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爱温暖智残老人的心

 流星雨刘鑫 2023-09-11

用爱温暖智残老人的心

诸葛镇退教协会  叶正龙

“七岁”去世了,我着实难过了好一阵子,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与他相处2000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他那憨厚善良又有几分调皮和执拗的身影总是在我眼前闪晃。

“七岁”其实有自己的真实名字,只不过他智力残疾,不认识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岁数。别人问他几岁,他总是说七岁,久而久之,大伙便叫他七岁了,一直叫到他年近古稀去世时还在叫。

我认识七岁时,他也已过花甲之年了。那年我退休后,领导安排我到诸葛镇敬老院担任管理员,于是我便有机会接触七岁、松松、五岁、阿福等智残老人。那时敬老院有十来个智残老人,他(她)们是我们敬老院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众多智残老人中,七岁的智残程度最高。听已离职的敬老院院长说,七岁曾有一次外出迷了路,敬老院找了五个多月都没找到,后来还是七岁的同村人到龙游遣送站办事,偶然遇到他,才把他送回到诸葛敬老院。

按分工,七岁、阿梅、阿福和五岁等几位智残老人是我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七岁又是重中之重。这几个重点服务对象中,七岁和五岁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个村的人,父母叫什么名字,连自己几岁都说不出,因此两个人都曾经因迷路在 遣送站呆了半年之久。而阿梅则几乎天天与人吵架,在敬老院里,她最爱管闲事,几乎与所有院民都吵过,很少有稍停的时候。尤其是七岁,个子魁梧,力气大,还有点暴力倾向,好几次把其他院民推到跌伤,引发赔偿纠纷。面对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智残院民,我们敬老院几位工作人员用亲情感化、爱心服务、恒心坚持等举措加快智残老人激发人性的光芒 ,成为敬老院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助推者。

一是亲情感化。把智残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尊重他们,经常性地与智残老人谈心,说心里话肯定他们的成绩、优点。不在公共场合用粗俗语言的方式指责他们的缺点,用亲人般关爱的措辞和行动引导他们矫正不足。

二是爱心帮扶。给七岁这样的智残老人以更多的帮扶。七岁有多种慢性病,但他不会自己吃药,我们每天定时给他喂药,有时病在床上,我们也会定时给他喂食、倒尿换洗衣物。他去医院治病时,敬老院也会有专人去医院当翻译。(因七岁吐字不清,无法与医生沟通,说不出哪里不舒服)。

 三是恒心坚持。对待智残老人的感化不能用对待常人那样的方法,他们理性方面先天不足,我们则在感性上下足功夫,不断的为他们做实事、送温暖,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和他们交朋友,结亲情对子。面对他们反复出现的犯错,我们则耐心承受,坦然对之,用爱心浇灌他们“性本善”之苗 冲破荆棘遮拦,沐浴在阳光雨露下,与万物同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关爱帮扶,七岁的精神面貌有了惊人的转变,一整天喜洋洋的,还每天边走边唱些红歌。虽然口齿不清,但那节奏和气场还是蛮不错的。和七岁一样,阿梅和五岁及其他在院的智残老人,经过几年的爱心浇灌和亲情矫正,他们的劣性得到了抑止,善心有了蓬勃的萌发,从敬老院的“麻烦者”逐步成为文明院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先进院民。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从生下来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些人走上歪路几乎都是从后天走偏人生的方向引起的。正常人可能会抵御不住社会上的花花绿绿、风风雨雨。而智残人不同,他们由于受理性能力的限制,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对他们的影响没有正常人那么大,而他们灵魂深处的“性本善”则更有引导、激发的潜力和价值。

近年来,七岁的表现令我欣喜,更是从心底里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感激。好几年来,七岁再也没有和院民打过架,而且还成了院里名副其实的“义工”。他会每天早上到各办公室、院民宿舍门前去收拾垃圾桶,把垃圾集中到大的垃圾桶里。每天晚上,院民们看完电视回宿舍睡觉后,七岁会把电视室清扫干净,拉黑电灯,关上门。食堂有时比较忙,七岁便会自觉地到食堂大厅参加剥豆、洗红薯之类的简单劳动。和七岁一样,阿梅从近几年起也加入了“义工”小组。他每天都会用湿毛巾把院里的走廊扶手擦洗干净。五岁的积极性更高,他每天都会把餐厅打扫干净,还和七岁一起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还有三娃子、二蛋等智残老人,他们也会主动参加敬老院的义务劳动,给院里花圃拔草、绿化带整理树枝,把院里的垃圾搬到院外的垃圾池。这些智残老人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忙得不亦乐乎,而且从无怨言。在诸葛镇敬老院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当敬老院菜地里的豆角收获后需要较多的人参加到剥豆或其他需要较多人参加的简单劳动时,总是会出现这些智残老人齐刷刷地不停劳作,而其他智力正常的院民参与的积极性就明显不足。面对智残老人高涨的劳动积极性这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深感欣慰,但仍留有些许沉重的思考。

