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过庭《书谱》技法精讲

 爱阅读的老年人 2023-09-12
图片

孙过庭《书谱》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孙过庭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官卑职微,仅属八品以下,加之其字、其文在当时知晓者不多,全唐诗中没有孙的诗,其书法之名在当时远不及欧、虞、褚。仕途坎坷,交际不广,加之其个性倔强,从不怯步,为人清高,不求闻达,过着贪病交迫的日子。但孙安然处之,“养心怡然”,“不染物累”,这也是他能潜心开拓书艺、书理,孜孜不倦地著述的关键,正如陈子昂所言:“老有所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孙过庭“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时年若干”。说明陈也不知孙享年多少。

《书谱》的贡献

有的人认为《书谱》是全书,分为七部分,前六部分各为一篇,后一部分为跋语。

多数认为是序。全文三千七百余字,用草书书就,文辞华美,见解精辟,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全面深刻地提出了书法艺术的地位,阐述了各种书体的功用特点,总结评价了早期书家的书艺,提出了赏析标准和学习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谱》中关于技法的内容非常全面且丰富,涵盖多种书体,涉及如何把握起伏顿挫、执使转用等技巧。孙过庭将草书的点画视为情性,将运笔视为形态,二者缺一不可,这一技法对于书法学习有着极高的指导价值。在用笔方面,孙过庭延续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的风格,字眼之间透露出一股雄强、利落之气,同时他又进行了创新。深入观察便可发现,《书谱》的用笔速度要比“二王”更快。孙过庭表示,在书写草书时把握好用笔速度十分重要,不可过快也不宜过慢。如果一心求快,容易忽略细节,无法写出美观得体的文字;如若用笔速度过慢,则无法体现草书的干净利落。在书写草书时应保持自信,这种自信与对书法技巧的熟练掌握有关,只有在平日里加强练习才能自在地掌握书写速度。初学书法者在练习中应保持文字书写的平正,拥有丰富经验后才可追求险绝,但在险绝后必须重新回归至平正。在对《书谱》进行临习后便会发现,孙过庭在书写时对字体结构的安排比较随意,变化莫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也是《书谱》的一大特色。例如,“而”字在《书谱》中出现次数较多,但每个的字体结构都存有差异。同时,在书写时,孙过庭会采用错位、连笔等方法增强文字艺术的表现力。例如,“题”字本是半包围结构,但在《书谱》中则是左右分明的结构,这种写法赋予了该字磅礴之气。《书谱》的用笔速度和字体结构,都是孙过庭书法技法观念的体现。

图片

特别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