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十二,还有三天元宵佳节。 在外地过年的日子还是会有乡愁。我不是个恋家的人,但《你好,李焕英》让我哭了五六遍。 贾玲演的教室外颓废沮丧中又有点不屑一顾的眼神,像极了那些总被叫家长的学生。这也是第一次,剧中的贾玲注意到妈妈头上的白发。 于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这个念头,就成了她矢志不渝要做的一件事。她胆大包天,把成人教育证书换成大本,博妈妈一笑和一怒;她思念成疾,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妈妈年轻时的模样,同甘共苦;她恍然大悟,哭倒在妈妈的脚下看着一路长大的自己终究要离开妈妈的怀抱。一句:妈妈,别离开我,哭碎了多少人的心。 贾玲是我们熟悉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个快乐的猪羔子。李焕英是我们不熟悉的,也是我们慢慢熟知后被感动被温暖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孕育出了贾玲这样欢快、健康、有才智、有底气的女性呢? 升学宴上,主持人开心地念着歌颂美好、喜气洋洋的台面话,大家在一片欢腾的攀比作怪中忽然发现,贾玲真正考上的是一所成人教育学校。镜头没有描写场面上众人的反应和宴席的结尾,再看已是贾玲追妈妈时不自觉地说出:“我知道我没出息。”妈妈立即回头:“谁说你没出息?”眼神中不容置疑。贾玲立即应道:“我将来一定有出息。”妈妈骄傲地说:“那肯定的。” 这是李焕英第一次让我感动的地方。 升学宴上出这么大的糗,女儿一次次地被老师叫,自己一次次地跑,同事明摆着的炫耀,别人家的孩子的种种好,最后,化为一句:你肯定有出息的。我佩服李焕英在怒气之下还能坚守对孩子的认可,并让孩子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这,岂是急功近利、比孩子还焦虑的家长能做到的?她也不是官宦之家,她也不是不重视孩子读书,是无法得到后的接纳,是路有千千条的大气,是我的孩子必须自信阳光的信仰。 贾玲曾说:我从小就觉得我将来一定能红,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这份坚实的信念也是支撑她一路到今天终于红的动力之一吧,而我们能从李焕英上扬的嘴角和坚定的眼神中找到,贾玲对自我的认可是如何从小嵌入心底的。 电影带我们回到李焕英生活的时代,当她是一名光荣的打铁工人时,她对爱情的追求第二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厂长相中她打球时的不气馁不抱怨、拼搏到底的“打铁娘子队”精神,虽败犹荣。安排儿子与她相亲贡献了本片诸多笑点。焕英在听说厂长儿子是个纨绔子弟时不愿与其多来往,对方在众人撮合下和贾玲同演一台二人转逗英子开心。台下的李焕英也着实笑得灿烂纯粹,那洋溢着欢乐与支持的笑容俘获了厂长儿子的心,对方从一蹶不振趴在地上不起的怂样立刻弹跳成生龙活虎、扭腰甩帕的二人转演员,众人爆笑,皆大欢喜。 就在贾玲以为自己要撮合成功,可以帮妈妈改写命运之际,焕英拿出了和秘密恋爱三年的对象的结婚证,向贾玲宣布这个好消息。贾玲瞬间被击垮,她穿越回来的用意就是改写年轻的李焕英的命运,以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让妈妈幸福。她毫不犹豫地催李焕英离婚,焕英不肯,两人拉扯过程中贾玲不慎将结婚证的一角撕裂。焕英伤心不已,但她也理解贾玲的心意,在泪眼婆娑中一字一句地轻声抚慰贾玲:“我觉得我这辈子过得特别幸福,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再次让我深深感动,一个女人,对自主选择的命运的满足感,和对当下已拥有的珍惜与感恩心,早已远远超出了世俗认为对她好的方式。 贾玲内心觉得妈妈对家庭的付出束缚了她个人的自由、她年轻时的活力,所以电影开头用了一句:打从我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她想让妈妈活得轻松,过上好日子,生出聪明伶俐的孩子,过她应该享有的人生。可是贾玲忘了,妈妈才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 前夜喝酒,贾玲依然有孩子气的自责:你没摊上,我只会快乐,没啥用。母亲却发自内心的认可:摊上我也不怕啊,你这样就很好啊。点对点地注入了母亲无条件的爱和信任。“你很好啊”,是多少对孩子无数要求的父母欠下未还的一句话;“你很好啊”,又是多少孩子脆弱的内心极度渴望听到的一句认可。 看到这里,李焕英对爱情勇敢追求、不流于俗,认定对方就坚持到底,珍惜当下点滴幸福;对孩子内心认可、不断鼓励、遇艰难不放弃,迎生活以笑脸,以榜样告诉孩子快乐健康向上就是最好,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也难怪贾玲曾在采访中说:失去了妈妈,我好像不会快乐了。如今借这样的鸿篇巨制纪念母亲,还原女性的人格之美,也感动了荧幕前的你我,这样的李焕英值得抒写,也值得点赞。 但是贾玲还是借电视机的旁白,想用巧笔改写母亲的命运。她到另一个时空,去圆自己让妈妈高兴的梦。她愧疚自己从未做过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她难过自己未能让妈妈过上好的生活,却不知道妈妈一直喜欢健康快乐的自己。对孩子、对自己、对爱人,李焕英都不曾求对方改变,她都接受那个原本就很好的人。所以她说:老路也很幸福啊。所以她也穿越到了命运的隧道,却毅然选择了走老路,因为当初那就是忠于此心的选择,无须改变。因此贾玲幸运地在过往中再一次体会妈妈对她的爱,即使这次是以朋友的身份,最终,也接受了妈妈对一切敞开与接纳的心态,选择回到现代的那个自己。 如果说到这里故事已经很精彩很圆满,那第三次让我感动的就是编者的高超之处:李焕英对死亡的接纳。 当初贾玲以为自己偷偷潜回妈妈的时代,就能把她认为的对妈妈不好的事物扫除干净:未参加的球赛、普普通通的老公、没用的孩子,还李焕英一个崭新的生活:球赛全胜、继承产业的老公、月薪九万的女儿。却不知道,妈妈也追随她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并一路护佑贾玲,陪伴贾玲。她将所有的老路重走一遍,也是对自己过往的认可:老公、孩子、工作,健康快乐就好。即便人生因为意外到了尽头,也别无遗憾,只再一次抚摸女儿的头发:你健康快乐就好。她忠实地践行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即使是死亡向她招手,她也只是泪眼中凝望那台电视机,向那个时代告别,安然走向自己的归路。来时,女儿已经长大,知道妈妈一直爱她信她,健康快乐就好,命运亦待自己不薄,她在回光返照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又活了一回,足矣;去时,了无牵挂,我宝自有自己的出息路,我亦将我的人生交了最完美的答卷,初心尚存,与之同去,快哉。 让我们记住电影片尾那个一直微笑的少女吧。妈妈,也年轻过,妈妈,她无悔呀。妈妈,您健康快乐就好,女儿,只想让您高兴一回呀。 |
|
来自: 新用户7991356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