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上头啊,又好怕它烂尾

 yushi823 2023-09-12
Sir发现最近韩剧开局都很猛啊。

《假面女郎》女主在床上运动中反杀渣男。

图片

两个女生用红绳,绞杀家暴男。

图片

《国民死刑投票》,动用私刑,让全民投票来决定一个逃过法律制裁的“恶人”是否被杀。

图片图片

《绝世网红》是来自网红的复仇,揭开网红运作机制的潜规则、黑料、向网暴者复仇。

绝的是,女主靠网红混到上层后,看到富人家庭服务,佣人跟着总裁回房间的脚步,神不知鬼不觉地帮他脱掉鞋。

图片

发现了吗?

这些韩剧都套着时下热点话题:擦边直播、女女互助、阶级黑暗……

噱头十足,全是我们想看(又不能拍)的。

韩剧高度内卷,快速迭代,稍微一段时间没留意,它就以你意想不到的面貌出现。

但。

也有一个问题。

前期追得越上头,可能烂尾的时候越破防。

为什么呢?

韩剧虽爽,Sir也推荐了不少,今天要聊一聊它“副作用”。


01
话题制造机

这两年韩剧爆款频出,一个强劲的发动机就是——

海外流媒体平台入局。

Netflix和Disney+开拓亚洲市场,韩国是一个重要的跳板。

看看《鱿鱼游戏》有多火就知道了。

图片

今年,Netflix预计将推出史上最多的韩国影视作品,一共34部韩剧。

Disney+去年11月推出的50余部片单中,韩国以13部占据最大比重。

海外的OTT平台也在韩国制作方手里,占据了新的优势。

韩国内容振兴院去年的韩国制作公司问卷调查显示,制作节目签约优先考虑顺序是:海外OTT(77.8%)、综编台(JTBC,tvN等)(74.1%)、本土OTT(63%)、三大台KBS、MBC、SBS 59.3%)。

Netflix不仅带来的资金,也带了美剧创作风格。


因此像美剧那样快节奏的爽剧和复仇剧也变得越来越多,这类故事更容易刺激观众,在网络上引起讨论。

Netflix首席执行官特德·萨兰多斯在韩国参加活动时就曾说过,“Netflix要做的是选择故事,选择讲故事的人。目标是尽可能支持它,使它达到最大的期望。”

最近热播的《假面女郎》,在Netflix平台上拿下了非英语区第一名的成绩。

图片

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反响,流媒体平台通常选择投资那些最容易激起网络情绪的题材。

而大量的作品又提供了数据库——

什么会爆,他们可太懂了。

于是一大批敢拍、大尺度、社会批判的韩剧诞生。

香是香了。

但这样一套模式,能持续很久吗?



02
爽过之后

韩剧烂尾,一直是一个保留项目了。

如果说过去的烂尾是因为编剧创作乏力。

那么现在经过大数据题材激化后的韩剧,烂尾几乎是先天决定的——

管杀不管埋。

噱头先行,把人骗进来再说。

《假面女郎》结尾不顾剧情逻辑,走上爽剧路线,落入了俗套。

朱五男是一个只能对着充气娃娃释放性欲的宅男。

图片

他的母亲金庆子(廉惠兰 饰)得知儿子被杀后,也不了解儿子被杀的原因,而是学习各种计算机技能、支枪购买,找到金貌美复仇。

就算金貌美最后自首进了监狱,她也要祸害她的女儿,到处散播她女儿是杀人凶手的消息,甚至计划杀掉她女儿。

最后的结局,她却被赶来抓越狱金貌美的警察击毙了。

图片

让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支枪购买、去整容、潜伏在女主女儿身边,就只是为了复仇?

以复仇驱动人物去做遍所有疯狂的事情,反而丢掉了潜藏在人物里更丰富的人性。

就算复仇母亲的人物形象非常疯批,足够深入人心,甚至韩国人都在说应该给廉惠兰的演技颁奖。

但有什么意义呢?

