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拾零】中秋节和毛豆

 锦溪苑 2023-09-12 发布于山西

【乡愁拾零】

中秋的毛豆

王进国


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月,曰:孟、仲、季月也。农历八月叫仲秋,十五为八月之中,农历八月十五为秋季之中,故称中秋节。在中秋这一天进行拜月活动自周朝就有了,《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时候,这种祭祀日月活动只有天子才能进行。到了唐宋时期,中秋作为节日流于民间,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至于中秋吃月饼,传说起于明朝。元末时,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残酷的统治,纷纷准备起义。由于官兵搜查太严,无法传递信息,那时候也没有电话和手机,朱元璋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藏入面饼中间,分发各地。到了中秋夜,各地义军齐应,起义成功。明朝建立后,朱大帝为了纪念当初传递信息的“圆饼”,传谕官府大制“月饼”以馈赠功臣品尝,后来,中秋节吃月饼传入民间,成了一种习俗流传了下来。

我在小时候,国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身在农村的人们,过中秋的月饼大都是自家做,很少去买,为数不多的月饼除了送长辈,每户只留几个用以祭月。而后,把月饼切成几个小块分给家人,每人尝一尝,就算是过节了。为了把这份“寒酸”过成充实,过成欢乐,每家总会辅以一些早熟的或半熟的果品或农作物作为美食以供当夜享用。

苹果、梨儿、核桃也由集体经管的,属于稀缺物,不是家家能拿得出的。于是,嫩玉米,毛豆角便成了中秋节孩子们饥腹中的美食了。届时,孩子们随着大人们把象征丰收的剪纸花挂在自家自留地的玉米棒子上,焚香放炮之后,便拱入玉米地里搜寻嫩玉米,再薄一把间作的大豆苗,把嫩绿的豆角(我们叫毛豆)摘下来,然后再拔一棵谷子,满载而归。

母亲用谷叶子放入小米锅中,熬出一锅绿色的米汤放在火边,再把嫩玉米和毛豆放在锅里慢煮,我们孩子们就坐在院子里盼,瞪着眼看月亮升起来,急忙催促着母亲焚香,拜月。

拜月刚结束,嘴馋的我早递过刀,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月饼被切成几块,肚子里盘算着哪块大,便要带头伸手去抢。母亲伸出手掌打回那一只只不安分的小手,让我先取一角递给奶奶,然后再长幼次序站好,挨个地发。一角月饼还没品出味儿呢,早已下肚,眼望着剩下的月饼直咽口水,奶奶说,秋收就要开始了,剩下的月饼就当作收秋时奖勤罚懒的奖品吧。看着我的口水相,奶奶说,她没牙咬不动,便把那一角月饼悄悄塞给我,鼓励说,男丁多吃点,但收秋时必须多干点活。我拿起奶奶的那角月饼在姐妹直勾勾的目光的逼视下三下五除二便咽下肚子,母亲看着姐妹眼角那点晶莹,也把她那角月饼均分了悄悄塞入她们的手心里,说,女孩子也得下地劳动去,谁干的活多,剩下的月饼就多分点。我想,那一代人知礼与勤劳大概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而融入血液之中的吧。

吃过了月饼,依次是切而分食果品。这时候,锅里的嫩玉米和毛豆角也煮熟了,母亲满满捞了一大盘子端上来。不得不说,大豆是五谷之首,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吃法也多,长得半熟的大豆角呈绿色,上面还长着一层绿茸茸的细毛,老百姓叫它毛豆。抓起煮熟毛豆角塞进嘴里用牙一咬,内里的两颗绿色的豆粒便一下子挤入口中,鲜嫩、爽滑、香甜可口,越吃越香,且数量不菲可以尽饱吃。不一会儿,盘子早已见底,地下也堆了一堆豆皮,再每人喝一碗绿绿的谷叶米汤(据说这米汤喝了百病不生),中秋节就算是过了。我们孩子们吃饱喝足之后便满意地躺在炕上,不一会儿早进了甜美的梦乡,也不管它月亮有多么圆,多么明。

如今之中秋,坐在夜色中,望着圆圆的月亮思人生,叹成败,感世事唯艰多磨难,想半生的成败得失,胸中生出几多喜乐与忧愁,没了少年的壮志,多了些中年的失落。眼看着各色月饼琳琅满目,各种果品奇形怪状,摆满桌,望完月,尽管放开肚子吃,却吃不出儿日时那种情趣,那份乡情,吃出的是满满的一份对往事的回忆!这正是:

中秋月夜分外明,忽忆毛豆思亲情。

桂花酒香依稀在,不见爷娘唤儿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