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长文:人类为何按照地球生命为标准寻找外星人?(建议收藏)

 激扬文字 2023-09-11

最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外星生命和外星人,在寻找的过程,都会以地球生命为标准,以液态水和碳基生命为标准

很多人就很好奇,也很不解:为什么天文学家们一定要以地球生命为标准寻找外星生命呢?难道只有地球上才能出现生命?明明生命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现,为何天文学家们还如此执着,非得以地球生命为标准去寻找呢?他们是不是“傻”啊?

他们当然不傻!天文学家们都是一群非常聪明的群体,如果他们真的傻,世界上就没有不傻的人了。

那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天文学家们如此聪明,还要这么做?难道他们不知道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形态?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天文学家们为什么会以地球生命为标准寻找外星生命。

确实,在浩瀚宇宙里,外星生命的存在方式可能有很多种,因为宇宙不同天体的环境相差很大,因此就可能出现颠覆我们三观的生命形态,形态上千奇百怪,甚至让我们完全想象不到。

这些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微观领域,比如说就存在电子或者质子中,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发现,毕竟我们不可能直接把电子掰开亲自去看一眼。

当然,生命也可能以纯能量甚至纯信息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束光可能就是某种生命体。

又或许传说中的硅基生命真的存在,他们表现出来就像石头一样,很难被我们察觉到,但能生活在非常恶劣的环境里,比如说高能辐射的环境。

还有一种可能,生命以暗物质或者暗能量的形式出现,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更不可能发现了。

也许在恒星内部就存在着某种生命,他们依靠捕获光子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或者有些生命真的就生活在行星的内部,比如说传说中的“地心人”。

事实上,不要说浩瀚的宇宙了,就连我们的地球上,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物种存在。

很多人都听说过灯塔水母,传说中地球上唯一能够永生的物种,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永生,但具备“返老还童”的能力,相当于永生。

还有灯蛾毛虫,能够在零下70度的极度低温环境中生存。

而一万多米的深海海底,也会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无法想象那里的压强有多大,理论上如此大的压强不应该有生命存在,但现实让我们大吃一惊,那里有大量的简单生命存在。

同时,在海底热泉口附近,在温度达到上百度的高温环境里,同样有生命存在,比如说蠕虫,长管虫等物种。

而传说中的水熊虫,一种无脊椎动物,即便一滴水也不喝,也能存活120之久,耐干旱的能力让人瞠目结舌。

美国科学家在1998年发现的某种蜜环菌,实际年龄竟然接近一万岁,达到了8650岁!如不可思议!

列举这么多生命物种,我想表达的是,即便是在同一个生物圈,即使是在我们的地球上,即便都是碳基生命,也会有如此多千奇百怪的生物形态。而地球在浩瀚宇宙面前就如同尘埃,那么浩瀚无比的宇宙里应该存在更加不可思议的生命形态。

还有,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方式可能也很原始,只是我们自认为高级罢了。目前人类主要通过电磁波这种方式来发送接收信息,但我们并不能肯定外星智慧物种同样在使用电磁波,也许他们已经在使用某种更高级有效的通讯方式了,比如说中微子通信

中微子质量非常小,不带电,属于中性基本粒子,传播速度接近光速。最关键的是,中微子能轻松穿透几乎一切物质,甚至整个地球都阻挡不了中微子。实际上,中微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此时此刻,就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穿透你的身体,但你丝毫察觉不到。

当人类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向外太空发射某个电磁波信号,期待着某个外星智慧物种能接收到人类的信号,然后进行反馈。殊不知外星人早就不使用电磁波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了

如此一来,我们与外星人就这样错过了。但是人类并不认为错过了外星人,只会说宇宙中没有外星人。而外星人也会认为人类不存在,因为他们同样也很难发现人类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退一步讲,即便是外星智慧物种的科技发展模式与人类科技完全一样,只是比人类科技发展慢了一百年而已,但就是这一百年的差距,他们就不可能探测到人类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因为人类通过电磁波发射信号也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或者外星智慧物种的科技发展比人类快了一百年,意味着他们可能发现了其他更为高效的通讯方式,而不再使用电磁波。

这两百年时间的差异,在人类看来是很大的,但其实放在宇宙的高度,两百年时间实在太短暂了。

而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外星智慧物种的生命形态与地球生命不同,同时他们的科技发展方向与人类科技也有很大不同。

举个例子,人类在最近几十年才发展出了互联网高科技,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在人类科技足够发达时才出现的。或许某种外星智慧物种一开始就形成了互联网这种模式,比如说智慧物种就是某种微生物,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光子交流信息,然后共同组成非常庞大的生命互联网,就像人类的大脑网络一样,整个生命物种拥有一个大脑,通过共同协作,拥有超级智慧。

还有,人类科技的发展过程是从宏观到微观,越是微小的东西越难制造出来,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宏观世界,而不是微观世界。而外星智慧物种的体积可能非常小,所以他们开始就非常习惯于纳米级别的工业制造,而宏观物体的制造对于他们来讲反而更难。

当然,还有更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几乎一无所知。外星智慧物种有没有可能就生活在暗物质和暗能量当中呢?

再者,外星智慧物种的科技水平可能远超人类,他们早就适应了各种极端宇宙环境。回看一下整个人类科技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人类科技的发展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的。

如果你穿越到一百年前,跟当时的人们讲述手机,电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之类的事情,他们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完全不相信你所说的。

那么,一百年后呢?如果一百年后的未来人穿越到我们如今的时代,向我们讲述他们时代的高科技,我们同样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还仅仅是一百年的差距,要是时间跨度更大呢?比如说一万年甚至百万年?那时候的科技该有多恐怖?在我们眼里可能完全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要以为一百万年时间很长,事实上一百万年在整个宇宙史也不过是短暂一瞬间

在如此发达的外星科技面前,人类甚至就如同蝼蚁一般存在,我们当然无法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所以问题就出现了,既然生命形态可能有无数种,而人类与外星科技的差异也可能非常大,人类为何坚持以地球生命为标准寻找外星人呢?

