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恩平经济学》第二章 百分之五现象(科幻理论小说)

 东海寻人 2023-09-12 发布于广东

  很久很久以前,马恩平老师的祖先的故乡地球有一个名为累丘的国家,人民很喜欢收藏古董,这个市场是该国很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后来一个叫丑聚的公司把线下古董交易搬到了线上,大大方便了古董交易,使得这个市场更加的欣欣向荣。再后来丑聚逐步垄断了交易信息平台,将交易“抽税”(该国将古董交易上交给信息平台的信息费称为“抽税”)比例从0.03%一步步提高到30%。直到有一天古董变成了大资本家转移资产的工具,跟普通人再无瓜葛了。由于大资本家已经不需要线上交易平台了,丑聚也就跟着倒闭了。

 第二章《百分之五现象》 

  在上第一堂课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宇宙纪年5202年10月15日那天简短的收徒仪式结束之后,老师先是带我去了5楼的历史文献收西藏柯依星分区,然后告诉我就从我最熟悉的地方,按照柯依星-哲玉星-吉布森星的顺序开始学习吧。不过我马上告诉老师,其实我最熟悉的是哲玉星,并非柯依星。

  我的故乡柯依星虽然是一颗很自由的星球,但它被七大财阀家族控制着经济,人民很往上升级阶层,出身即决定社会地位,社会固化非常严重。有能力、有追求的普通人往往会选择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就像我一样一直想逃离那里。

  自打懂事起,我的律师父亲柯察夫斯*阿曼就跟我讲了很多关于哲玉星的故事。尤其是先知杨美楠与初代哲玉星先民艰难恢复地球文明波澜壮阔的史诗,令我十分感动;还有哲玉星第一位女性规划局局长马乘臣的著作《马乘臣回忆录》所描述的“后先知时代”的复杂历史,带给我很多思考。这些都使我对哲玉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憧憬,以至于高中毕业就申请了寻仁市经贸学院的留学机会,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十年才返回柯依星。

  在哲玉星求学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颗星球,也更加热爱这颗星球上的人民,甚至胜过我的故乡柯依星。哲玉星人继承了先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规划局的统治下社会十分稳定,一切井井有条。不仅有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而且比较有人情味,在这里我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如果不是父亲患了淀粉样蛋白病变综合症,我想我也许会一直住在这里。

  至于吉布森星人,是武力值可靠且忠诚的盟友,十分尊重学者,有知识的人才是富人,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吉布森星是科学家或者学者的天堂,但他们的社会终归是比较冰冷,对没有才华的普通人歧视非常严重,这让我很不舒服,跟我一直所持的“人人平等”理念不符,所以得排到第三位。

  老师当时还挺诧异的,但也只是嘀咕了一下“哲玉通”这个词,随即改变了教学计划。他带我去了地下室的一间杂物间,让我搬一箱材料回去宿舍“预习”。

  这特别的预习作业,不禁让我回想起在寻仁市经贸学院上学的经历。

  当时教保守经济学的黄银礼老师搬了20箱材料让我们班21个学生每人自由挑选一箱当作选题材料,为期一个月完成论文。20箱分给21人,意味着会有一个人得不到材料而无法选题进而无法完成作业。所以为了学分,为了抢到材料,大家也是拼了,场面十分混乱,不堪入目(不忍回忆)。

  遗憾的是,没抢到材料的人偏偏是我。尽管我努力向黄银礼老师争辩,却无济于事。而且他还特地强调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当时真是气死我了,以为他是对我这个外星人有意见。

  当然了我也不是吃素的,当同学们都以为我交不出作业的时候,我已经想好了对策。我暗地里以帮助同学们写论文为借口,努力与他们打好关系,逐一收集到了那20名同学所获得的材料信息概况,然后查阅了不少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分析成综述,赶在最后一天有惊无险地交出了论文——并且还得了最高分,一时间轰动整个学校,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回到宿舍,当我打开箱子的时候,就傻眼了。箱子里竟是437份合同,有薄有厚,涉及房地产、保险、餐饮、医疗、农业、运输等等各行各业,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时间跨度也至少有两百年,有几份因为年代久远字迹都变得模糊不清了。内容五花八门,但关键只有老师的一张纸条“这是全面实行电子合同制度之后被淘汰的合同”就没有其他任何提示了。

  我整理了两三个小时,却没有任何头绪。这跟以前的情况完全不同,黄银礼老师提供的材料都有关联性,所以我能通过其他同学获取对应的情报,大致猜到他布置作业的意图;而马恩平老师提供的材料找不出任何规律,很难看出来这几百份合同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联。感觉马恩平老师跟黄银礼老师的手法差不多,酷爱考(折)验(磨)学生——不,可能更盛。

  到半夜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李洛老师的名言:“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就必须跟政府官员打好关系,这样你才能拿到关键的经济数据。”灵感瞬间便来了。

  通过电子扫描提取每份合同出现的数字,然后输入给AI分析关联性进行归类,按照时间、行业、地区等因素分别作出相应图表。仔细分析这些图表之后,渐渐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结论,这是纸质合同时代哲玉星经济的一个缩影样本。

  不过也奇怪,哲玉星那两百年的经济虽然有波折,总体上大致是不断增长的一个过程,这应该不算很特别,我感觉马恩平老师不会只是想要这么简单的结论吧?