像《假面女郎》这样的韩剧通过复仇为单一的目的导向,反而稀释了当中隐藏的社会问题,消费了大众的情绪,却没能缓解焦虑。

面容焦虑的女主,最终还是走上了整容、杀人、进监狱的路,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结局。

大众情绪只停留在了对剧情评价的表面,除了愤怒,也没有更深入的可思考的空间。

03

“一次性”的社会议题

爽剧模式。

开头,通常一个人是如何受尽了社会的折磨,再开启buff技能。

《假面女郎》金貌美在公司被评论外表、工作能力等等,导演用俯视的镜头,让人感到压抑的社会氛围。

图片图片

用镜头展现了沉重的社会氛围之后,迅速让女主迎合大众潮流走,最终走向不归路。

《国民死刑投票》里,展现了一个为有罪之人执行死刑的民间组织,开启了预告杀人,与韩国最近的新闻事件形成了现实映照。

剧中却变成了警方和犯罪方的斗争,用舆论让大众站对他们有利的一方。

忽视了预告杀人的犯罪者这一群体内心的刻画。

在现实中他们是一群因为被社会抛弃而报复社会的人。

7月21日,韩国首尔一地铁站发生故意伤人事件致1死3伤;8月3日,韩国京畿道发生无差别伤人事件,致1死13伤。

韩国光州,“杀人预告”事件频发,警察在公共场所巡逻


韩国的《中央日报》报道,其中开车撞人的22岁青年,未能考入特殊目的高中(艺术、体育、外语、科学、国际、师范类高中)。

失落之余他从普高退学,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在社会中屡屡受挫导致他于2020年被确诊为分裂性人格障碍,从此进入社会孤立加剧的恶性循环。

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申镇旭表示,“最近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韩国社会底层凝聚着多大的攻击性能量。”

与此同时,“杀人预告”言论在韩国社交网络上猛增,引发民众恐慌。

8月8日,韩国警察厅表示,截至8日上午9时,共有67名“杀人预告”发帖者落网,其中34人未满20岁。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室长周元指出“难以进行健康的社交生活的青年正在出现”,“最近事件集中在青年层,与经济困难不无关系”。

韩国青年(15-29岁)失业者和非经济活动人口2020年飙升至81.8万人。

图片△ 图表制作:金走源记者

社会氛围的压抑,和剧中的极致爆发,二者形成了呼应和互补。

渐渐地。

创作者不再深入反思社会病态的肌理,因为他默认,就是这样的,懂的都懂。

同时,也越来越忽视铺垫主角的心路历程,因为他默认,没人关心,大众只需要最直接的发泄。

于是,几乎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公式——

社会黑,主角疯。

看似社会议题更多被讨论了。

但也只是,短暂地关注了一下,发泄完即走。

04

影响力的反噬

当然。

批评韩剧一定会带来反对的声音——

“自己都拍不了,怎么好意思挑剔被人拍得怎样。

当然得承认。

韩剧是可以改变现实的。

《素媛》《下一个素熙》的上映,推动了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

图片

再者。

即使没有直接推动立法,改变社会。

指出问题,本身就有其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次次会说韩剧“真实”,哪怕有不少夸张的成分,也依然说出了一些身边刺痛我们的事实。

但。

也正是因为珍视表达。

我们才更期待,用好这份表达。

而不仅仅是,利用社会上各种极端事件,让人们变得恐惧和焦虑,再将改变社会的渴望寄托到电视剧里的复仇英雄身上,来制造幻觉。

甚至。

观众也开始恐惧韩国影视剧里展现复仇爽剧的激烈现象,也会造成现实模仿事件的发生。

其实我们在韩国影视剧里看到更多的是小人物反抗社会的阶段性胜利,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社会问题靠个人是远远不能解决的。

在韩国也有律师针对《国民死刑投票》里大众参与死刑投票的事件进行法律分析,从法律上讲,这被认为是帮助主犯(逃亡)犯罪的从犯,在法律精神上和无形上帮助(鼓励、应援)也属于杀人帮凶。

多年前,我们对韩剧的初印象,是细腻的爱情、鲜明的人物,带着滤镜的氛围。

图片


后来,《燃烧》《寄生虫》等韩影以其锋利的现实话题、从文艺推进社会改良的力量再次走上国际舞台。

图片

从甜美浪漫,到苦涩压抑。

韩国影视剧的转变,紧贴社会需求。

而在不同的节点,也都牵动着国内观众的神经,不由联想——

这根漫长的引线。

会不会在多年之后点燃我们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

Sir不期待韩剧那么“爽”,暴烈地展示黑暗,又用复仇一笔带过。

而是想看到它慢一点,真一点。

这样才可能留存得久一点。

久到等有需要的一天,我们还能拿出来复习参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