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杀害民族英雄岳飞?

 凤凰山居士 2023-09-12

岩泉诗词曲2022-04-22 06:30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短暂的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却惨死于赵构、秦桧之手。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呢?

一是岳飞多次抗上,未能与宋高宗保持一致。

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之后,就一直忌惮武将们重演昔日一幕,总是对武将不放心。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多种手段,限制和剥夺武将们的权力。岳飞却总是凭着一腔报国热情和良好愿望,多次抗上,未能与宋高宗保持一致,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宋高宗赵构

公元1139年,宋金达成初步和议协议,岳飞不但未按惯例向宋高宗上表祝贺,反而上奏高宗,反对议和,要求治罪秦桧。

宋高宗下诏治岳飞不上表之罪。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后宋高宗赦免了岳飞之罪。但在答谢书中,岳飞仍然坚持反对议和,并表示自己作为军人深感惭愧。表示愿意收复中原,报国复仇,进一步惹恼了宋高宗。

宋金和议正式达成后,宋高宗封赏群臣,岳飞也在封赏之列。岳飞因反对和议,所以不愿受封,并上奏高宗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不可论功行赏,让金人取笑。宋高宗三次下诏,岳飞坚辞不授封。之后,在宋高宗多次好言劝勉下,岳飞才勉强答应。

当岳飞大破金军,进军朱仙镇,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南宋政权觉得危机已除,和议之风再起,奸臣秦桧力劝宋高宗放弃淮河以北之地,与金军议和,秦桧还建议宋高宗令岳飞班师。

岳飞得知班师之事后,再次上奏高宗,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乘胜收复中原故土。宋高宗听信秦桧建议,一日之内给岳飞连下十二次金字牌,逼岳飞班师。

二是未能摸透皇帝心思,成了宋高宗稳定皇帝宝座的对立面。

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征明《满江红》一诗中,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宋高宗的卑劣心理:“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即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岳飞大破金兵

对封建帝王来说,最重要的是维系自己的皇帝宝座,这是命根子。国土与人民遭罪与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因此,当收复国土、迎回二帝与此发生矛盾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好自己的皇帝宝座。

岳飞似乎却未揣摩透宋高宗的心思,总是表示要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与诸君痛饮。如此,置宋高宗于何地?倒是奸臣秦桧最能领会圣意。

三是作为金人奸细的秦桧必欲置岳飞于死地。

秦桧一方面揣摩透宋高宗的心思,所提建议,处处体察圣意,正中下怀,因而得到宋高宗的支持和重用;另一方面,他是金人派回南宋朝廷内部的奸细。他的重要使命,就是签订和议,维护金人的利益,岳飞成了他实现罪恶野心的拦路虎、绊脚石,必欲除之而后快。

因此,岳飞班师回朝后,秦桧采用阴谋手段,削夺了岳飞的兵权,指使张俊编造诬陷岳飞的黑材料,使岳飞被迫远离朝廷;又指使他人诬陷岳飞旧部张宪、儿子岳云造反等,最终冤杀了岳飞。

作为金人内奸的秦桧必欲置岳飞于死地

四是岳飞与历史上其他忠臣一样,善于保国而不善于保己。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奸佞之徒保国无能(或根本就不想保国)而误国有余,但他们在揣摩上意、保全自己方面,往往如鱼得水;而刚正清高、一心报国、别无他念的忠臣直士,则往往不会保己,如秦代的白起,汉代的晁错、周亚夫,明代的袁崇焕等等,莫不如此。

他们为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不善于保护自己而丢掉了性命。从上面岳飞的事迹来看,他也是这样的一类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