  第二天我喝了一杯醒立得提提神(非广告植入),怀着忐忑的心情抱着那箱材料与我分析出来的图表去“上课”了——那是在马恩平老师的半自动清洁车上“听讲”的,已经淘汰了的型号,清扫地板的时候还是会发出一些噪音,功能远比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全自动扫地机器人差许多。

  不过总体还能接受,其实不影响“上课”。

  马恩平老师应该早就预料到我昨晚睡眠不好,这点从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又递给了我一叠材料。

  “先大致看一下。”然后他又自顾自地忙他的工作。

  这是一份被判不及格的毕业论文,来自必湖大学一位叫曹阿平的学生。根据略微泛黄的纸质来看,时间应该是最近几十年至近几年。我大致翻了一下,在材料中多处提及的时间截止至宇宙纪年5172年,估计这份毕业论文至少有30年历史了。也许你会问,毕业论文肯定有签署写论文的时间,这个是基本常识。那我告诉你,这正是它不及格的原因之一。

  它扣分的地方可不止时间这一项,内容也有很大的问题。众所周知必湖大学以农业科技闻名于世,这份毕业论文研究的正是蔬菜价格与天气的关系。虽然它调查了很多数据,也很全面,各种图表分析也基本到位,但是结论只是很简单的“天气显著影响菜价”——这个常识还用说?

  不过我转念一想,这该不会是马恩平老师给我出的第二道难题吧?让我从中找出极其特别之处?它跟“预习”作业有什么关联吗?我该从何入手呢?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我苦恼的时候,这时清洁车刚好清扫完大门内侧走廊,来到了图书馆大厅。马恩平老师按下了暂停键,清洁车逐步减速,停在了图书馆大厅中央,然后他神秘地问我:“克努,你觉得他的结论怎么样?”由于回音的缘故,让我产生了一丝丝被审判的感觉,仿佛神话故事中的神主向凡人问话一般。

  “确实不怎么样,这种论文到我手上也肯定判不及格......”这是我的回答,当然是很不自信的,自然是没有回音产生。

  “那过程呢?”马恩平老师又问。

  听闻此言,我猛地抬头,仿佛被瞬间点醒了一般,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马上再翻一遍论文。

  “哦,他调查得很细致,收集的数据也非常全面,只是选题不太合适......”虽然还有那么一丁点不自信,但总算有点眉目了。

  对于我的回答,似乎也在马恩平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先是点了一下头,然后又摇了一下头,接着慈祥地笑了一声,伸出右手食指用指腹轻轻地敲了三下我的脑袋,说道:“克努啊,你这个'哲玉通’不要忘记了'管中窥豹’这个成语,经济学家的基本功就是从细微的经济活动中窥视背后的机制。”

  管中窥豹这个成语我年幼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以为比喻的是人类短视的问题,后来经过父亲解释才明白它真正的内涵。有的人通过小管子看世界,看到的仅仅只是一个斑点,但善于思考分析的人,能从这一个点还原出整只“豹”!

  马恩平老师的提示再次启发了我,我随后又翻了一遍论文,终于发现了这篇论文的特别之处——调查过程十分全面!曹阿平的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气与菜价这两项数据,他还同时调查了很多哲玉星联合国政府的一系列抵御自然灾害的保供措施,也统计了调查的时间段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将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都进行了调查,数据十分全面。调查中的一部分保供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管是普通的下雨天气,还是严重的雨雪灾害,政府总能大致保证充足的供应,波动一直控制在0.1%以内——但是即便供应一直是足量的,一旦遇到不好的天气,哪怕是毛毛细雨,菜价一定上涨。很显然这不是普通的常识就能解释得通的,其背后一定有一股隐藏的机制导致了这一现象。

  “是伦理观!”我惊呼。

  “对,”马恩平老师听到了我的正确回答十分高兴,“正因为下雨必然涨价,是普遍的常识,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不管政府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菜价不涨。调查报告中提到一次盘古市下雨,而供应蔬菜的麻依市阴天,但盘古市的菜价还是上涨了;之后盘古市持续下了6天雨,逐渐带动了西侧山口市、高建县、峡北市、天南市、周渠县、峡西市、山西县的菜价上涨,而这6天内东侧的麻依市、雷载市、梁凉市、齐面市、寻仁市虽然仍是阴天,但菜价也跟着涨起来了,影响范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哲大陆面积。”

