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是中国国内顶尖大学。 这里曾出现无数的俊杰,有的留学国外,留在海外,这有些遗憾;有的扎根祖国,立足于国家建设,这值得尊敬。 基于清华大学一直以来的突出地位,在1965年建立了四川分校。 当时的清华大学四川分校的指向性很强,主要为大三线建设培养优质人才。 故事,就发生在清华大学四川分校...... 1、女学生得急病,命悬一线,老师和领导们四处寻药![]() 右一为年轻时期的谢静宜 1973年,清华大学四川分校,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女学生得了肠穿孔,被误诊为感冒。 这么大的病,竟然被误诊,结果可想而知,几天下来,所谓的“感冒”未治好,腹腔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水、食物残渣,让这女学生痛不欲生。 这是要危及学生性命的,真的是命悬一线,十万火急。 四川分校的医务部门显然不能治疗这个疾病,而当地医院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欠缺一种进口的特效药。 无奈之下,这个消息反馈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很遗憾,清华大学的医学院也没有这种特效药。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众人发动各自的能量,四处寻找这个特效药。 可是,依然没有找到。 女学生命悬一线,生命垂危,但特效药迟迟找不到,难道看着这朵未完全盛开的鲜花提前凋谢吗? 不,不能这样。 消息终于传到了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谢静宜这里。 谢静宜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认识的人也数量不少,她开始帮助寻找这个特效药了。 2、为了救女学生,“毛主席的特效药”被借![]() 新中国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开始全面发展。 但是,原本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各种制裁。 虽说,苏联老大哥曾经帮助我们全面发展,但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关系大不如前,甚至在1969年和中国在边防大打出手,这就是著名的“珍宝岛事件”。 和美国本来就不好,又和苏联老大哥交恶,我们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影响,一些重要物资的进口变得非常艰难,特别是一些特效药,完全做不到大量进口和大量储存。因此,一些需要特效药的病人,面临极大的风险。
谢静宜将电话打到了北京305医院。这是一家建立于1969年的综合性医院,设施先进,药房药品众多。 接到谢静宜的电话后,当时的负责人安排人快速寻找。 但是,找遍305医院的整个药房,也没有找到那一款特效药。 要不,打卫生部试试? 想到就做,赶快电话联系。 遗憾再次发生,还是没有找到。 难道,看着那位女学生病死吗? 当然不。 少不等于没有,在领导云集的中南海,或许就有一些特效药的。 谢静宜宾想到了中南海,电话很快打到了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这里,让其帮着查一查,看中南海有没有这款特效药,如果有,能够在不影响毛主席和其他首长用药的情况下,拨一些过来救那位女学生,那就感激不尽! 很快,张耀祠回电了,经过中南海医疗机构的查询,库房确实有这种药,本来就是为毛主席等人准备的,但事出紧急,只能分一部分给四川那位女学生用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清华学校的谢静宜等几位领导很激动,再也无法淡定,有人甚至红了眼圈。 事不宜迟,马上取药,然后赶快送往四川。 于是,清华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吴生荣取了药,然后坐飞机将药第一时间送到了四川分校。而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校医院也派出了医生。 万幸,曾经命悬一线的女学生得救了,很快脱离了危险期。 ![]() 谢静宜 从中南海“借”药,事出突然,也没有提前汇报给毛主席,谢静宜认为不妥。两天后,谢静宜主动去向毛主席汇报。
在毛主席这里,谢静有宜说道:“老人家,用了你的药,救活了一个病人!” 毛主席愣了,问道:“怎么回事?” 原来,这件小事,大家就没有惊动毛主席老人家,所以毛主席并不知情。 于是,谢静宜将此事的前前后后,一一讲给了毛主席。 听到女学生暂时转危为安了,毛主席也松了一口气,说道:“什么用了我的药、中央首长的药,这根本不对,救死扶伤,谁急用,就给谁用。” 停顿片刻,又说道:“以后再遇到这种找不到药的事情,还到中南海找药好了。” 3、一段时间后,毛主席问道:那个女学生怎么样了?![]() 谢静宜 一段时间后,谢静宜再一次去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汇报完之后,毛主席主动问起了那位女学生的情况:“四川那位女学生怎么样了?完全康复了吗?还能继续读书吗?” 当听到一个个肯定的言语之后,毛主席连着点了好几下头,说道:“好,好!” 关于中南海“接药”这件事情,知情人很少,毛主席也不让说,不想让大家知道。 所以,那位女学生不知道,参与治疗的医生也不知道,只知道这药来自中南海。如果,那位女学生知道能活下来是用了毛主席等人的特效药,那该多么感慨啊! ![]() 毛主席就是这样,他心里装着的是人民群众,只要对大家有帮助,他就愿意提供各种帮助。可以这样说,毛主席被广大人民群众爱戴,那是有道理的,他能把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永远放在第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