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当从拒绝冰冻可乐开始:今天看见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拿着一瓶可乐当水喝,天哪,此时的他应该在喝母乳或奶粉才对,难道其父母认为可乐比母乳更好吗?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在很多小孩喜好吃麦当劳、肯德基,然后在里面大喝可乐也就算了,怎么把可乐当水一样喝了呢!可乐味甘色黑,作用部位主在胃肾之间,如果吃油腻过多,则其作用主在于胃且帮助消滞;若饮食清淡,则可乐直奔入肾而发越肾气。不要说小孩,青壮年如果连连被发越肾气的话也受不了。“可乐杀精”是中药新词汇,是经验的总结,可惜没有多少人明白其中道理。西方男性生育功能每况愈下与此脱不了关系。“可乐杀精”是中医术语,你用什么现代科技去找证据那真是对着中国的牛弹西方的琴。所谓杀精的“杀”字,你以为真的是杀灭的那个杀的意思啊?可乐内含微量激素,此正其所以发越肾气,刚开始的时候不但不是杀精,而且使精子增多倒是正确,但随着大量的饮用可乐,肾气发越过多,则肾虚现象可见,此时精子数量越来越少,就好像精子被可乐杀了一样,这就是“可乐杀精”的真正缘由。可乐含咖啡因成分,有些人越喝越上瘾,最后导致每餐必备可乐,否则就没有胃口。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搞到现在生孩子都有问题,难道事情还小吗?大人作为饮料平时喝点问题不大,问题是现在很多小孩都在喝,长期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可乐对肾的伤害在现代药理看来,就是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降低钙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正值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充分的钙质,使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维持良好的骨骼新陈代谢,并使骨骼密度达到最佳状况,所以更不宜饮用碳酸饮料。如果常喝可乐之类,因为肾主骨,肾为了完成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就必须加大力度工作,这样也会把肾累坏。磷酸还会阻碍铁质的吸收,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孩子,需要足够的铁质来快速造血。尤其是青春期少女,铁的需要量更高,因为每个月的月经,会固定损失大量铁质。所以爱喝碳酸饮料的女孩,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看来可乐对青少年是心肾皆受其害呀!或许你会说我“杞人忧天”了,这小小的可乐值得我们如此关注吗?要知道,药食同源,可乐虽是饮料,但也是一种药物。广东人风寒感冒初期就是用可乐煲姜作为治疗手段。可以看出可乐的药性是发越阳气的。养生就是把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给养正确,可不能嫌弃这些东西太琐碎,因为这就是生活!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因为牙为肾之齿,是肾精华的外现。但不能乱咬牙,死咬着不放更耗肾气;应该是“肾齿两枚如咬”就是好像有两个枣核在两个后槽牙之间,微微地咬着。解手的时候处于一个吸气、气往里收的状态,是不开泄的。咬牙,并且提起脚后跟,就等于补了肾气。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人在厕所里一边夹着手机大声地说话,一边大小便,这就是在损耗肾气。同理,每天必喝可乐,每每发越肾气,这和每次大小便的时候大声说话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如此强调可乐是一种饮料中的药物呢?因为基于对中药的深刻认识,我品尝到可乐中含有多种中药在里面。出于习惯,我每饮食都好奇地经常会品尝一些其内在的物质。较早前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开胃饮料叫“天地一号”,那东西比较简单,纯粹是食醋兑雪碧,我胃口不好时,也自个兑来喝,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随意按不同比例来兑呢!但说到可乐,却是花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才弄清楚那99%苏打水之外的成分。据说可乐的配方全世界只有几个可乐公司的高层知道。我几年前也弄清楚里面的秘密了。读大学的时候看见国内一个叫“仙津可乐”的饮料,本想帮忙国货便买了几瓶来喝,但那配方也确实太离谱了,整一个苏打水兑薄荷,这真叫人喝中药啊!那时我还没弄清楚可乐的配方,现在如果哪家饮料公司想再生产国产可乐,我倒可以说出其中秘密。总之,可乐就是药食同源,它始终不是水啊!可乐这东西真是令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确实在运动后很能解渴,恨是因为上述种种不良效果,可乐因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导致骨质酥松。更可恨的就是这可乐要冰冻才口感更佳,运动过后,体表热盛而内胃空虚,一杯冰冻可乐下去顿感凉快爽意,口感是舒服了,胃可在叫苦。胃之本性,如土喜温,不爱寒也!胃中滋腻,可乐善消,喝之对证,运动过后,胃中空虚,冰冻可乐还是拒接为好。可乐一物,可让你乐,更让邪乐;大人以此为饮料喝并无大碍,小孩当水饮则有绝种之忧。若真是崇尚养生之道,则必先从拒绝冰冻可乐开始!