  虽然此时我因此意识到了伦理观的重要性,但仍不免有疑惑,特地问马恩平老师:“难道政府不可以人为干预菜价吗?使其完全不受天气影响。”我印象中它们的产值占比并不算很大,长期都是百分之零点零几,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控制菜价对于政府来说不算难事,即便是通过补贴来稳定菜价也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马恩平老师马上否定了我的观点,他说:“这种伦理观如果没有改变,直接强行限制菜价,会打击供应商的积极性,导致他们有意或者无意减少不好或者不喜欢的天气下的蔬菜供应,即便政策限制了菜价一成不变,但供应减少一定会让菜价以其他方式上涨。比如供应商可以将菜分成好几个品质,降低普通蔬菜的品质下限使其符合政府的限价措施,同时提高高品质蔬菜的价格上限逼迫民众购买高品质的高价菜,最终结果是平均菜价依旧上涨。有一部分老百姓会因为供应不足而买不到菜,甚至还可能因为投机分子绕过政府渠道大肆抬高菜价导致民众买不起菜,这样反而对老百姓不好。”

  顺着伦理观的思路,我似乎明白了马恩平老师布置给我的“预习”作业的用意,哲玉星那两百年的经济发展似乎也被某种伦理观推动着,别看货币总量一直在增加,但物价其实也是一直跟着上涨。就拿其中7份鸡蛋买卖相关的合同来说,两百年前单价大概是一单位货币一枚鸡蛋,两百年后就变成了一百单位货币一枚鸡蛋。不过因为涉及很多行业,437份合同也不能代表全部,且数据样本较少,我暂时没法算出物价上涨的具体数值,但通过各行各业拼接分布法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上涨的趋势,似乎物价上涨幅度是有规律的,稳定在一个值附近......

  “5%现象。”这是马恩平老师对这一规律的命名。

  我恍然大悟,赶忙去翻房地产行业的合同,并找出我昨晚制作的一份图表进行比对——

  在房地产租赁市场,但凡租赁时间超过一年者,出租方总是会在合同中要求租客每年多付租金给他们,大部分是以涨租的形式表现出来,两百年间初期大致在2%到3%之间,中后期大致在3.5%至6.5之间,大致围着5%这个数值波动,所以5%现象的命名主要从这里来的。

  也有一部分不是以按比例涨租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附加额外的费用比如每年固定的喝茶费(也有几份叫茶点费的)、折旧费,不固定的保险费、治安保护管理费等等。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一算出占比规律,但我心算了一部分数据,似乎也是围绕着5%波动的(当然了,有个别额外费用占比超过30%,属于不正常现象,剔除了)。

  住宅买卖的情况也有类似的规律,本来房屋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流逝,房屋的价格应该是不断下跌才对,但是哲玉星的二手房房价大部分都可以保持在买房时候的原价水平,部分历史时期还有较大涨幅,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抵消房屋使用寿命的折损。这股力量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房价围绕在一个期待的比例逐年上涨,这个比例稳定的时候二手房售卖能维持原价附近的水平,一旦这个比例增大较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幅度上涨的现象。

  当时我以为上涨幅度可能也是围绕着5%波动,后来我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其实不是,数值要低一些,大概3%左右。不管怎么样,马恩平老师将这一现象概括为“5%现象”是十分正确的,因为他最开始也是从房地产租赁合同中发现的。这个概括生动形象,道出了哲玉星人普遍的经济伦理观。

  为此我不禁感叹:“以往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物价完全由供需关系决定,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则物价上涨;以众为贱,供过于欲求则物价下降。后来有经济学家发现,有时偶尔会出现以稀为贱、以众为贵的现象,先是强行解释为'稀而无用则贱,众而有用则贵’,后又抛出'实际虽稀而心理预期为众故贱,本来是众而心理预期为稀故贵’的论断。殊不知物价实际影响因素既有唯物,又有唯心,供需关系并非唯一。”

  马恩平老师闻言甚是欣慰,遂而夸道:“克努,你的悟性很高!'5%现象’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包括资源、权利、信息的掌握者,为了获得更大利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希望商品或者服务能够持续增值的本能愿望,进而在经济活动中要求额外的与供需关系无关的“增值”收益。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均可能出现,很多时候它会出现在供需关系理论的逻辑之下,所以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即便是实际供大于求,心理预期也是供大于求的,但'5%现象’仍然可能发生,甚至有时还十分频繁。它可能是固定比例的直接涨价行为,也可能是巧立名目增加收费项目的变相涨价行为。很多因素都可以成为5%的借口,比如天气就是菜价的“5%”借口。  

