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材 | 7个不同类型的「教师人物素材」,写进作文超加分!

 xxjjsdt 2023-09-12

图片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性格、教学风格的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深远悠长的。

今天小帮为大家盘点了7位独具特色的老师,作为教师节作文素材、人物素材积累都是非常实用的,快来看看吧!

文末附本文电子版~

图片
幽默段子型

——“上课想睡觉?听我的课不存在。”

—— 不按套路出牌,知识与段子齐飞

1
罗翔:法学专家,段子达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法学是个枯燥难懂的学科,要背大量法律条例,还要与各种犯罪案件打交道。但2020年3月,一个名叫罗翔的法学教授在视频网站B站火了。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在他的讲课视频里,丝毫没有乏味。罗翔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常常根据热点事件和千奇百怪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进行普法,堪称“刑法界郭德纲”。

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罗翔很受学生欢迎,每年都被选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之一”。他告诫学生:“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不要因为我们法治建设出现一些小小障碍就心灰意冷,这只是暂时的,我们依然有美好的追求,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灰心,不疲倦,我们尽力而为。”耕耘法学领域数十载,他给学生的寄语通常是“愿你成为法治之光”。

图片

【运用示范】

当代社会是一个专业型的社会,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也因此产生了时代的傲慢与偏见。避免这种傲慢与偏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说“专家没有灵魂”。但是罗翔,一个专业的法律人,他的讲课视频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我们可能不会因为这些视频去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但可以像他一样,做一个有温度、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图片

言传身教型

——“星星点灯,照亮你的前程!”

—— 达则兼善天下

2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对于自我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孟子·公孙丑上》记载了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的一段对话。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善于培养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这是他的长处。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在他看来,浩然之气,为气也,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浩然之气是由正义感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而获取的。

孟子凭借这种浩然之气,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义担当之志,带领弟子游历齐、宋、鲁、滕、梁诸国。虽然孟子得到了多国君主礼遇,但其主张终不为当权者所用。尽管如此,孟子始终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保持了高度的自信。他也从不悲观失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生持守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气节。

图片

【运用示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担当精神,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征途漫漫,精神永恒。伟大时代呼唤高尚精神,高尚精神助推伟大实践,让我们在中国精神的照耀下,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克难攻坚,开拓创新。



图片
天才大佬型
——“就是要做最酷的弄潮儿”
—— 走在时代前沿、能力爆表
3
“最强博导”桂海潮:坐火箭太爽了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执行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中有一个戴眼镜的,他就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的桂海潮教授。在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的过程中,桂海潮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坐火箭太爽了”。

桂海潮出生于云辇小镇,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高考时,他是县城理科第一名,本可以报考北京大学,但他坚持梦想,最终被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录取。他从本科一路攻读到博士,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31岁时,桂海潮已在北航任博士生导师。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已经顺利毕业。在航天员封闭训练期间,桂海潮尽己所能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而就在神舟十六号发射的发布会上,桂海潮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催学生们赶紧叫论文。不少网友得调侃桂海潮的学生们:认真写论文,你们的导师在天上看着呢!

图片

【运用示范】

为什么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考验着一个人的毅力、机敏以及心态,这些经过磨炼而成的品质,会成为“改变命运”的真正动力。理解了这一点,在学历内卷的当下,在嘲讽“孔乙己长衫”的今天,我们大可不必理会“知识无用”的叫嚣,而应脚踏实地地搭建好知识这个支撑我们未来走向远方的“粮库”。正如航天员桂海潮,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本科到博士,从学生到教授,从大山到太空,以亲身经历印证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再次向世人证明:时代虽然在变,但知识的价值没有变,社会对知识的珍视和渴求没有变。



图片
跨界全能型

——“最难回答:你是什么老师?”

—— 文武双全,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4
徐召伟:山区留守儿童筑梦师

2022年12月,视频《给这支足球队送完外卖,我崩溃了》让一群踢足球的山村孩子和他们的老师徐召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从2005年开始支教,到中间为生活所迫短暂离开,再到如今,徐召伟在这条路上走了18年。

大山里生活劳作方式单一,人们以种田放牧为生。女孩儿们不需要会琴棋书画,也不用知书达礼,早早结婚生子便成了她们唯一的寄托。落后的教育水平和思想,让这些孩子走不出命运的羁绊。徐召伟在学校不仅教语文、数学,还教体育。他本人是个足球迷,这一爱好给了他思路——教学生踢足球,培养“体育特长生”。孩子们也知道足球能带来更多机会,所以她们的兴趣也很高。平日里,徐召伟通过网络视频、书本等方式学习足球训练技术,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和计划。2021年元宝女足获得“追风联赛”西南片区五省冠军。2018年以后,元宝小学每年固定向县、市体校输送足球特长生,至今已有80多名学生通过足球出山,拥有了更多可能的未来。

