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志平:做企业的硬道理

 汀澜书院 2023-09-12

图片

9月9日-10日,一年一度的全球企业家校长节如期点亮上海滩,以“迈向第一”为主题,厘清成为第一的本质与规律,助推企业赢战未来,迈向第一。

第7届企业家校长节现场,行动教育校长EMBA导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带来重磅演讲——做企业的硬道理,携领企业“迈向第一”的升维之路

图片

在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他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

以下是宋志平老师在第7届企业家校长节现场的主题演讲,局部有删减。内容精彩,极具启发意义。

图片

我们今天在场有近千位企业家校长,其中有一半左右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在整个企业家校长里,我们有446家上市公司,占到了中国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8.5%,我觉得这真是一个不小的力量。

所以刚才李践老师跟我说,我们的校长培养经历近20个年头,培养了近20万名企业家,这对国家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这几年我在行动教育参与教学活动,行动教育是一个最优秀的、最具活力的、最有实效的一个新型的商学院。

行动教育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以行动实践为特点

第二个特点:重视方法论

第三个特点:重视能力的培养

第四个特点:重视企业的成功和成就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商学院的本质所在,我个人非常喜欢行动教育,也特别高兴成为了行动教育里的一员。

图片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做企业的硬道理”,借这个题目跟大家讲做企业我们有没有硬道理、有哪些硬道理?我把这个“硬道理”归纳成了六条:做强主业、有效创新、强化管理、资本运营、共享机制、防范风险

1

做强主业

做企业实际上是两件事:一件事是人、一件事是业务,做企业就是要选对人和选对业务。

选好业务非常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是因为他选对了业务,有的企业失败是因为他没有选好一个业务,也没有做起来。怎么选业务?选好业务了以后怎么去坚持做好这个业务?这是做企业的首要问题。

图片

做企业到底应该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如果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我们要做到专业化,但是随着发展,遇到了天花板,就需要扩张自己的业务,我们可能要进入到相关多元。

所谓相关,就是指的技术相关、产品相关和市场相关。像中国建材其实不光做水泥,还做玻璃,还做新型建材,其实是相关多元的产业集团。

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把专业化做好,要把一个业务做好。我做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将近五年的时间,在五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一些公司出问题,除了个别违法乱纪的之外,绝大部分的问题出在偏离主业、盲目扩张,最后轰然倒下。

所以做企业我主张四大核心

1、核心业务:到底有没有核心业务?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业务?

2、核心专长:有没有核心专长,我们到底哪一方面比别人强。

3、核心市场:核心市场在哪儿?

4、核心客户:谁是我们的核心客户?

做企业有一句话就是业务归核化,就是当企业做散了之后要进行外科手术,要把非核心业务剪掉,着力培育核心业务。像我知道的一个企业叫赤峰黄金,当年上市之后做了七八个非核心业务,最后企业亏损。董事会引进董事长王建华,他去了第一件事就砍掉了这七八个非核心业务,只留下了挖金矿、炼金子。企业迅速地复原、回升,股价涨了十多倍,整个企业好起来。这就是业务归核化。

图片

其实我做企业有一个焦圈,一般横向来讲不超过三个业务,纵向来讲产业链的上下游也不能无限延伸,也就是要聚焦。

现在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专精特新,其实专精特新也是讲的聚焦,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业化放在了第一位。中小企业一定是要做专业化的,做小巨人、做单项冠军,然后再做隐形冠军。其实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都是专业化的公司。

比如我们行动教育的校友企业双枪公司,做一双筷子居然做了几亿,也成为了一个优质的上市公司,把这个筷子做到了极致,我特别赞成这种做法。

李践老师经常跟大家讲一句话“一米宽、千米深”,这其实是我们做企业的一个大逻辑。所以做中小企业要做成专精特新,做大企业我们要做到世界一流,其实世界一流是四句话“产品卓越、品牌卓著、产品领先、治理现代”,其实也是专业化的含义。

今天我也跟大家讲我选业务的方法,就是“四问、四不做、四要”

四问:

1、自身是否有优势

2、市场是否有空间

3、商业模式能否复制

4、能否和资本市场对接

四不做:

1、产能过剩的项目不做:除非你是整合者要整合过剩的产能。

2、不赚钱的项目不做:在做业务前,一定要把盈利模式搞清楚,把账算清楚,不要糊里糊涂地去做。

3、不熟悉的项目不做:你一定要了解这件事情,或者你班子里有人特别了解这个事情,如果谁也不了解,十有八九会出问题。

4、有明显法律风险的项目不做:我们做一个好项目比参与一个复杂的项目要容易得多,参与一个有法律纠纷的事情会浪费你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四要:

1、风险评估:做企业没有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2、专业协同:要研究是不是能发挥协同效应。

3、收购团队:这个新业务要不要收购团队?是自己起炉灶还是收购已有的团队?我主张收购已有的团队。

4、执着坚守:假定你真的要做,你就要坚守执着地去做。

“四问、四不要、四做”不见得对每一个企业都精准,但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一定要有这种概念。

2

有效创新

在创新的时候,要讲究有效益地创新、有目的地创新,有质量地创新。什么是创新?