  假如出现5%现象的行业非常多,那么这个社会的物价必定会按一定比例稳定地逐年上涨;假如5%现象出现在占据全社会资本总量比例很大的行业,那它一定会逐步带动其他行业,导致整个社会的物价逐年上涨。反之如果5%现象出现的行业非常少或者只是出现在占据全社会资本总量比例非常小的行业,那么物价大概率会维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水平。

  第一种现象很容易解释,因为大部分行业都额外加上了'5%’的成本,传导到销售终端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肯定是比原价高'5%’,甚至更高的售价。

  第二种现象则要结合市场供需价格理论进行分析,5%现象出现在占据全社会资本总量比例很大的行业意味着其他行业资本变少,政府如果增发货币的话导致货币贬值可直接引起物价上涨。政府维持货币总量不变的话,其他行业为了获得足额的资本,根据市场供需价格理论如果进行降价吸引资本回流就必须在原本降价额度基础上加上'5%’的量,无疑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可能没有利润或者负利润,为了生存其他没有5%现象或者5%现象比较少的行业必然只能通过涨价来维持本行业正常发展,各个行业逐渐被带动一轮又一轮地涨价。如果都涨价了,而货币总量不变的话,消费就整体萎靡了,政府最终不得不增发货币来避免危害更大的通缩。

  这种伦理观念没有改变的话,任何政策都无法阻止物价的上涨,哲玉星的菜价与天气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证。同时买卖双方的角色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并不是割裂的,他扮演买方角色的时候接受卖方的'5%’,必然要从他扮演卖方角色的时候也抛出'5%’来弥补这个差价;他扮演卖方角色的时候提出'5%’,在其他经济活动中扮演买方角色的时候,也需要忍受其他卖方的'5%’。所以5%现象成为行业普遍现象的时候,持续涨价会变成一种规律,先是在这个行业沿着产业链传导到初始生产端与销售终端,再由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通过转嫁成本的形式传导到其他产业。

  如果不遵循这种传导规律,则很容易产生更大的问题,因为社会整体的买卖平衡就打破了。掌握生产资料更多的优势阶层会持续积累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不掌握或者掌握较少生产资料的劣势阶层则会因为成本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而持续减少财富——财富高度集中流入某一阶层,逐渐扩大的贫富差距,带来越来越多的矛盾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隐患,它们最终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是战争爆发。”

  对此我向马恩平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马恩平老师,如果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改变规则,限制或者禁止'5%现象’,是否可行呢?”

  “完全不可取!”马恩平老师回答道,“就比如房地产市场,如果没有其他政策配合去改变人们的这种经济伦理观,直接一刀切禁止5%现象,卖家就会变着花样让买方补足这5%,比如喝茶费、折旧费、上架费、入场费、见面礼、保护费、关系打点费等等。这在那437份合同中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必你是深有体会,具体就不一一展开说了。

  政府讨论法案一项一项禁止这些费用的速度,肯定跟不上卖家的无限创意。因为资本的基本逻辑就是不亏钱,至少不能比以前少赚钱,除非是一场'行业经济危机’袭来,才会比较容易将价格全部打回原形。

  究其根本原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生产资料始终是掌握在以人为单位的社会制度中而非以整体为单位的社会制度。掌握者可能是普通人,也可能是资本家,但客观规律就是谁掌握了它,谁就决定了价值分配话语权。只有当社会进化到以整体为单位的社会制度,可以完全公平地分配,在那种伦理观之下这种不平等才会消除,真正解决5%现象。”

  “这......对于改变这种伦理观,我还真有点没信心。”

  “哈哈哈,克努,伦理观的改变自然是很难的,不然我们的宇宙早就进化到六级或者七级文明了。确实现阶段我们暂时是不能完全消除5%现象,但是主动且温和地解决他们有助于伦理观的进化,这也是消除5%现象的前提条件。有人去做,它就有改变的可能;有很多人去做,它就有很大改变的可能;全部人都去做,它就有百分百改变的可能。”

  由此可见,改变社会的整体认知,改变经济伦理观,是多么重要啊!就在这第一堂课,马恩平经济学的基石在我心中开始拔地而起。

  再告诉你们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个曹阿平因为毕业论文不及格,之后跑去参军了。(阿斯塔克议会联盟为了鼓励年轻人参加与帕恰斯帝国的千年战争,出的一项政策,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军拿到文凭。)虽然以他的年纪差不多可以做我父亲了,但后来我仍然坚持将他收入门下,成为学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我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马恩平老师的缘故,让我看到了曹阿平的闪光点。我认为他只是缺少一位像马恩平老师那样善于引导他的导师,他肯定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曹阿平现在是我的团队中最稳重的一员,尤其是在收集数据与人脉方面帮我解决了很多麻烦。

  再次感谢马恩平老师的“引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