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学子3

 木言禾四毛 2023-09-12

我也加入“接送娃族”行列,开始了老年生活的新实践、新体验。

我骑电动车带着Coeeff,Milk自己骑自行车。我们相伴而行,人少时欢乐比拼速度,人多时相互提醒注意安全,快快乐乐地上学去。快到校门口时,Milk到停车处停车,我直接送Coeeff到离校门最近又合适的地方停下等待。本想等Milk过来带着Coeeff一起入校,不想跑过来Coeeff班的一名女同学,老远就喊:“于孟涵。”这个时候,Coeeff直接迎上去,牵起女孩的手,既不回头打招呼,也不等他哥过来,就蹦蹦跳跳奔校园里去了。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想起刚才一霎那,我“牵手”“放手”,他“换手”“摆脱”“再牵手”,比之我牵手还兴奋、喜悦的样子,说不出是失去,还是得到,是失落,还是幸福!

牵手接送娃,据说是“中国特色”,有关成因和评说很多,最近,又有专家加入建议。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和有利的一面,就有不好和不利的一面,关键是看实际状况。任何脱离客观现实的评说,都不是实事求是地态度。其次是要权衡利害,“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就比如刚才“牵手”“放手”那一幕,今日牵起你的手,最终是为了明天放开你的手,牵手是为了成长,放手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固执牵手、过早放手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的进步在于把握“牵手”“放手”的时机和度。今天我牵着你的手,明天你牵起别人的手,世界就多了一个家庭细胞,会有伤感,会有失落,但是,真正勇于直面人生,真正有大爱的父母,都会希望孩子牵起别人的手。  

此刻Coeeff的背影,瞬间浓缩在了一个画面里,正在成为明天的希望,到我这儿却成了昨天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