我们经常讲“科技创新”,其实科技创新是把科学、技术和创新融为一体了。事实上,科学的发现是技术的基础,技术的发明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和科学不在一个层面上。

图片

创新是企业做的事情,核心是什么?是“新组合”,是新的要素和新的条件组合起来。像电动车,就是电机、电池和电控的组合,汽油车就是油箱、发动机和方向盘的组合。京东就是平台、外卖、互联网的组合。实体店就是售货员、柜台和商品的组合。

由于这些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了创新,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个组合一定是在企业里组合。这个组合谁来引导呢?就是在座的大家,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领导者。

创新的方法有什么呢?我给大家研究了几种方法,到底哪种方法适应我们?

第一,自主创新还是集成创新?

自主创新往往指原始的创新和独立的创新,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投入比较多,但是我们必须投入精力做自主创新。像华为一年投资1620亿进行自主创新,相当于中科院两年的科研投入,这些大企业是可以做的。

像我做医药,我也常跟大家讲要“双十定律”,发明一个新药总需要十年时间和10亿美金的投入。现在我的同事告诉我说,董事长,10亿美金不行了,现在发明一个新药平均26亿美金,所以这是不容易的,但是也必须干。

和自主创新对应的,是集成创新,也就是有借鉴的技术和自己的创新结合起来。比如说电动车,这个电动车特斯拉有,比亚迪也有,原理差不多,实际上都共同借鉴的、推动的一个技术。其实企业里我们大量用的是集成创新。

第二,持续性创新还是颠覆性创新?

企业大量用的创新是持续性创新,也就是渐进性的创新,每一天可能都有进步。

和持续性创对应的是颠覆性创新。比如说数码相机颠覆了胶卷相机,现在正在颠覆的就是电动车颠覆汽油车,而且这个颠覆速度加快了。

一般来讲,一个行业大概15到20年左右会颠覆一次,我们也要重视颠覆性创新。企业做好持续性创新的同时,也应积极尝试颠覆性创新。

第三,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不见得要做技术创新,也不见得要做高科技创新。其实高科技今天在美国的社会贡献率也只占1/4,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占3/4。

什么叫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今天商业模式创新比比皆是,拼多多、京东、淘宝、滴滴打车,其实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平台加互联网没有太多的高科技可言,但是他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他也是创新。

高科技需要高投入、长时间地进行,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高科技,创新也要理清思路,进行有效的、有质量的、有目的的创新。

3

强化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你有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商业模式,管理做不好,一定会失败。

做企业前面有两面镜子,一面是美国人,是“创新+资本”;第二面镜子是德国和日本,是“技术+管理”

图片

我们中国是什么方式呢?我说是“制造+市场”,或者“制造+销售”。但是我们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我觉得我们必须把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综合起来,打造综合优势,就是“创新+资本+管理+市场”

我们主要是靠制造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能满足中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可以满足任何一个国家,这是我们的长处。但是我们的制造业总不能只做中低端,我们得高端化、品牌化。

高端和品牌非常重要,施振荣的微笑曲线,两个嘴角最赚钱的第一是专利技术,第二是品牌,嘴唇下边最不赚钱的是加工业。所以我们如果仅仅制造,如果没有品牌不能高端化,我们挣的钱就会大量流出,却把污染和劳动都留下了。

我写了本书叫《三精管理》,管理实际上是三件事——组织、管理、战略。三精管理也是针对这个去做的,分别是: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我希望大家在管理中去创造自己的方式方法。

4

资本运营

最开始我们是产品运营,但是现在我们有两个市场,第一是产品市场,第二是资本市场,资本是我们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如果没有资本,你无法创新,也无法做企业,所以要特别注意资本运营。

中国资本市场这33年历经了很大的变化,30多年前应该叫工业资本市场,那时候有利润就行。但是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说光有利润不行,还要有价值,科技含量、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在今天很重要,我们要重新认识资本市场。

