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荒老故事——云山农场狩猎组山中打虎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9-11

Image

Image

北大荒老故事
——云山农场狩猎组

西岗老杨

1962年7月,黑龙江省农垦对系统内的一些单位进行改革,农场由原来的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改为农场、生产队二级管理。

在这个次改革中,原850农场一分场和云山畜牧场,脱离了850农场,单独成为云山农场。隶属于云山畜牧场的狩猎组,自然划归云山农场,隶属于刚成立的农场后勤,直接归农场小饭馆管理。

该狩猎组编制两人,复员军官辛殿旺为组长,复员士官小温为组员。狩猎组猎获的野味,交给小饭馆做菜肴出售,有红烧狍子肉、红烧野猪肉等。这既可改善职工生活,也可增加农场收入。

据原空军四师干部部助理员,今年93岁韩庆华讲述,这个狩猎组曾经打过一只老虎,成为当时的一个新闻。

Image

韩庆华

1962年冬天,狩猎组二人正常出猎。在追捕一头野猪时,发现一只东北虎正在追杀另一头野猪。由于狩猎组的干扰,老虎捕猎未获成功,只能悻悻的离开。辛殿旺和小温本想追猎这头老虎,但天色已晚,两人商定暂时先放过老虎,明天天明再猎杀这头老虎。

第二天,两人吃完早饭就上了山,顺着昨天老虎的脚印追踪起了这头猛兽。在荒山野岭的雪地里走了一个半小时,发现了昨天那只老虎。

两人借桦树、榆树、柞树等乔木和灌木的掩护,悄悄地靠近了老虎。距离200米时,两人瞄准同时开枪,老虎一个高窜起老高,打个滚爬起来就一瘸一拐地狂奔。受伤的老虎因出血过多,奔跑速度越来越慢了。两人加快了追踪的速度,一会儿就赶上了步履蹒跚的老虎。当距老虎100米时,小温先开了一枪,辛殿旺持枪警戒,以防老虎受伤发怒返回伤人。老虎应声倒下,一动不动。但二人不敢冒然上前,仍在远处观察。直到过了约半个小时,老虎躺在地上仍一动不动,他们才大着胆子上前,发现老虎真的死了。两人就用绳子绑住老虎四肢,用树杆抬回了农场。

打死一只老虎,是件不小的事情,当时虽然没有现在动物保护那么严格,但林业部门也不会置若罔闻。两人心知胆明,在僻静处扒了虎皮,剥了虎骨、虎肉,分给在家的每个职工家约两斤虎肉,其余的全交职工食堂和小饭馆。虎皮被党委书记马福才买了下来,虎骨每个职工分到两块。

十几天后,虎林县林业部门知道了打虎的事情,就派人来调查此事。场领导和当事人辛殿旺和小温,异口同声地说:“在猎杀野猪的过程中,老虎欲伤人,为自身安全,误杀了老虎。”调查组在农场待了好几天,但最后只能以“为了自身安全,误杀老虎。”来做结论。

Image

虎肉吃了,没法收回,但虎皮、虎骨都收了回来。可惜马福才书记,空欢喜一场,刚买的虎皮,马上就上缴了。

说起农场狩猎组,在云山农场成立之前还归八五0农场时,云山畜牧场(后和八五0农场一分场共同组建云山农场)也曾组建过狩猎组。

1958年冬天,云山畜牧场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杨景方,由他牵头组建狩猎组。

杨景方当年六十多岁,十几岁时在牡丹江附近居住时,和附近地区三教九流颇有交往。后曾当过大户人家的保镖,打过猎,混过江湖,黑白两道都有人脉,见识广,阅历深,有胆识,是个有故事的人物。

杨景方到了五栋房的三队,边吃饭边观察挑选队员。最后他选择了两个人当他的助手,一个是陕北来的军工高玉娃,陕北汉子憨厚朴实,又有一身的力气,这是选他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又瘦又小,但十分机灵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下放的陈尔真。