作为一名老年工作者,我深感老年人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感到关爱智残老人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是一群需要特别扶持的人,是一群可爱的人,是一群懂得感恩的人。

首先,智残老人是需要特别关爱的。作为政府层面,应该从顶层设计以生活、医疗、行为矫正等方面给智残老人的关爱制定细化的政策。作为福利院、敬老院、居家养老中心等智残老人比较集中的机构,更应特别关注、关爱智残老人,从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服务优化等方面着手把致残老人的生活照料、亲情结对、行为矫正,正能量培育落到实处。因为这群智残老人由于先天不足,能力受限,没有政府的政策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和扶助,单凭他们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潜在“善心”的激发的。

其次是智残老人是一群可爱的人。如果说做一些需要有技术难度的,有较高知识难度的事,智残老人是不如我们正常老人,但在一些简单活计或劳作方面,很多时候致残老人的境界比我们更高。以诸葛敬老院为例:一些例如收集垃圾、打扫卫生、拔草、剥豆之类的简单劳动,智力正常的老人会计较报酬、面子。而致残老人,尤其是经过引导、矫正,已激发正能量的智残老人,他们根本不计较报酬、面子,他们所追求的是领导的肯定,院民的尊重。假如给他们在院民考核表里增加一颗红星,他们会激动好几天,真是太可爱了。

再次,智残老人是一群懂得感恩的人。对于党和政府的关爱,他们大都会无私的回报。他们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些简单而又充满正能量的事。尤其是通过引导矫正后的智残老人,他们会唱红歌,会在人多的场合讲共产党、毛主席和社会主义的好。他们所讲所做的都是从心底里、从骨子里迸发的,没有一点水份和掺假。比起我们个别的退休干部职工有时为工资、福利待遇牢骚满腹的境界要高尚的多。对于我们具体在一线做工作的人,他们智残老人也会感恩在心。我的老年工作生涯中就遇到过好几件令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事。一次是我走在永昌街上,突然一个智残老人走到我面前认认真真的挺直身子给我敬了个军礼。面对这类突如其来的军礼,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问了村子里的干部,才得知这个智残老人是永昌赵村的四喜子,他给我敬军礼的原因是我当年在永昌镇综合办和365”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时为他办理低保待遇提供了一系列全程服务。还有一次,我从永昌行政村毕家自然村的丈母娘家经鼓楼下村回永昌街上家里时,我绑在自行车上的一小袋丈母娘给我的豆子了,到家后我才发现豆子掉了,正当我出门去找的时候。发现远处一个叫阿福的智残老人用浑浊不清的口音喊着我的名字,一拐一拐的向我走来,手中拎着我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那一小袋豆子。霎时,我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对阿福我是比较熟悉的,他是当年我在永昌镇(那时还不是街道)365”服务中心时为他办理残疾证的服务对象,想不到我调到诸葛镇都好几年了,像四喜子和阿福这些智残老人还没忘记我,而我仅仅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做的分内事。

一个人一生中会做很多事,尤其是一名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肯定会为很多服务对象办过事。人海茫茫,往事如烟,许多人肯定会把我们忘记。但在我们的服务对象中,智残老人是最不容易把我们忘记的人。也许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或许他们把尊重和关爱视作人生珍宝。而他们的点滴进步,正是我们这些老年工作者所企盼、所欣慰的,也是我们这个文明社会所期待的。

“七岁”,安息吧!阿梅、五岁、二娃子、二蛋、四喜子、阿福愿你们和所有的智残老人晚年幸福。我会记得你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在老年工作岗位上为你们这些智残老人做好亲情服务。我们的党和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也会给你们更多的关爱和扶助。“人人都把爱心献,庇得天下智残老人尽欢颜”,相信未来,智残老人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