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药速递,这4种自身免疫病药物取得重大进展!

 板桥胡同37号 2023-09-1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最新数据请及时查收



撰文 | WYX

自身免疫病领域发展迅猛,2023年又有不少新药临床结果披露或获批上市。自身免疫病患者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近期有多项针对自身免疫病的药物临床试验发表了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

英夫利西单抗:皮下制剂在第30周具有显著获益

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皮下制剂已获批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

既往临床试验证实英夫利西单抗皮下制剂与静脉制剂,在第22周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在第30周时皮下制剂疗效显著提升[1]

为了更深入地评估英夫利西单抗皮下制剂与静脉制剂在疗效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人员针对关键临床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2]。对343例接受随机化的患者(165例接受皮下制剂、174例接受静脉制剂)进行分析。

在第30周,DAS28-CRP/DAS28-ESR/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度指数(SDAL)等RA相关临床评估指标获得了显著改善。在静脉制剂转换为皮下制剂后,第54周时同样观察到两组的部分临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此次事后分析表明,与静脉制剂相比皮下制剂治疗疗效在第30周具有显著获益。

图片

图1. 皮下制剂和静脉制剂治疗后DAS28-CRP和DAS28-ESR的变化


狼疮性肾炎

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voclosporin: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可靠

狼疮性肾炎(L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约50%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肾脏受累。voclosporin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LN。一项双盲、随机化、多中心、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AURORA 1研究)的结果已证实voclosporin与MMF和低剂量类固醇联合治疗L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LN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数据[3]

AURORA 1研究结束后,患者进入AURORA 2研究,继续接受2年的治疗以评估voclosporin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临床疗效[2]。共有216例LN患者(voclosporin组116例、安慰剂组100例)进入AURORA 2研究。经过2年的治疗,voclosporin组和安慰剂组的AE特征与AURORA 1研究接近。两组的平均校正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两年的治疗期间安慰剂组的eGFR斜率为-5.4 ml/min/1.73m2,voclosporin组为-0.2 ml/min/1.73m2,voclosporin表现出更加稳定的肾功能。

对LN患者长达3年的随访数据证实,长期的voclosporin治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

图片

图2. 两组患者平均校正eGFR及其较基线的变化[3]


托珠单抗皮下制剂:国内最新获批上市

2023年8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托珠单抗(皮下注射)单药治疗方案上市,为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托珠单抗是靶向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静脉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等多种自身免疫病。一项在日本开展的多中心、双盲、III期临床研究(MUSASHI研究)评估了由静脉制剂转换为托珠单抗皮下制剂对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5]

在MUSASHI研究的双盲阶段完成24周皮下托珠单抗(162mg/2周)或静脉托珠单抗(8mg/kg/4周)单药治疗的RA患者被纳入为期84周的开放标签延长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皮下托珠单抗单药治疗,并在第36周(转换为皮下后 12 周)评估了皮下托珠单抗的治疗效果。

共160例患者由静脉托珠单抗转换为皮下托珠单抗(IV/SC组)、159例患者持续接受皮下托珠单抗治疗(SC/SC组)。第24周时,IV/SC组的临床缓解率为62.5%,SC/SC组为50.0%,第36周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保持在62.5%和57.0%。除IV/SC出现轻微注射部位反应外,IV/SC组和SC/SC组的总体安全性相似。

从静脉制剂转换为皮下制剂的托珠单抗单药治疗数据表明,托珠单抗对大多数RA患者都能保持有效性和安全性。皮下注射托珠单抗是治疗RA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图片

图3. DAS28-ESR的变化


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新药ziritaxestat:第24周改善皮肤表现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纤维化、免疫功能障碍和血管病变为特征。其中皮肤增厚变硬超过肘、膝并达到其近端,甚至累及至躯干,则分类为弥漫皮肤型SSc(diffuse cutaneous SSc,dcSSc),伴或不伴有颜面受累。

ziritaxestat(GLPG1690)是一种靶向autotaxin的小分子选择性抑制剂,已有研究证实其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SSc中的作用。NOVESA是一项多中心、IIa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ziritaxestat在早期dcSS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

与安慰剂组相比,Ziritaxestat组在第24周的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显著降低。ziritaxestat组在治疗延长期的MRSS变化与前期研究中的结果相似。ziritaxestat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是头痛和腹泻。血液中的溶磷脂酸(LPA)C18:2显著降低,显示了ziritaxestat靶向作用,血液中的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水平也降低。

图片

图4. 实验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后MRSS评分的变化

在近日,同样还有治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综合征(TRAPS)——一种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新药,近期基于III期关键临床试验的有效结果已获得EMA和FDA批准用于治疗[7]。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吧~

更多风湿干货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资料
[1]Westhovens R, Wiland P, Zawadzki M, et al. Efficacy,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versus intravenous CT-P13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 randomized phase I/III trial. Rheumatology (Oxford) 2021;60:2277–87.
[2]Constantin A, Caporali R, Edwards CJ, et al. Efficacy of subcutaneous vs intravenous infliximab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 post-hoc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Rheumatology (Oxford). 2023;62(8):2838-2844.
[3]Rovin BH, Teng YKO, Ginzler E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oclosporin versus placebo for lupus nephritis (AURORA 1):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multicentre,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1 May 29;397(10289):2048]. Lancet. 2021;397(10289):2070-2080.
[4]Saxena A, Ginzler EM, Gibson K,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ng-term voclosporin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 in the Phase 3 AURORA 2 clinical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ul 19]. Arthritis Rheumatol. 2023;10.1002/art.42657.
[5]Ogata A, Atsumi T, Fukuda T, et al. Sustainable Efficacy of Switching From Intravenous to Subcutaneous Tocilizu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5;67(10):1354-1362.
[6]Khanna D, Denton CP, Furst DE, et al. A 24-Week, Phase II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Ziritaxestat in Early Diffuse Cutaneous Systemic Sclerosis. Arthritis Rheumatol. 2023;75(8):1434-1444.
[7]Gattorno M, Obici L, Penadés IC, et al. Long-term efficacy/safety of canakinumab in patients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Sep 5]. Arthritis Rheumatol. 2023;10.1002/art.42695.

责任编辑丨芋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