消减蛋白尿验方(1)益肾汤:生地、太子参各15g,党参10g,黄芪20g,茯苓、巴戟天、补骨脂、葫芦巴各9g,水煎服,本方对提高血浆蛋白,消除蛋白尿有一定作用(2)龙蜂方:龙葵、蜀羊泉、蛇莓各30g,露蜂房9g,水煎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水之效,可治肾病蛋白尿反复不愈,有相当于免疫抑制的作用(3)僵蚕研末, 每服2g,日服2次。也可用蚕蛹代替。本品能抗过敏及提高血浆蛋白(4)疏风汤:苏叶、荆芥、防风、芫荽、西河柳、浮萍各9g,蝉蜕6g,薄荷5g,薏苡仁根30g。治疗蛋白尿久治不愈。对肾病综合征可先投僵蚕粉,病程较长而病情复杂且反复发作的病人,则给以龙蜂方或疏风汤,对血浆蛋白偏低,则予益肾汤。疗程较长,久病入络,宜加活血化瘀药如坤草、泽兰、水蛭粉。
中药代激素方:制首乌、山药、黄芪、太子参、甘草、紫河车各等分,合成散剂,每服3克,日3次,开水送服。
通伤寒者,医门之过半也。意思是说把《伤寒论》搞懂了的话,医学这门一半就过了。
低血压是心肾阳虚,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三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一同学咽喉痛,我一看他的咽喉不红肿,就给他开的半夏散及汤《伤寒论》曰“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就是半夏、桂枝、甘草这三味药。用半夏化痰,桂枝温阳,甘草利咽,配伍巧妙。只有找准了证候,不要被炎症、不要被玄麦甘桔汤限定眼目。杜老师反复口腔溃疡多年治不好,老中医开一个方子是八味肾气丸加白芍、玄参,杜老师吃了一段时间觉得非常好,但是一停又犯了,他就继续吃。吃一吃他想,这不就是八味肾气丸加白芍、玄参,我按你这量补上白芍、玄参,八味肾气丸再吃上。其实老中医开的不是八味肾气丸加白芍、玄参,而是十位肾气丸,就是《千金方》的原方(十味地黄丸: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6克 炮附子6克白芍9克 元参9克,治上热下寒,服凉药更甚等症。即桂附地黄丸倍用桂、附加芍药、元参各四两。芍药能敛木中之大气,以归其根;元参能启水中之精气,以交于上。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一以速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僭。凡口舌等疮,面红目赤,齿牙浮动,服凉药而更甚者,此为秘法)
一个病人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上来心率150次/分,但查不出来任何器质性毛病,用的安神镇静药没效,我反复询问,他无意中提到“我的心口有点热”,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说你是无形热邪蕴结胃脘,泻心汤证,开了大黄黄连泻心汤开水泡水喝,第二天心率55次,我说怎么这么快,他说我把你给的药泡在水壶里都喝了,原来是把两天的药当成一天的量都喝了,结果病好了。这实际上说明我们读经方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张仲景说吐血、衄血用泻心汤,并没有说胃脘有热,但我们可以意会,都是无形热邪蕴结胃脘,所以取大黄、黄连、黄芩清气分,热退就见效。我爱人说背上有巴掌大一片,我一下子醒悟了,因为张仲景说了“心下有痰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虽然没说是背寒冷,但这“一片”足以说明实际是感觉到有一片不舒服,这就是痰饮阻滞气机,阳气不能布达的结果,绝对就是苓桂术甘汤证,我很快抓了两副,打成粉让她吃,吃后,原先的肿胀、浮肿非常缓和的消失了。李景堂老师是非常地道的中医,小儿肺炎到他手里只有两个方子,一个是小青龙汤,一个是麻杏石甘汤,效果明显。在独立应诊期间,因为我跟过纯中医的老师,垫定了我以后纯中医的思维,所以当我在中医学校独立开中医儿科门诊的时候,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治小儿肺炎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没有觉得非要用青链霉素不可。我觉得小青龙汤是针对肺部布满水泡音症状的,而以喘和干鸣为主是麻杏石甘汤。而临床上大量能见到的是小孩动不动就感冒、喉咙呼啦呼啦响是射干麻黄汤证。
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首先是大枣要不要用,如果按大枣甘不利于中满(痞),应该去,但是大枣汁液浓厚,正是保护胃黏膜的药,正是抵制干姜等辛味药刺激的药,所以不能去。炙甘草要不要去,也不能去,虽然甘容易中满,但调和中气也很重要,量不要大,这就是一个配伍的问题。主张用党参15g,很少用到30g。在这个基础上,我治疗胃炎用半夏泻心汤,多半加连翘、蒲公英,这两味药都能疏肝和胃,治疮痈,有胃炎从痈论治的思路,如果咽喉不利,要注意咽喉炎和胃炎的密切关系,往往加木蝴蝶12g,木蝴蝶利咽疏肝和胃,一药三用。以胀为主,加枳实、厚朴;以痛为主,加元胡12g,川楝子12g。当疼痛范围扩大,向脐发展,一般加高良姜和乌药。如舌上干燥,脉弦,用百合、香附为对药。当归在治疗胃病上非常值得重视,很多人认为当归养血和血,不,当归就是和胃的,当归建中汤,他的作用比较多。桂枝和胃气降逆,散寒疏肝都非常有好处。一小伙子在县医院病危找我,当天晚上就把我叫到县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主张马上转西安血透。