图片

【运用示范】

平凡的生命需要用信念去支撑。在每一个平凡的角落,总会有一些身影崇高而不凡,他们发挥着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徐召伟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凭借着对职业的专注和热爱,他用执着托举起孩子的未来。因为有了信念支撑,平凡的徐召伟才能脚踏实地,行以致远,抱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去拼搏奋斗。他就像一株催醒春日的嫩芽,只要有春风的召唤,平凡的人生也能成为一道绮丽的风景。



图片
无私奉献型

——“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爱与付出。”

—— 永葆初心、无私无畏

5
邓小岚:为山区孩子打开音乐之门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在一次日军的“大扫荡”中,马兰村的乡亲们为掩护报社,19人惨遭杀害,无一人泄密。一次突围后,邓拓妻子丁一岚在山洞中生下邓小岚,不得不把她寄养在当地一户村民家中。炮火下的童年,有动荡的不安,也有质朴的恩情。多年后,邓小岚不断寻访这片土地,马兰村需要什么,她就默默去做什么。从2004年开始,她每年往返北京和马兰村20多次,为马兰村的孩子们义务教授音乐课程。那时,马兰小学只有4间漏风的教室。邓小岚号召兄弟姐妹捐款,翻盖了7间校舍。2015年,在学校旁的山坡上,邓小岚自筹资金、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浪漫的三层“音乐城堡”。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由44个来自阜平县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走到国家体育场中央,演唱起《奥林匹克颂》。观众席上的邓小岚,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她原本可以在北京过一个舒适的晚年,但她选择去红色老区投身儿童音乐教育,从退休一直做到病逝。

图片

【运用示范】

爱因斯坦说,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是的,一个人的价值是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的。“音乐造梦师”邓小岚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只身扎根大山18年,用音乐教育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眼界,也带领马兰村走向振兴。马兰花多生于荒地、山坡草地,花期长、根系发达。邓小岚就像这种花,她的根在马兰村,她把音乐的种子撒在马兰村,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奉献精神留在了每一个人心中。



图片

永不退休型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
—— 不老的心态,自信的容颜,积极的探索

6
“吴姥姥”硬核科普:“不刷题”的快乐人人能懂

在吴於人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同济大学教《大学物理》时,她发现,不少学生对科学探索没有什么热情。结合教学实践和个人经历,吴於人认为缺乏对客观世界的好奇也许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于是,她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还和同事们一起建设了物理探索实验室,许多学生因此重拾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

对于物理学科的普及,吴於人表示“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她认为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式,好的科普内容不仅能够滋养孩子们的生活,更有可能激发他们的“科学家梦想”。退休前吴於人便力促同济大学物理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目的就是让更多孩子爱上物理。2018年,已经退休的吴於人和学生关大勇牵头,联合同济大学十位教授、博士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同年4月,开始更新抖音账号“不刷题”,探索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科普。短视频中,鸡蛋、晾衣架、硬币……在吴於人手里,再寻常不过的用品都有可能变身为实验器材,用来进行力学、电学相关的实验。

图片

【运用示范】

担当育人使命,是真情大爱的意蕴。如果说投身高等教育意味着看得见的人才回报,那对于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而言,扎根全网的科普则是一笔无形的强大助益。宇宙射线、楞次定律、减慢光速……“科学姥姥”吴於人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简单实用的道具,将科学大观园内的高洁之花尽数展现于众人面前,充分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降维”科普意义非凡,别有一番价值。



图片
教书上瘾型

——“天下桃李,代代传承!”
—— 家庭聚会其实是业务研讨会
7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家三代六人结缘教育

出生于1929年的于漪,童年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父亲早逝后,母亲带着于漪兄妹5人艰难谋生。18岁那年,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她如愿站上了三尺讲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大地,面对百废待兴的教育行业,她提出了“教文育人”的教育改革思想。20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上片面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风气,于漪坚持“弘扬人文”的教学主张。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从青葱少女到耄耋老人,于漪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变化发展,不遗余力地为语文教育建言献策。

于漪的家庭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爱人黄世晔是复旦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儿子黄肃任凯慧中学副校长,也是一名历史教师,儿媳史玲玲任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孙女黄音在杨浦高级中学任语文教师,孙女婿尚宣廷是市北中学的物理教师。于漪从教70余年,三代教师也经历了时代变迁,但一家人始终把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责任。

图片

【运用示范】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一大批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用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诠释了“爱是教育的灵魂”。

“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李保国,“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他们用坚守与奉献,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与桃李芬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