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宝康·台湾行杂记(二)(三)

 新用户24030ygV 2023-09-12 发布于北京
台湾行杂记(二)——在台湾感受台风
    在台湾期间,正好遭遇2008年第七号台风,大陆叫“海鸥”,台湾叫“卡
玫基”。
    台湾是一个多台风的地方,我们听台风警报时,经常会听到台风在台湾花莲登陆的消息。7月17日至18日,第七号台风在台湾登陆,风力不算大,8至10级,雨可真不小,一些地方两天一夜降雨量达到1100毫米,造成一些地方桥梁冲断,公路冲毁,山体滑坡。据台湾媒体报道,共有18人死亡,8人失踪,18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五亿新台币。17日下午,我们从台北驱车赶往位于南投的日月潭,受台风影响,一路上已经下起了雨,5点多到日月潭时,雨一阵紧似一阵,我们匆匆坐船游览了一下日月潭,不到6点就赶往台中。因坐车时间长,大家有点累,夜里睡得沉,风急雨骤浑不知道。第二天清晨醒来,仿佛有点特别冷清的感觉。撩开窗帘一看,只见雨下如注,风一阵一阵地呼啸着,路上没有人,没有车。台风已经来了。打开电视,全是台风、豪雨的消息。后来,又有了一些地方停班停课的公告。我们也接到通知,因为道路封闭,山体滑坡,阿里山已经关闭,今天行程取消,大家在宾馆休息。于是,我便看看电视,读读这次带来的唯一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台湾感受台风。
    从诸多的台湾媒体报道看,台湾人对这次台风造成的灾害有很多的骂声。一是骂台湾气象局预报离谱。因为台风预报说雨量最大的只有400毫米,但实际上却有1100毫米,并且下大雨的地区事先根本没有提到,让人猝不及防,酿成大灾。二是骂马英九不恤民情。因为18日上午马英九不知道灾情厉害,按计划去健康体检,老百姓和在野党自然要大骂了。三是骂政府反应太慢,应对不力。最早公告停班停学的县是在早上7点28分,迟的则到了8点多。已经出门上班或送孩子上学的市民自然很不满意。而遭灾的人则抱怨政府救援不力,水利工程不顶用。台湾人是很会骂政府的,遭了灾自然更加要骂了。
台湾行杂记(三)——在台北参观故宫博物馆
    到台湾,故宫博物馆是必到之处。2008年7月1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馆参观。知道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晓,台北故宫博物馆是1931年为了躲避战祸,特别是抗日战争一触即发,原来珍藏于北京故宫的文物开始了四处迁徙。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将六十万件文物运到台湾。几经辗转,1965年才进入这座仿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建筑,其62万件收藏品大多为过去中国皇室的珍藏品,被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琳琅满目、流光溢彩,太多的的宝物,实在让我们目不暇接。似我等俗人,只能入宝山而空归。当然,像著名的翠玉白菜、东坡肉之类,其逼真、其神韵,自然令我们啧啧赞叹,神往不已,确实不愧是天下最贵的“白菜”“肉”。而更多的珍品,靠了导游的介绍我们才知道其是非常珍贵,如洛克菲勒愿意用60亿美元来交换的一只瓷碗等等。至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玉圭、公元前827年的毛公鼎,其史料、文物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只有感叹而已。据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展品三个月一换,你若想看完全部藏品,得几百年,可不大容易。
    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馆,在古代的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精良的青铜剑等武器,但到明、清后期,更多的是王室的玩物,非常精致,非常别致,自然也很珍贵。然而,玩物只能是玩物,于国于民全无益处,只有害处。当官的、有才气的都把精力和心思用到讨好皇上去了,国计民生却无人关心了。玩物丧志,曾经的文明古国日见落伍,败亡,也是无可奈何的必然了。站在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台北故宫博物馆里,不禁让人感慨唏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