我同意,但是认为到年关不合适。先开3副中药吃着,当时患者颜面略红而浮肿,精神困倦,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小便黄赤,便秘,三日未解,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辨证为风水、水热互结,三焦不利。毒邪蓄积,导致关格。法当清热行水,疏理三焦,通便排毒。用的是小柴胡汤、五苓散和苏叶黄连汤: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6g,竹茹12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茯苓30g,苏叶10g,黄连10g,车前子12g,马鞭草15g,大黄10g,生牡蛎30g,半边莲30g,白茅根30g,4剂水煎服。因为有水肿,苏叶黄连汤就是升清降浊治疗关格的有效方药,再加上车前子、马鞭草,大黄,牡蛎,半边莲,白茅根。结果初四早上,小伙子好了!有个例子有意思,丁老师找我,他爱人神经性呕吐,用遍所有止吐药,开过所有止吐方,当地医生看遍无效。问我怎么解决这问题。我说吃中药。他用自行车把他爱人推到我家。他爱人皮包骨头,瘦弱不堪,少气懒言。一到我家就在我的大沙发睡着了,我们吃饭,她夫人吃不成。吃完饭再说怎么看病。我认为肝胃不和,三焦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寒热错杂,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结果服药后好了。我一个亲属,在临近中考时,突然幻听。当地医生看,说得看精神科,我打电话问她是不是月经来了没干净,她说:是月经淋漓不断。怎么辨证,幻听我没遇到过,我只知道热入血室,因为正值月经前后,邪热侵入血室,可以见很多症状,张仲景说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那是极端情况,幻听只是这种情况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者轻微而已。我把小柴胡汤发过去,只吃了一副,第二天就没这症状。小柴胡汤,我平时大量长期用于治疗乙肝。怎么对待病毒携带者,我的观点是吃药比不吃好,不一定能清除病毒、使抗体产生,但中药保肝减毒,能使一部分人达到保肝解毒,消除症状。长期服药,能防止病情进一步转化,个别病人也可抗体产生,永久免疫。小柴胡汤可以加贯众、土茯苓、女贞子、丹参、黄芪、茯苓。家乡李医生,妻子肝硬化,舌头上有黑豆大的瘀血块,他也用药,县上的医生都看遍,蜈蚣、全蝎什么都用,量也越加越大,就是消不掉瘀血块。我用小柴胡汤加六味地黄汤、一贯煎。活血化瘀方法已经泛滥,但养阴活血,养血活血,滋阴活血这个思路知道的人少。服药一个月后舌上瘀斑消失,症状大减。年龄更大的王医师的妻子是晚期肝硬化腹水,黄疸,在西安住了3次医院,效果不好。这个病人我除了柴苓汤以外,还有柴胡桂枝干姜汤、猪苓汤的意思。她是由阳黄到阴黄的转化,脾肾阳虚,阴虚水停。我治疗了四年,病情稳定。
谢双湖治一人,素有高血压病,外出追债,正当炎夏,心急而怒火上攻,突然晕倒,牙关紧闭,双手紧握,手足痉挛,身体强直,面色通红,高热,无尿,脉弦旺而弹指。血压极高,西医束手。谢只看过一本《伤寒论》苦思论中何方可治此证。然398条,113方,竟无热闭神昏风动之证治,谢急得直在厅中打转,不知如何下手。突然间,猛然醒悟: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用至一两。药后5个小时,解下尿液一脸盆,后转醒,痉止热退。白头翁汤竟能治风火内闭心包之证。白头翁汤凉肝清热,能清泄厥阴血分之风火,故能治疗此证。《本经》谓白头翁主“狂、癥瘕积聚、逐血”能入血分,清肝凉血散瘀,合秦皮清肝熄风,连、柏清热解毒坚阴,故能清泄厥阴血分之风火。
《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古人用药立方,先陈列病症,然后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用出入,则有加减之法,附于后方。可知方中之药,必与所现之症纤悉皆合,无一味虚设,乃用此方毫无通融也。又有一病而云某方亦主之者,其方或稍有异同,或竟不同,可知一病并不止一方所能治。今乃病名稍似,而其中之现症全然不同,乃立以此方施治,则其药皆不对症矣。并有病名虽一,病形相反,亦用此方,则其中尽属相反之药矣。总之,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症皆合。更检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症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断不可道听途说,闻某方可以治某病,不论其因之异同,症之出入,而冒昧施治。虽所用悉本于古方,而害益大矣。