陈尔真,1926年生于广东省一富裕大家,泰国归侨,高级工程师,致公党中大支部首届主委,今年97周岁。他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加洲大学读电影工艺专业,取得电影动漫博士学位,并游历欧洲、中东、南亚等地。1951年归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新闻纪录片和军事教学片拍摄,是创建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人员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闪闪发光芒的五星片头,最开始是由他制作的。

1958年3月,陈尔真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北大荒,在850农场云山畜牧队劳动改造。1961年调入宝东中学任教,后又被调入虎林一中担任美术和英语教员。1979年,调到广州中山大学担任电教中心副主任,中大侨联主席,省政协委员,在华侨事务和海外联谊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授予的“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分子称号。

第二天,吃过早饭,三人背着行李就离开了三队。走了三个小时,到达了深山老林深处的一栋木屋,并在此安营扎寨。狩猎组每半个月轮流派人下山,到生产队领粮食、油盐背回山上,平时吃住都在山上。

老猎人领着陈尔真等在南山坡朝阳面,利用该地温度高于北坡,土质碱性大,动物因需要盐补充而常来此舔食的特性,每隔250米,挖一个深宽各2米,长3米的鹿窖,九个鹿窖直张距离约五里。这种鹿窖专门捕获大型动物,如马鹿、野猪、狍子等。还在向阳的山坡上,用铁夹子布下了几十个捕兽点,制作了若干对牙、脚记、钢丝套等捕禽器具,捕获野鸡、野兔等。

Image

1951年陈尔真(右)从美国回国后,在军委电影局和同事在燕京大学留影

每天陈尔真到前山巡视,高玉娃到后山巡视,一发现鹿窖里有猎物,立即拉鹿墙上的树枝、树叉将陷井上口档住,以防猎物跳出来逃走。马上回去告诉老杨头来处理,并马上有一人下山通知生产队来人。如果是狍子、鹿,老杨头就用绳套的树杆先套住猎物,让陈尔真等拉紧,另一根绳子绑在树干上,他下窖中将酒灌进狍子或鹿的嘴、鼻、耳里,让猎物麻醉失去抵抗能力。活着的鹿,要送到农场养鹿场。死去的猎物,送到云山畜牧场小饭馆做菜售卖。

1958年冬天,陈尔真等在山上的狩猎组,虽然生活艰苦,但伙食相当不错,不但能吃饱,还经常吃肉。但有福也就会有祸,人生就是这样。来年回到生产队后,高玉娃回陕北探亲,在虎林到密山途中被人劫道后残害。陈尔真虽无祸事,却也是破了一笔财。存放在队部的一皮箱,被一劳改新生偷去。丢失了几百元国债券,还有一些高档衣物。最令陈尔真心疼的是几个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奖章丢失了,有抗美援朝奖章,五五年不评军衔发的解放军文职干部奖章和一枚捷克政府驻华大使馆颁发的“伏契克奖章”。这是为表彰陈尔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捷克斯洛伐克合作拍摄影片《通往幸福的道路》所颁发的奖章,该片讲述的是青藏公路建设通车的故事,陈尔真在该片拍摄时为美工兼职翻译。

这个狩猎组只存在一年,第二年开春就自然解散了。至于1959年至1961年这一段时间,是不是组建过狩猎组,就不得而知了。估计应该每年都会组建狩猎组,因为当时猎物多,而且冬天农场又是冬闲,搞搞多种经营,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方法。

北大荒老故事
山农场狩猎组打虎的另一个版本

西岗老杨

前一阵写了个“云山农场狩猎组”,其中有辛殿旺打老虎的故事,在周边农场及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一些当事人反映,指出文中所写打虎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

由于采访不细致,导致出现重大失误。本人深感内疚。为了还愿事情真相,我联系了辛殿旺的小女儿,并通过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Image

