入驱散寒气,它的作用类似于辣椒,辣椒食用后会产生热感,这种热感可以驱散寒气。一些寒气藏得比较深的情况下,常规中药很难发挥作用,这时就需要使用细辛,因为细辛的药力更加深入。 气血长期不流通,新的气血也很难生成。因此,可以使用当归、白芍、川芎等草药来补血。其中,四物汤是一种传统的补血方剂,不过逐痹汤中没有使用熟地,所以补血的效果会减弱,更加突出疏通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