秘传三两三:“三两三”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1)疮疡三两三: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30g,甘草9g,蜈蚣0.1g。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功能养气血解毒。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2)首风三两三:顽固性头痛时发时止,不易根治,若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麻黄30g,桂枝30g,罂栗壳30g,甘草9g。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痛偏于右的加钩藤0.1g,痛头不偏加陈细茶0.1g。用水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再用600毫升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毫升分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法则:袪风逐寒。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袪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平肝风。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3)跌打三两三: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川芎30g,穿山甲9g,三七0.1g(冲)。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3日就可以劳动了。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曾某,由高楼跌下,牙关紧闭,气绝无声,请我救治,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三付痊愈(4)溃疡三两三: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赤小豆30g,栝蒌根30g,浙贝30g,冰片0.1g。研成极细未,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5)热痹三两三: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钱子0.1g。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6)安眠三两三: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已9g,朱砂0.1g(冲)。主治:少寐易醒,但朱砂不可多服,6~12付即可。本方有防己地黄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神自安(7)自汗三两三:生芪30g,生龙牡各15g,黑豆30g,炒白术9g,灯芯0.1g。笔者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8)镇衄三两三(生地30g,桑叶30g,白茅根30g,党参10g)用治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乳衄等。镇衄三两三,每服一付,可提高血小板一万,一般七付,衄血可止。若阳虚则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付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丹溪论湿:湿本为土气,火热则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夫热而怫郁,则生湿也,因湿生痰,故用二陈汤加酒芩、羌活、防风,去风行湿,盖风药能胜湿也。大抵治湿宜利小便为上策,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一身尽痛或无汗,是湿流关节,邪气在表,宜五苓散加羌活、苍术以微汗之,不可大汗,恐汗去而虚湿仍在也。若自汗多者,宜白术甘草汤。若小便自利清白,大便泄泻,身痛自汗,此为寒湿,宜五苓散加生附、苍术、木瓜。如风湿身痛,微肿恶风,宜杏仁汤∶官桂五钱,大门冬、芍药、麻黄各二钱五分,杏仁七个,水三盏,姜十片煎,分二服。又治湿,消肿胀,利小便,健脾胃,葶苈木香散∶葶苈子、茯苓、猪苓、白术各一两,木香、泽泻、木通、甘草、桂枝各五钱,滑石三两,为末,汤调服。以上诸方,全在活法加减而用之。夫治湿者,固当以二术为君,以补脾为主治。然亦有湿盛气满膨胀者,又当以利水行气为先,补脾药又未可遽用。或以二术为君,而利水药为臣使;或以木通、泽泻、葶苈、车前子等利水药为君,而以茯苓、白术、人参等补脾药为臣使。有本而标之者,亦有标而本之者。看缓急而施治,则万举万全之功,可立而待也。
来自“医门孝经”的三子养亲汤:温馨的名字,让人仿佛看到三个孝顺的儿子,正端着热腾腾的养生汤敬奉父母双亲。三子养亲汤正是敬奉年迈父母的好汤。人一老,各种毛病都来了:胃口不好,吃东西不容易消化,痰多,气不顺,甚至气喘,这都是很多老人容易犯的。三子养亲汤正是针对这些症状的。只不过,其中的“三子”,不是三个儿子,而是三味中草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可以把它做成茶饮:苏子、白芥子、炒莱菔子各等份,放在锅里微微炒一下,打碎,混合均匀,每次服10克,泡水即可。三子养亲汤的来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历史故事。