图片

现在要做上市公司,不光要融资,还要为市场创造价值。创造价值里面有两个,第一要分红,第二要创造价值、要有良好的股价。你像茅台,茅台其实只融过一次资,融了22.44亿,但茅台这么多年分红分了2千多亿,然后他的市值现在是2.3万亿。

高市值公司有三个特点:行业龙头或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高盈利性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稳定

今天是一个资本社会,我们既要重视产品经营,又要重视资本运营,把这两个结合起来。

5

共享机制

这么多年来,受美国影响一直是股东至上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好处是有效率,缺点是两极分化和环境恶化。

现在我们提出整个利益生态都得维护,尤其是客户和员工这两块,我们得把员工当成人力资本,任正非讲的“知本主义”,知识成了资本,这是今天的一个重大的变化。

华为靠什么?两点:

第一,有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任正非是条汉子。

第二,华为的财散人聚的机制,就是员工持股的机制。

任正非现在的持股也只不过有0.75%而已,他是全员持股,任正非说在企业里分好钱,就能挣多钱,把钱分好了,绝大多数的工作就都解决了,所以我在这里讲一定要重视机制。

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不光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让社会更美好、更公平,让人力资本和经营资本共享财富,是一种公平,也能带来积极性。

6

防范风险

我们今天要迈向第一,但是在迈向第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风险。我给大家归纳了四种风险:周期性风险、经营决策风险、资金链风险、大企业病风险

图片

一是周期性风险。

经济有周期,甚至不少行业也有周期。50年一个周期已经被历史验证了。用什么方法来抑制这个周期?就是用创新。

2017年我到万科,我去见了郁亮,他说宋总,房地产金周期过去了,我要捂紧钱袋子,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你看我们现在出问题的上市公司,他们当时都在高歌猛进,他们认为房地产还方兴未艾,这就是判断上的问题。这几年过去,你就看到了这些企业完全不同的结局。

周期上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步子快一点,周期下行的时候,你要特别谨慎,要稳健经营,以不出错少出错这个为标准。

二是决策风险。

企业的经营决策实际上是在风险和发展中的两难选择,只顾发展,不管风险,会轰然倒下;把风险看得很大,不发展,会止步不前。做企业要发展,还要防范风险,恰恰是决策者的任务,能不能既要发展还要能够回避掉这些风险,则考验了决策者的水平。

“爬上一座山峰可能10天时间,掉下去只需要10秒钟”就是这个意识。吉姆·柯林斯写了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他在这本书里揭露了美国大企业的失败过程,这是20多年前的书,你现在再看和我们差不多,失败是五个过程:

第一,狂妄自大。

第二,盲目扩张。

第三,漠视危机。

第四,寻求救命稻草。

第五,被人遗忘或濒临死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吉姆·柯林斯没有说,我给他写了四条,我认为这四条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第一,规模做大以后要有忧患意识;

第二,在扩张时要突出主业有取舍;

第三,出现危机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力应对;

第四,解决问题时要对症下药有效解决。

三是资金链风险。

企业倒闭的唯一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资金链至关重要,做企业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资金链。现金流就是过冬的棉袄。企业现金上有几个问题很重要:

一是重视财务的预算,量入为出

二是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三是控制好“两金”占用;有时候我们有利润,没有现金流,为什么?现金流被“两金”——库存和应收给占用了,账面上好像有利润,但是没有现金,事实上现金流是正的你才能行,如果你现金流是负的,你的资金在外出,最后你会入不敷出会倒下。

四是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做大后,你会发现账面上有很多货币现金,但是同时,又贷了很多款,所以你会存贷双高,但是贷款的利息很低,存贷被银行赚去了。像央企做得比较大,归集好资金,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企业由于资金的归集这一项,每一年可以节省70-80亿人民币的利润。

最后,大企业病风险。

大企业病大企业得、中小企业照样得,企业的逻辑是成长,但是成长过程中你容易长疯了,所以企业必须经常剪枝,瘦身健体。

我把大企业病归为了六个现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气低沉、投资混乱、管理失控。

企业怎么解决大企业病?

第一,减层级。要不停地压缩层级,三级为限,不要再多。

第二,减机构。减公司家数,家数不要多,要越少越好。

第三,减冗员。富余的人员要减掉。

这个过程要不断地做,企业一边成长一边减,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个企业才能健康。央企在过去六年,减掉了2万多家企业,占整个央企的44%,这个力度是很大的。企业一定不能得大企业病,得了大企业病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盲目地扩大规模,最后一定会内部支离破碎,最后轰然倒下,所以我建议还是企业的规模适中,得心应手为好。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