想必有人已经明白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类太无知”了,尽管人类对宇宙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未知的东西更多,其实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几乎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

很简单的逻辑,所有其他的生命形态,所有的外星高科技,都必须加上一个“可能”或者“也许”。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肯定地说“一定存在其他外星生命形态,比如说一定存在硅基生命”,也不能肯定“外星科技发展模式一定与人类科技不同”。

说白了,我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环境能出现生命甚至智慧生命,唯一知道的就是地球,因为地球确实出现了生命,我们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这样的事实。同时人类确实是用电磁波这种通讯方式来交流。

换句话说,其他宇宙环境是否能出现生命我们并不知道,甚至可以直接说“其他宇宙环境不能出现生命”,起码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因为即便其他宇宙环境可以出现生命,我们没发现其实就等于不存在。这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哲学问题。

与人类没有任何交集的东西其实就等同于不存在

更何况,我们早就知道地球环境绝对能出现生命。一个是可能,另一个是一定,聪明的人肯定会选择一定,傻子才会选择可能!

另外,可能我说话不太好听,“可能,也许,大概”这类的词语其实就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现实指导意义。

举个例子,我让你猜我手里有没有硬币,你说“可能有”或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你认为你这样的回答有任何意义吗?并没有,但也不能你的回答就是错的,回答并没有错,而且这样的回答永远不会有错,就相当于给自己留下来所有的后路。这不就是“正确的废话”吗?说了等于没说。

另外,我再强调一下,很多人都在说“天文学家寻找外星生命”,其实他们寻找的并不是外星生命,而是某种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

因为人类不可能用一个超级天文望远镜直接去观测每一颗星球,看看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人类科技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事实上,别说是直接看到生命了,人类连任何一颗系外行星都看不到,一是因为系外行星都太远了,二是因为系外行星在恒星的衬托下太暗淡了!

人类目前发现的所有系外行星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发现的,比如说凌日效应,光线红移现象,还有行星与恒星相互运动过程中造成的恒星晃动现象等。

天文学家们首先必须确定什么样的环境能诞生生命,然后以这样的环境为标准寻找天体。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诞生生命呢?最后还得回到地球!

退一万步讲,即便未来人类科技足够发达,能够直接看到遥远的系外行星,也不可能挨个去看,宇宙天体实在太多了!正确的做法仍旧是以能诞生生命的环境为标准,先寻找宜居带,然后在宜居带里寻找适合的星球。

比如说,不仅仅是太阳系,银河系其实也有宜居带,我们只需要在宜居带里寻找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大缩小寻找的范围,提高寻找外星生命的效率。

即便我们想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形态,也需要首先确定这种生命形态会在哪种环境里出现,哪怕是在实验室里发现也是可以的,然后以实验室里发现的环境为标准去寻找外星生命。

人类不可能像无头苍蝇那样在浩瀚宇宙到处乱窜,靠碰运气去寻找外星生命!这种几率实在太低了,甚至比连续中10次500万大奖的几率都要低。事实上有一个百分之百能中奖的机会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地球!只要能找到类似地球的环境,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吧,大概率会存在生命。

最后:换作是你,让你去寻找外星生命,你会如何寻找,以生命标准去寻找?

没有标准?

信不信寻外星生命的团队会一脚把你踢飞?

寻找外星生命不是闹着玩的,更不是过家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需要漫长的时间。曾经看过著名科幻电影《超时空接触》,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在搜寻外星生命的过程中,遇到资金难题,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资本大佬寻求帮助,让他们资助自己的工作。

但资本大佬不是傻子,他们需要听取女主人公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行性报告,女主人公就一板一眼地讲述了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前景和意义,但是所有的资本大佬都拒绝了女主人公的资金请求。其实这一段拍的是很真实的,许多尖端科研计划的都很困难,更何况女主人公所做的事情不太像是科学,而更像是科学幻想。因为寻找外星智慧生命说白了就是“费力不讨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回报,而且大概率会出现永远没有回报的结局。

看看人类最近几十年的搜寻外星工作,别说是外星人了,连最最原始的外星生命都没有发现!相当于几十年的工作没有任何回报!

而资本是最讲效率的,没有回报,或者看不到回报的事情,资本大佬怎么可能会赞助?他们不是慈善家!

最后女主人公再也忍受不了资本大佬对于资本的疯狂追求而全然无视对未知和真理的追求,终于爆发了,当面一顿臭骂资本大佬们。后来不抱任何希望的女主人公,竟然收到了资本大佬的电话,愿意资助女主人公!

看来有些时候还是不能太讲道理了!呵呵,玩笑了。

虽然只是科幻,但也反映出了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尴尬处境。但仔细想一想,科幻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如此努力向资本大佬讲述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行性报告,最终才勉强获得资助。而且这只是科幻电影演绎的内容,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女主人公基本不可能获得资助,除非国家愿意拿钱。

更不要说你拿着无数个“也许,可能,大概”这种含糊其辞的语言拉资金赞助了,这完全是忽悠资本大佬。说点不好听的,他们不送你一个“滚”字就算很客气了!

不信?你可以试试,去找马云马化腾等资本大佬,告诉他们:资助我一个亿,我要去寻找硅基生命,宇宙中可能存在硅基生命,找到之后一定能轰动全人类!到时候能带给你们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你看他们什么反应?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