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靳氏从何而来之⑦“(湖广)下川支派”

 靳小锋 2023-09-12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也是中国历史八大移民中的重要一次。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竹溪县源茂林场源胜村1、2、3、4组原住着同宗同祖同派为数不少的靳氏家族,其是分别于解放前后不同时期祖籍为重庆市奉节县草堂区岩湾镇龙王庙村而来的一众靳氏族人。据现存世老人共同忆述,(先祖)几人或逃荒,或避难至此,而再向上追溯已知祖上是下川先民,先祖地或为湖北麻城孝感乡。

竹山县柳林镇屏峰村1组(原平安村6组)居民靳仁太,其祖籍来自重庆奉节竹园镇,约1974年四五月份时因为工作流动认识到了当地杨姓姑娘,并作为上门女婿安居在此地。此上述(竹溪源茂林场和竹山柳林)两地辈谱相同,(重庆)老家有谱书为证,记载传说祖宗均证实来自湖广下四川。

竹溪县桃源乡茂古坪村1组和羊角洞2、3组村为同宗同支,今后人又多分布于竹溪城区和安陆市各处。据1965年生人靳志友所述,其祖父靳安平曾告诉后人祖籍为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石门镇。据说在解放前,靳安平家作为佃户欠租于当地大地主,后领着一双儿子逃难至此,后两子长大成人作为上门女婿分别到茂古坪、羊角洞两村安家落户。

竹溪县向坝乡高泉村1组靳姓家族今主要迁居分布于向坝乡高丰村和随州市随县。作为此地1978年生的靳氏后人晋(靳)成清所述:父亲靳志财告知其祖父靳邦中的言传,祖父靳邦中大约生于中华民国一年,祖籍为重庆市云阳县红狮洞人,缘为家族矛盾逃难至此。

竹山县官渡镇楼房村4组(原三棵树村6组),小地名为“小沟”,此处原住有同宗两支数十人的靳姓人家,但现在几无男丁,女性后人也分散各处,在世不多。据1966年生人,现嫁于本村“中梁子”处的靳艳所述:生活在楼房村4组的靳氏家族原本有同宗两支,小时候耳闻父辈们讲自己这一支是其祖父靳学龙姊妹二人从(重庆)云阳逃荒而来,时间约在清末年间,另一支靳学X作为同宗同派的宗亲何时何因从何而来不能确定,溯源不详,但两家同宗同派,关系紧密无间。以上三地都能肯定原籍为来自于重庆的湖广下川后裔,但靳氏先祖绝不是只有一人分支,通过字辈派行的不同便能推断一二。

郧西县店子镇檀树河村靳氏则自述为解放战争时期从陕西汉中逃避抓壮丁而来,具体详情暂无法进行考证。陕西汉中古时也是湖广下川所迁之所,愚以为把其纳入该支系无可厚非。根据以上六地溯源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其共同特征均是源自竹山、竹溪毗邻的重庆市靳氏后裔,若再往上追溯即都是下川先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