韩庆华

之前的素材来自原空军四师干部部助理员,今年93岁韩庆华。韩庆华,原空军四师干部部助理员,1949年3月参军,1958年转业来北大荒,任850农场干部部任管理员。1962年7月,黑龙江省农垦对系统内的一些单位进行改革,原850农场一分场和云山畜牧场,在这次改革中脱离了850农场,独成为云山农场。韩庆华因此调入云山农场组织部,负责干部工作。1964年调离云山农场,进入吉林省委组织部,任正处级组织员。

据韩庆华讲:1962年冬天,辛殿旺和温炳芳二人组成的农场狩猎组正常出猎。在追捕一头野猪时,发现一只东北虎正在追杀另一头野猪。由于狩猎组的干扰,老虎捕猎未获成功,只能悻悻的离开。辛殿旺和小温本想追猎这头老虎,但天色已晚,两人商定暂时先放过老虎,明天天明再猎杀这头老虎。

Image

辛殿旺到北大荒第二年留影

第二天,两人吃完早饭就上了山,顺着昨天老虎的脚印追踪起了这头猛兽。在荒山野岭的雪地里走了一个半小时,发现了昨天那只老虎。

两人借桦树、榆树、柞树等乔木和灌木的掩护,悄悄地靠近了老虎。距离200米时,两人瞄准同时开枪,老虎一个高窜起老高,打个滚爬起来就一瘸一拐地狂奔。受伤的老虎因出血过多,奔跑速度越来越慢了。两人加快了追踪的速度,一会儿就赶上了步履蹒跚的老虎。当距老虎100米时,温炳芳先开了一枪,辛殿旺持枪警戒,以防老虎受伤发怒返回伤人。老虎应声倒下,一动不动。但二人不敢冒然上前,仍在远处观察。直到过了约半个小时,老虎躺在地上仍一动不动,他们才大着胆子上前,发现老虎真的死了。两人就用绳子绑住老虎四肢,用树杆抬回了农场。虎肉第家分,其余的全交职工食堂和小饭馆。虎皮被党委书记马福才买了下来,虎骨每个职工分到两块。

辛殿旺的女儿辛爱英所叙述的,和韩庆华所讲完全不一样。辛爱英和兄弟姐妹从小就经常听父亲辛殿旺讲打老虎的故事,因为是亲历者亲口所述,真实性应不容置疑。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云山农场的狩猎组开始并不是辛殿旺和温炳芳,而是辛殿旺和一个有经验的老猎人老王头。1962年的一个冬天,俩人一起上老电锯石头山西口狩猎。进山没有多久,经验丰富的辛殿旺就在雪地上发现了野猪踪迹。他就和老王头说他到前面追野猪,让老王头到后边包抄。辛殿旺往前面走了没有多长时间,就听到后面虎啸之声响彻林中,伴随着老虎的咆哮声,还夹杂着人的惨叫和厮打声。

Image

辛殿旺(前左)和知青在一起

辛殿旺意识到情况不好,就立即往声音之外奔去。跑到一个粗大的树边一看,一只身上缀着线状斑纹健硕老虎,异常凶猛的张开血盆大口,对着老王头咆哮着,厮咬着;两只锋利的爪子,对着已经深身鲜血淋漓的老王头撕扯、抓挠着。在老虎凶猛的攻击下,老王头早已失去抵抗能力,任由猛虎蹂躏着。

面对这令人惊恐的血腥场景,辛殿旺一心想救下老王头,顾不得害怕,端枪瞄准老虎,果断击发。被击中的老虎一窜数米高,大吼一声,就像半空里起了个霹雳,震的整个山林都抖动起来。被击中的老虎深身抽搐,一会儿就不动了。辛殿旺跑上去一看,老王头血肉模糊的躺着一动不动。周围灌木被打斗拆断了一片,洁白的雪不知是被老王头的还是老虎溅出的血染红了。望着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老王头,辛殿旺立即就往连队跑,迅速向领导反映了这突发事件。单位马上组织人马上山,迅速赶到现场,这当中包括王头的两个儿子。老王头儿子一个在修配厂工作,一个在农业连队。众人到现场一看,老虎早已断气,老王头也没有了生命迹象。

