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郧阳杨溪铺镇刘湾村“偏井”的由来

 靳小锋 2023-09-12

郧阳杨溪铺镇,故名思义:所谓杨是姓氏,溪是小河,但追根求源,地名随着山脉、地形、地貌走向且随着人员迁移,也或者随当地人家姓氏而命名。

战国时,麇国被楚灭后,其余残部沿汉江东下到这里安家定居。(史书记载,即公元的284年间,当时这里荒芜人烟。约在南北朝时(公元423年间)有人来到这里安家定居。当时姓余一家先到此地。汉江滩边大片河湾沃地被他看中,为他所有。尔后孟子后裔从山东邹县流落至此,接着赵家宗祖(锅八赵)后续到此。只因余家先到此地定居,大片的汉江滩地为他占有,孟子后裔来此第二,只好占坪、占坡;赵家后来,河湾、湖泊、沃地、山坡、坪川、良田,已归他人所有,没有立足之地,为此他想到“人离不开水,水取之与河、金、木水、禾、土,水是万物生存之本”,于是他占汉江为王,河归赵家,这也就有了后来的“河赵”一说。

在杨溪铺,自迁民以来就有传说至今:“余家的湖、孟家的坡、赵家的河。”唐贞观17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三子李泰以罪降爵为东莱郡王(后改为顺阳王),徙居郧乡时,常到这里山上听牧歌,河边观舟楫,晚书为证。中宗李哲,仅坐了一个月的皇帝,后被母后武则天贬为庐陵王,赶出都城,流放房州(今日神农架、房县),后到均州(今日丹江口)。那时,他为了解忧散心,也时常带兵卒、家将、护卫,来这里射雁捕兔,戏水钓鱼。

旧时,离城东门以外依校场坝边为界,历来均属杨溪铺所辖。

杨溪铺是小集镇的大名,它其中包括“三店”、“一康”、“一坡”和江南的郧洲滩。(过去,汉江河水是靠江南崖边东流,现代的汉江和郧洲滩相隔仅是一条小河。因此,古人很早就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之说。)三店为上店、中店、下店。一康名为前康,前康紧靠汉江岸边。一坡离铺西1里路北,住着赵户人家,由此得名赵家坡至今。江南郧洲滩上那时居住仅有二十户人家,人近百口,在这片肥沃的滩洲上男耕女织,生儿育女。

清末民初行政杨溪铺名为郧洲保。

再说这杨溪铺上奔路康的半坡,路上有一个像耕地的犁面,从古到今一至被人们称为犁面石。

在杨溪铺的东方隔溪相望赵家湾,有一口近百米深的古井,供应着当地百口人家和牲口饮水,人家的背后山梁至今还屹立着一棵千岁古柏,枝叶茂盛,四季常青。古柏正东的石榴,有一口偏井,传说古代东汉25年间王莽追光武帝刘秀时,正赶上炎阳似火的七月,刘秀兵马路经此地,人困马倦,急需饮水途中打仗行军,又未带桶,当地百姓听闻追兵要来,早已逃之夭夭。汉军找不到打水用具,人马口干舌焦,嘴中冒火。

刘秀见此处有水却不能饮,便随意说出了一句话“井呀井,请你偏一偏来水就行了”。谁知这井果真偏了,兵马都一一喝到了水,从此以后井就一直这么偏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