这个方子出自《韩氏医通》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韩天爵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重要的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南征北战,所经历的,不是南方的山岚瘴气,就是北方的风雪苦寒,非常艰苦。久而久之,老人开始掉牙齿、头发和胡子也开始发白,日渐衰弱。向朝廷辞官,想告老还乡,无奈朝廷不允许。韩天爵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儿子,见父亲如此艰辛,放弃了自己的功名,苦学中医,父亲出征走到那里,他就跟到哪里,为父亲看病,侍奉汤药。其父去世后,韩天爵行医游历大江南北,名声大振《韩氏医通》记载的就是韩天爵的医疗经验以及他为父亲、兄嫂治病的医案,书中充满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在各种医书中,唯独这本书令我读着读着就想落泪,我被韩天爵的赤诚感动。或许这就叫大医精诚吧。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由,书中写道:三士人求治其亲,年高咳嗽,气逆痰痞。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有太史氏赞之曰:夫三子者,出自老圃,其性度和平芬畅,善佐饮食奉养,使人亲有勿药之喜,是以仁者取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利博矣!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亲看病。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天爵并不像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放在一起做成汤后,仍是甘美可口的,而且性味平和。其中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莱菔子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都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三个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和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为什么韩天爵能构思出这个方子呢?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他不但有一片赤诚的孝心,而且能够把这片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力图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受益。正是如此精诚的心,才构思出这个千古良方!今天,三子养亲汤仍在奉养许许多多的老人。遇到有的老人咳喘、痰多、食欲不好,用上三子养亲汤,效果来得非常明显。咳喘减少了,痰也少了,食欲也增大了。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三子养亲汤在今天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怎么判断三子养亲汤是否适合你的双亲呢?只要品品他们的脉就行了。如果感受到脉跳动力度很大,说明老人适合用三子养亲汤。如果脉很软,甚至难以摸到,说明老人气血比较弱,就不适合用三子养亲汤了。而脉搏跳动力度较大的老人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的三子养亲汤后,脉搏也会变得软下来,这才是老人应该有的脉搏,有点弱,但很匀和,这才是长寿之脉。这时候,三子养亲汤就可以暂时停下来了。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得到如此体贴入微的照顾,在子女的拳拳孝心中安享晚年。
阳和汤是临床常用处方,广泛用于治疗属阴证的癌症、良性肿瘤、哮喘、鼻炎、体虚、紫癜、骨质增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出自清朝王洪绪的著作《外科证治全生集》乃王家祖传秘方。原方剂量:熟地40g,鹿角胶12g(烊化),白芥子12g,甘草4g,肉桂6g,炮姜5g,麻黄3g。对于阴寒体质的患者,不管其所患的是何种疾病,均投以阳和汤,据具体症状加减,疗效甚好。阳和汤偏于温补,但无大剂量用桂枝、附子、肉桂等造成“火起锅干”之后患,阳和汤中的熟地和鹿角胶皆为补血佳品,患者之阴血不至于因阳和汤的温燥而有枯竭之嫌。但是在春夏两季使用阳和汤,或对部分阴虚火旺者使用阳和汤,的确有温补太过以至于浮阳上越之后患,此时可加减药味避开阳和汤的弊端。对于肺火旺盛的者,为预防阳和汤温补太过造成的患者口干口渴等现象,可在阳和汤的基础上加桑白皮清肺热,麦冬滋肺阴,即可抵消阳和汤温燥伤肺之副作用。春夏季节服阳和汤,还可仿肾气丸补中有泻之制方思路,泻肾浊,潜肝阳,以阳和汤加泽泻89g、茯苓9克、猪苓9g、丹皮9g、白芍15克,以泽泻、茯苓、猪苓泻肾浊,丹皮泻肾热,白芍柔肝潜肝阳,以抵消阳和汤的温补造成的肝肾阳亢火旺之副作用。对素有痰湿者,湿在上者则加陈皮、半夏。湿在下者加薏苡仁、牛膝、车前子等。对于风寒盘驻体内较久,已成瘀血顽痰者,在阳和汤基础上加羌活、独活以祛风散寒,消顽痰,去瘀血,疗效较阳和汤更为迅速。若寒邪在患者太阳经,出现背痛、腰痛、颈项痛等症状,可加葛根、桂枝、赤芍等增强疗效。
|