打死老虎,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件小事。此事出了后,虎林县林业部门当即到云山农场,同时把辛殿旺叫到了县林业部门,在那里待了好几天,不断询问打虎的经过。

经反复调查,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此次打虎系“为了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虽然是为救人自卫打虎,但这件事还是影响比较大。辛殿旺作了多次检查,农场也积极出头保他,这才有惊无险的从此事中脱了干系。

关于被打死的老虎怎么处理的,云山志官志记载为:虎林县政府派人来追查责任,并没收全部虎产品。

据了解,此记载并不准确,因为该虎皮一直铺在云山农场物资科门卫室的床上,很多云山农场人都曾见过。由此推断虎肉、虎骨也不可能上交,早就被职工分了吃掉了。虎林县政府派人来追责是可能的,也可能顺带收走一些分出去又收上来的虎骨,这倒是有可能的。或者是后期又将虎皮收走,也是可能的。

说起云山农场狩猎组,在辛殿旺之前就曾有过。农场仍为八五0农场管理时,云山畜牧场(后和八五0农场一分场共同组建云山农场)也曾组建过狩猎组。云山畜牧场的狩猎组,隶属于刚成立的农场后勤,直接归农场小饭馆管理。狩猎组负责人为老猎手杨景方,队员一是憨厚朴实,又有一身的力气,陕北来的军工高玉娃;另一个是又瘦又小,但十分机灵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下放右派陈尔真(现98岁,广州中山大学退休教授,仍健在)。

狩猎组猎获的野味,交给小饭馆做菜肴出售,有红烧狍子肉、红烧野猪肉等。这既可改善职工生活,也可增加农场收入。

1961年,老狩猎组成员陈尔真调宝东中学当老师,离开了云山农场。2月6日,高玉娃在回陕西探亲前,随身携带1500元的事情被同单位职工吴庆贵知晓。见财起意的吴庆贵顿生歹意,他在高玉娃出去买东西时尾随在后,趁其不备撂倒,用布带勒死,又在头部扎数刀,抢走高玉娃随身携带的1500元钱。该案迅速告破,凶手吴庆贵被判死缓。

Image

辛殿旺着海军服

辛殿旺,1932年3月15日出生,海军中尉,干部21级,工资62元。1958年随十万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先后任虎林县域内西岗850农场饭店、850农场驻密山迎宾饭店管理员,云山农场修配厂管理员,云山农场养鹿连连长,云山农场变电所所长等职。

辛殿旺胆子特别大,脾气暴躁,工作认真负责,为人正直豪爽,古道热肠,敢为老百姓说话办事,群众人缘非常好。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因为用鹿茸到林场为单位换木材而被批判,遭到抄家、撤职等处分。2011年11月11日,一生耿直豪爽的辛殿旺,因病去世,享年79周岁。

辛殿旺和老王头组成的农场狩猎组,是农场从850农场分离后成立的。老王头死后,狩猎组又重组,复员士官温炳芳、北京来的杨立志先后入队。温炳芳和辛殿旺一起在狩猎队战斗多年,后两人同为畜牧连班子成员,辛殿旺为连长,徐源泉任副连长,温炳芳后任副连长。

Image

辛殿旺(中)在云山农场鹿场

辛殿旺作狩猎组组长,枪法精湛,每年狩猎就收获颇丰。1964年11月,这一天是小女儿辛爱英出生的日子。辛殿旺就在这一个大烟泡的天气里,一天打了十三个狍子,创下了农场狩猎组的单日猎杀记录。

Image

辛殿旺全家合影

关于打老虎的故事,两个不同的版本,都是当年的亲历者。韩庆华虽然和辛殿旺同为复转军官,又是农场当时的干部,算是当年和事件最接近的一代人。但他可能是听他人讲述,或者年代久远记忆出现错误,导致信息失误解。而辛殿旺女儿的回忆,因是亲历者的女儿,听父亲多次讲述,应当比较准确。


本文来源:头条号'西岗老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